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和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18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和轨道梁,连接结构适于连接相邻的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轨道梁,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二轨道梁,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轨道梁上,第二连接组件位于第二轨道梁上,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配合,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实现控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和轨道梁
本技术涉及轨道梁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和轨道梁。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跨座式单轨钢制轨道梁进行端口连接,轨道梁端口连接精度不高,如果采用焊接,焊接后会造成巨大的应力应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梁。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适于连接相邻的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轨道梁,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二轨道梁,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轨道梁上,第二连接组件位于第二轨道梁上,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配合,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减小错台误差,进而实现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的连接,避免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焊接产生应力。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啮合。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啮合,避免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因为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轨道梁变形。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定位板,其中,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轨道梁,第一定位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一定位板可以采用指形板,第一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第一定位板和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轨道梁连接,通过螺栓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定位板安装简便快捷,采用可拆卸方式,提高维护便利性。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定位板,其中,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轨道梁,第二定位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配合,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二定位板可以采用指形板,第二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第二连接板上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第二定位板和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轨道梁连接,通过螺栓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定位板安装简便快捷,采用可拆卸方式,提高维护便利性。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还包括:定位组件,其中,定位组件至少包括两个子定位组件,子定位组件之间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设置至少两个子定位组件,通过子定位组件之间相互配合,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横向错位,能够很好地将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横向错位控制在2mm以内。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子定位组件水平设置,任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连接第一轨道梁或第二轨道梁。子定位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轨道梁或第二轨道梁,另一端保持自由,连接方式简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高,并且降低经济成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子定位组件之间等间距设置。多个子定位组件之间等间距设置,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横向错位。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子定位组件和第二子定位组件,其中,第一子定位组件任一端连接第一轨道梁,第二子定位组件任一端连接第二轨道梁,第一子定位组件与第二子定位组件等间距水平设置。第一子定位组件任一端连接第一轨道梁,另一端保持自由,第二子定位组件任一端连接第二轨道梁,另一端保持自由,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子定位组件与轨道梁之间连接方式简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高,并且降低经济成本。第一子定位组件与第二子定位组件等间距水平设置,在轨道梁产生相对运动时,有效限制轨道梁之间产生横向错位,能够很好地将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横向错位控制在2mm以内。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和一个或多个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其中,连接结构适于连接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限制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梁包括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因此其具有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轨道梁还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其中,固定支座连接第一轨道梁,适于支撑第一轨道梁,活动支座连接第二轨道梁,适于支撑第二轨道梁。第一轨道梁的支撑采用固定支座,第二轨道梁采用活动支座,活动支座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可以在第二端里进行移动,当两个轨道梁产生相对运动时候,活动支座的第一端在第二端中移动,以使得第二轨道梁与活动支座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延长轨道梁以及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子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二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第四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连接结构,110:第一连接组件,112:第一连接板,114:第一定位板,120:第二连接组件,122:第二连接板,124:第二定位板,130:定位组件,132:第一子定位组件,134:第二子定位组件,140:子定位组件,200:轨道梁,210:第一轨道梁,220:第二轨道梁,230:固定支座,240:活动支座,250:走行面指形板,252:走行连接板,254:导向面指形板,256:导向连接板,258:稳定面指形板,260:稳定连接板,262:调整块,264:连接螺栓,266:十字槽钢支撑,268:预埋螺杆,270:箱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适于连接相邻的第一轨道梁(210)与第二轨道梁(220),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组件(110);/n第二连接组件(120);/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梁(21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梁(22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轨道梁(210)与所述第二轨道梁(22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适于连接相邻的第一轨道梁(210)与第二轨道梁(22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110);
第二连接组件(120);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梁(21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梁(22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轨道梁(210)与所述第二轨道梁(22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10)包括:
第一连接板(112);
第一定位板(114);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12)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梁(210),所述第一定位板(1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20)包括:
第二连接板(122);
第二定位板(124);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122)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梁(220),所述第二定位板(124)连接第二连接板(122),所述第二定位板(124)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4)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轨道梁(210)与所述第二轨道梁(22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组件(130);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130)至少包括两个子定位组件(140),所述子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生郑开柳刘福瑞卓一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