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49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的结构是该分离设备采用分离塔,分离塔竖直布置,分离塔顶端设置有排气管,分离塔内腔设置有锥形内件,锥形内件的锥壳上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上腔和下腔;下腔顶部的分离塔侧壁上连通有上部平衡管;下腔底部的分离塔侧壁上分别连通有下部平衡管和上部黑水出管,分离塔塔底的底端连通有竖直向下的直通排渣管,直通排渣管的管壁分流连通底部黑水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总装设备上增设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激冷机构采用两路激冷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气化炉激冷水水质较差引起的激冷环堵塞问题进行的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粉煤气化
,具体地说是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的,在现代煤气化工艺技术中,粉煤气化下行水激冷合成气装置使用的激冷水一般来自后续的湿气洗涤设备,若合成气直接进入洗涤设备洗涤,洗涤后的黑水水质较差,易造成激冷环堵塞,严重时引起激冷环下降管损坏,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工艺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中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结构是该分离设备采用分离塔,分离塔竖直布置,分离塔顶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从分离塔顶端向塔身内腔延伸,分离塔内腔设置有锥形内件,锥形内件将分离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锥形内件的上广口与分离塔内壁密封连接,锥形内件的下缩口处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漏液管,分离塔顶端侧壁连通有从外界向上腔连通的合成气进气管,合成气进气管于上腔内的探入端设置有挡板,合成气进气管的探入段侧管壁开设有喷口,喷口于分离塔切向方向喷入上腔内;锥形内件的锥壳上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上腔和下腔;分离塔下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塔塔底,下腔顶部的分离塔侧壁上连通有上部平衡管;下腔底部的分离塔侧壁上分别连通有下部平衡管和上部黑水出管,上部黑水出管的下腔探入段设置有下弯的弯头管,弯头管的管口朝向分离塔塔底;分离塔塔底的底端连通有竖直向下的直通排渣管,直通排渣管的管壁分流连通底部黑水出管;下腔侧壁外围配置有现场液位计,现场液位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连通管与下腔连通。挡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碳化铬涂层,碳化铬涂层面朝向合成气进气管的上游内管腔。排气管、锥形内件、漏液管、直通排渣管均设置在分离塔中心轴线上。下腔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远程液位计上部取压点和远程液位计下部取压点。上部平衡管、下部平衡管、上部黑水出管、底部黑水出口管均设置在分离塔的同侧;合成气进气管、现场液位计设置在分离塔的同侧;合成气进气管、现场液位计设置在分离塔的上部平衡管、下部平衡管、上部黑水出管、底部黑水出口管相对的一侧。排气管内径采用分离塔内径的四分之一。排气管的下管口的高度在合成气进气管下缘高度的下方。本技术的一种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气化炉、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洗涤塔、闪蒸罐和冷凝器,气化炉的上部燃烧室内设置有水冷壁,于气化炉的上部燃烧室和下部气液室之间设置有激冷机构,气液室顶部连通有合成气输出管,合成气输出管和分离塔的合成气进气管之间串接有文丘里管;分离塔顶端的排气管连通至洗涤塔塔身内腔,洗涤塔塔身下部连通有回流管,回流管的管路上配置有回流泵,回流泵下游的回流管设置:一路连通入文丘里管、另一路回流连通入气化炉的激冷机构;气化炉气液室连通黑水管路,黑水管路连通到闪蒸罐;分离塔的底部黑水出管连通到闪蒸罐,洗涤塔塔底的洗涤出水管路连通到闪蒸罐,闪蒸罐顶部的气路管路连通到冷凝器,冷凝器底部的冷凝液管路通过洗涤泵连通洗涤液泵送管路,洗涤液泵送管路连通至洗涤塔塔顶,洗涤塔塔顶设置有洗涤出气管。激冷机构采用两路激冷布置:第一路激冷装置配置在气化炉水冷壁通道的下方,水冷壁通道的下方的气液室的顶部设置有耐热环壁,耐热环壁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气液室的顶壁和侧壁固定连接,耐热环壁和气液室侧壁之间设置有导流环壁,导流环壁的底缘和耐热环壁的底缘密封连接,导流环壁的顶缘和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环壁和耐热环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升流通道;导流环壁和气液室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降流通道;降流通道底端设有朝向气液室内腔及第二路激冷装置的第一激冷开口;第一激冷水管路穿过气化炉侧壁,且第一激冷水管路管口设在导流环壁上,并开口朝向升流通道;第一激冷水管路、升流通道、导流通道、降流通道、第一激冷开口顺次构成第一激冷通道;第二路激冷装置采用激冷环配置在第一路激冷装置下方的气化炉气液室侧壁上,第二路激冷水管路从气化炉气液室外界连通激冷环,激冷环通道开设有沿气化炉气液室内壁的喷射口,第二路激冷水管路、激冷环、喷射口构成第二激冷通道。锅炉水管路连接第一激冷水管路,洗涤塔的洗涤液泵送管路末端连通第二路激冷水管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为针对气化炉激冷水水质较差引起的激冷环堵塞问题进行的设备设计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本技术也是针对激冷环出水孔较小,合成气洗涤水含固体颗粒过高易造成的堵塞问题经过流程及设备的优化,大幅度降低下降管缺流造成的炉体损坏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设备运行周期,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本技术的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及有利于提高粉煤气化激冷水水质的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分离塔上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总装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气化炉激冷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2、分离塔,3、排气管,4、锥形内件,5、上腔,6、下腔,7、漏液管,8、合成气进气管,9、挡板,10、喷口,11、锥壳,12、平衡孔,13、分离塔塔底,14、上部平衡管,15、下部平衡管,16、上部黑水出管,17、弯头管,18、直通排渣管,19、底部黑水出管,20、现场液位计,21、连通管,22、远程液位计上部取压点,23、远程液位计下部取压点,24、碳化铬涂层,25、总装设备,26、气化炉,27、燃烧室,28、气液室,29、水冷壁,30、激冷机构,31、黑水管路,32、闪蒸罐,33、洗涤出水管路,34、气路管路,35、冷凝器,36、冷凝液管路,37、洗涤泵,38、洗涤液泵送管路,39、洗涤出气管,40、第一路激冷装置,41、第二路激冷装置,42、耐热环壁,43、固定件,44、导流环壁,45、导流通道,46、升流通道,47、降流通道,48、第一激冷开口,49、第一激冷水管路,50、第一激冷通道,51、激冷环,52、第二路激冷水管路,53、喷射口,54、第二激冷通道,55、锅炉水管路,56、洗涤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分离设备采用分离塔,分离塔竖直布置,/n分离塔顶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从分离塔顶端向塔身内腔延伸,/n分离塔内腔设置有锥形内件,锥形内件将分离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锥形内件的上广口与分离塔内壁密封连接,锥形内件的下缩口处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漏液管,/n分离塔顶端侧壁连通有从外界向上腔连通的合成气进气管,合成气进气管于上腔内的探入端设置有挡板,合成气进气管的探入段侧管壁开设有喷口,喷口于分离塔切向方向喷入上腔内;/n锥形内件的锥壳上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上腔和下腔;/n分离塔下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塔塔底,/n下腔顶部的分离塔侧壁上连通有上部平衡管;/n下腔底部的分离塔侧壁上分别连通有下部平衡管和上部黑水出管,上部黑水出管的下腔探入段设置有下弯的弯头管,弯头管的管口朝向分离塔塔底;/n分离塔塔底的底端连通有竖直向下的直通排渣管,直通排渣管的管壁分流连通底部黑水出管;/n下腔侧壁外围配置有现场液位计,现场液位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连通管与下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分离设备采用分离塔,分离塔竖直布置,
分离塔顶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从分离塔顶端向塔身内腔延伸,
分离塔内腔设置有锥形内件,锥形内件将分离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锥形内件的上广口与分离塔内壁密封连接,锥形内件的下缩口处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漏液管,
分离塔顶端侧壁连通有从外界向上腔连通的合成气进气管,合成气进气管于上腔内的探入端设置有挡板,合成气进气管的探入段侧管壁开设有喷口,喷口于分离塔切向方向喷入上腔内;
锥形内件的锥壳上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上腔和下腔;
分离塔下腔的底部设置有分离塔塔底,
下腔顶部的分离塔侧壁上连通有上部平衡管;
下腔底部的分离塔侧壁上分别连通有下部平衡管和上部黑水出管,上部黑水出管的下腔探入段设置有下弯的弯头管,弯头管的管口朝向分离塔塔底;
分离塔塔底的底端连通有竖直向下的直通排渣管,直通排渣管的管壁分流连通底部黑水出管;
下腔侧壁外围配置有现场液位计,现场液位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连通管与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挡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碳化铬涂层,碳化铬涂层面朝向合成气进气管的上游内管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排气管、锥形内件、漏液管、直通排渣管均设置在分离塔中心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下腔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远程液位计上部取压点和远程液位计下部取压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部平衡管、下部平衡管、上部黑水出管、底部黑水出口管均设置在分离塔的同侧;
合成气进气管、现场液位计设置在分离塔的同侧;
合成气进气管、现场液位计设置在分离塔的上部平衡管、下部平衡管、上部黑水出管、底部黑水出口管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排气管内径采用分离塔内径的四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气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排气管的下管口的高度在合成气进气管下缘高度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胜强李吉辉满飞王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