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05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筏,涉及海上急救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筏垫及其四周的围挡,所述筏垫及围挡均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所述围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装备相连或相邻救生筏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筏垫的四周设置围挡,在其内部形成用于装载器材及伤员的内腔;同时,筏垫及围挡均选用双层充气式结构,确保救生筏在动力装备拖拽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免发生漏气导致全体落水,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外层筏垫或围挡漏气后内层依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救生筏的围挡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能够与动力装备相连,用于拖拽救生筏前行,用于移动伤员至集中点进行救治;通过连接件连接相邻救生筏,多个救生筏连接形成紧急庇护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生筏
本技术涉及海上急救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救生筏。
技术介绍
目前,部队在海上训练或在海战中,发生批量落水伤员的情况后,一般采用捞救冲锋舟对其实施捞救,由冲锋舟捞救后直接进行医疗后送。此法不良影响有三:一是捞救效率相对低,受空间和承载力限制,冲锋舟满载后必须立刻后送;二是捞救范围小,冲锋舟续航力有限,反复接送伤员,极大耗费续航,严重影响捞救范围;三是如遇突发情况,无法实施伤员后送时,捞救冲锋舟无法进行持续捞救,影响捞救时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救生筏,可有效提高捞救效率,扩大捞救范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筏,包括筏垫及其四周的围挡,所述筏垫及围挡均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所述围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装备相连或相邻救生筏相连。优选的,所述围挡上设有充气嘴,用于与动力装备上装载的充气装置配合充气;所述围挡及筏垫的内层气室相通;所述围挡及筏垫的外层气室在筏垫的边缘隔离,所述围挡与筏垫的外层气室交界处设有单向阀,用于充气时气流从围挡流向筏垫;所述筏垫的内侧边缘设有排气阀。优选的,所述围挡与筏垫围成的半包围腔体内设有密封救生包,所述救生包内设有救生器材和急救器材;所述救生包的外部为防水层、内部设有气泡层。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防水布,所述气泡层的材质为泡棉或气泡袋。优选的,所述急救器材包括三角巾、止血带、卷轴绷带、消毒纱布、灭菌敷料、小包装生理盐水和钝头剪刀。优选的,所述救生器材包括伸缩式救生杆、救生圈和/或救生浮漂。优选的,所述伸缩式救生杆由若干段伸缩节依次连接而成.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为自充气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内腔设有药剂包,所述药剂包内填充能够遇水释放气体的药剂;所述救生圈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药剂包紧邻进水口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挂环,相邻两个救生筏上挂环通过插销相连,所述挂环设置于围挡的外壁上;所述插销的顶部设有圆环,所述插销的下端与紧固件配合,用于将两个相邻救生筏的固定连接;所述挂环设置于动力装备的端部,所述动力装备与救生筏的挂环通过绳索相连。优选的,所述动力装备为冲锋舟,所述冲锋舟的内部设有网兜,用于装载排气后的救生筏;所述绳索的开口处通过锁扣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筏垫的四周设置围挡,在其内部形成用于装载器材及伤员的内腔;同时,筏垫及围挡均选用双层充气式结构,确保救生筏在动力装备拖拽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免发生漏气导致全体落水,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外层筏垫或围挡漏气后内层依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救生筏的围挡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能够与动力装备相连,用于拖拽救生筏前行,用于移动伤员至集中点进行救治;通过连接件连接相邻救生筏,多个救生筏连接形成紧急庇护平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两个救生筏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中救生筏相连后与动力装备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救生包的侧壁断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救生圈充气后的状态图;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堵头与堵塞的配合示意图;图9是图8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0-动力装备,01-救生筏;1-筏垫,2-围挡,3-连接件,4-救生包,40-防水层,41-气泡层;5-插销,6-单向阀,7-绳索,8-桨橹座,9-拉环;10-救生圈,11-药剂包,12-囊体,13-进水管,14-出气管,15-锥形腔体,16-网托,17-堵球,18-堵塞,19-安装座;20-堵头,21-旋转盖,22-拉绳,2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救生筏,包括筏垫1及其四周的围挡2,所述筏垫1及围挡2均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所述围挡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3,用于与动力装备00相连或相邻救生筏01相连。连接件安装在围挡的顶部,用作吊环,方便载人吊装,方便伤员转运至医疗船舶上。必要时可利用连接件将多个救生筏连接在一起,形成救生平台,也可用于紧急庇护平台。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围挡2上设有充气嘴,用于与动力装备00上装载的充气装置配合充气;所述围挡2及筏垫1的内层气室相通;所述围挡2及筏垫1的外层气室在筏垫的边缘隔离,所述围挡2与筏垫1的外层气室交界处设有单向阀6,用于充气时气流从围挡2流向筏垫1,如图1所示;所述筏垫1的内侧边缘设有排气阀。动力装备上的充气装置可选用气泵,依次为救生筏的内层气室及外层气室进行充气;对外层气室充气时,气体充满围挡后,再通过单向阀进入筏垫,直至充满。放气时,可对外层气室的围挡及内层气室分别放气,外层气室的筏垫通过排气阀单独放气。采用该结构能够确保救生筏在水面上安全前行,即便外层围挡受损后也不影响其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在围挡2的上表面安装桨橹座8及拉环9,桨橹座8方便与桨橹配合,借助人力亦可驱动救生筏前行;拉环9方便人员拉住借力,避免救生筏内人员在风浪较大时颠簸严重乘坐不稳。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围挡2与筏垫1围成的半包围腔体内设有密封救生包4,所述救生包4内设有救生器材和急救器材;所述救生包4的外部为防水层40、内部设有气泡层41。其中,所述防水层40的材质为防水布,所述气泡层41的材质为泡棉或气泡袋。采用该结构能够避免救生包内的救生器材和急救器材浸水,同时也起到防磕碰作用。利用救生器材和急救器材方便对落水伤员实施捞救。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急救器材包括三角巾、止血带、卷轴绷带、消毒纱布、灭菌敷料、小包装生理盐水和钝头剪刀。另外,所述救生器材包括伸缩式救生杆、救生圈10和/或救生浮漂。其中,所述伸缩式救生杆由若干段伸缩节依次连接而成。方便伸缩后放在救生包内,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救生圈10为自充气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内腔设有药剂包11,所述药剂包11内填充能够遇水释放气体的药剂;所述救生圈10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药剂包11紧邻进水口设置。具体制作时,将药剂包11设置于囊体12的内部,囊体12设置于救生圈10内部;囊体12的侧壁设有进水管13和出气管14,进水管13的进口与救生圈10侧壁上的进水口连通、出口朝向救生圈10的外部,出气管14的出口朝向救生圈10的内腔;进水管13的出口端设有阻挡结构,用于阻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包括筏垫及其四周的围挡,所述筏垫及围挡均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所述围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装备相连或相邻救生筏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包括筏垫及其四周的围挡,所述筏垫及围挡均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所述围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装备相连或相邻救生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上设有充气嘴,用于与动力装备上装载的充气装置配合充气;所述围挡及筏垫的内层气室相通;所述围挡及筏垫的外层气室在筏垫的边缘隔离,所述围挡与筏垫的外层气室交界处设有单向阀,用于充气时气流从围挡流向筏垫;所述筏垫的内侧边缘设有排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与筏垫围成的半包围腔体内设有密封救生包,所述救生包内设有救生器材和急救器材;所述救生包的外部为防水层、内部设有气泡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防水布,所述气泡层的材质为泡棉或气泡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器材包括三角巾、止血带、卷轴绷带、消毒纱布、灭菌敷料、小包装生理盐水和钝头剪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胜张魏琳秦知安李晓斌刘景利贺森孙芳贡树基王琰潘雪阳于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