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58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Ⅰ号轨道梁的顶部、Ⅱ号轨道梁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Ⅰ号轨道梁顶部形成顶部凹槽,所述顶部凹槽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预埋连接件上设置柔性减振板,从而能够对顶部和侧部的伸缩组件进行支撑,减小车辆在通过伸缩组件时产生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性,通过同步制作的预埋连接件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轨道梁的破坏,通过伸缩调节板自由端的伸缩插板、伸缩导槽形成互插结构,通过外凸部形成组合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轨道梁破坏性小,通行舒适,便于推广,易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
本技术属于PC轨道梁
,具体涉及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建设中常用到PC轨道梁,PC梁的梁体通常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采用钢绞线、YM型锚具、钢筋骨架、一次性内模等。PC梁采用高精度可调式模板技术和预留调整新工艺制造。通过高精度可调式钢模板可精确调整各种梁长、跨度、梁高以及平面曲线、竖曲线以及复合曲线。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会设置伸缩结构,从而保证跨座式单轨车辆的通过,但是目前的轨道梁伸缩结构大多采用的是指尖板通过指尖交叉的形式实现伸缩,同时,在车辆通过时,振动较大,乘车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所述Ⅰ号轨道梁的顶部、Ⅱ号轨道梁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顶部形成顶部凹槽,所述顶部凹槽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更进一步的,所述Ⅰ号轨道梁的侧部、Ⅱ号轨道梁的侧部之间设置有侧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侧部形成侧部凹槽,所述侧部凹槽中设置有侧部预埋连接件,所述侧部预埋连接件上设置有对侧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Ⅱ号轨道梁顶面平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Ⅱ号轨道梁的侧面平齐。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凹槽、侧部凹槽中均设置有预埋螺栓,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侧部预埋连接件均由预埋螺栓固定。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Ⅱ号轨道梁上的顶部伸缩调节板对拼组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Ⅱ号轨道梁上的侧部伸缩调节板组成。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侧部伸缩调节板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侧部伸缩调节板中形成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上述通孔拧入顶部预埋连接件/侧部预埋连接件中。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侧部伸缩调节板结构相同。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自由端形成多条伸缩插板,相邻伸缩插板之间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对侧伸缩插板的伸缩导槽。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插板自由端两侧形成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能够能够沿着伸缩导槽滑动,相邻伸缩插板之间通过外凸部形成避免对侧伸缩插板滑出的收口状伸缩导槽。本技术在预埋连接件上设置柔性减振板,从而能够对顶部和侧部的伸缩组件进行支撑,减小车辆在通过伸缩组件时产生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性,通过同步制作的预埋连接件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轨道梁的破坏,通过伸缩调节板自由端的伸缩插板、伸缩导槽形成互插结构,通过外凸部形成组合交叉。本技术对轨道梁破坏性小,通行舒适,便于推广,易于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轨道梁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Ⅰ号轨道梁、Ⅱ号轨道梁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中柔性减振板的装配图;其中:1Ⅰ号轨道梁2Ⅱ号轨道梁3顶部凹槽4侧部凹槽5预埋螺栓6顶部预埋连接件7侧部预埋连接件8顶部伸缩调节板9侧部伸缩调节板10固定螺栓11伸缩导槽12伸缩插板13外凸部14柔性减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1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2,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顶部、Ⅱ号轨道梁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顶部形成顶部凹槽3,所述顶部凹槽3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6,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侧部、Ⅱ号轨道梁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侧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侧部形成侧部凹槽4,所述侧部凹槽4中设置有侧部预埋连接件7,所述侧部预埋连接件7上设置有对侧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顶端平齐。所述顶部凹槽3、侧部凹槽4中均设置有预埋螺栓5,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侧部预埋连接件7均由预埋螺栓5固定。所述顶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上的顶部伸缩调节板8对拼组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上的侧部伸缩调节板9组成。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通过固定螺栓10进行固定,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中形成通孔,所述固定螺栓10穿过上述通孔拧入到顶部预埋连接件6/侧部预埋连接件7中。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结构相同。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侧部伸缩组件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自由端形成多条伸缩插板12,相邻伸缩插板12之间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对侧伸缩插板12的伸缩导槽11。所述伸缩插板12、伸缩导槽11形成交叉结构。又一实施例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1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2,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顶部、Ⅱ号轨道梁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顶部形成顶部凹槽3,所述顶部凹槽3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6,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所述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侧部、Ⅱ号轨道梁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侧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侧部形成侧部凹槽4,所述侧部凹槽4中设置有侧部预埋连接件7,所述侧部预埋连接件7上设置有对侧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顶面平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的侧面平齐。所述顶部凹槽3、侧部凹槽4中均设置有预埋螺栓5,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侧部预埋连接件7均由预埋螺栓5固定。所述顶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上的顶部伸缩调节板8交叉组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由设置在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上的侧部伸缩调节板9交叉组成。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通过固定螺栓10进行固定,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中形成通孔,所述固定螺栓10穿过上述通孔拧入到顶部预埋连接件6/侧部预埋连接件7中。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侧部伸缩调节板9结构相同。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侧部伸缩组件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顶部伸缩调节板8自由端形成多条伸缩插板12,相邻伸缩插板12之间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对侧伸缩插板12的伸缩导槽11。所述伸缩插板12自由端两侧形成外凸部13,所述外凸部13能够能够沿着伸缩导槽11滑动,相邻伸缩插板12之间通过外凸部13形成避免对侧伸缩插板12滑出的收口状伸缩导槽11。所述伸缩插板12、伸缩导槽11形成互咬交叉结构,相应的,所述Ⅰ号轨道梁1上的相邻伸缩插板1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1)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顶部、Ⅱ号轨道梁(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顶部形成顶部凹槽(3),所述顶部凹槽(3)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6),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包括Ⅰ号轨道梁(1)和与其相邻的Ⅱ号轨道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顶部、Ⅱ号轨道梁(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顶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顶部形成顶部凹槽(3),所述顶部凹槽(3)中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件(6),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上端设置有对顶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号轨道梁(1)的侧部、Ⅱ号轨道梁(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侧部伸缩组件,所述Ⅰ号轨道梁(1)侧部形成侧部凹槽(4),所述侧部凹槽(4)中设置有侧部预埋连接件(7),所述侧部预埋连接件(7)上设置有对侧部伸缩组件进行支撑的柔性减振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顶面平齐,所述侧部伸缩组件与Ⅰ号轨道梁(1)、Ⅱ号轨道梁(2)的侧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道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凹槽(3)、侧部凹槽(4)中均设置有预埋螺栓(5),所述顶部预埋连接件(6)、侧部预埋连接件(7)均由预埋螺栓(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降噪型PC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鸿国苏伟林兆宗任伟延力强刘海亮徐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