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05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包括分别连接于伸缩桨杆两端的把手和桨叶,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救生钩,于桨叶的两侧相对位置处分别构造有卡口和扣爪,相邻的桨叶经卡爪与卡口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施救范围大且可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施救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海上救生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
本技术属于海上救生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
技术介绍
在遭遇海难事故或者海战时,施救人员需要对落水伤员进行捞捕救助,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救生艇无法与伤员保持过近,以避免救生艇主动或者被动磕碰伤员,造成伤员二次受伤,一般采用的手段为:使用救生钩,该救生钩为一端部安装钩状体的杆体,勾住落水伤员的衣物上,拉拽杆体,使伤员逐渐靠近并拖入救生艇上。然而,现有的施救设备主要缺点有四:一是占用空间大,救生钩需随涝救冲锋舟携带,且需专位存放,占用涝救冲锋舟宝贵空间;二是功能单一,为一般民用设计,无拓展功能;三是长度不可变,施救范围小;四是无法针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的施救。进而现有的救生钩无法满足战时捞救落水伤员之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施救范围大且可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施救的救生艇用救生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包括分别连接于伸缩桨杆两端的把手和桨叶,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救生钩,于桨叶的两侧相对位置处分别构造有卡口和扣爪,相邻的桨叶经卡爪与卡口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构造有螺纹孔,所述救生钩的一端经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而与桨叶固连。进一步的,于所述救生钩靠近桨叶的一端处构造有挡块,当救生钩与桨叶螺纹配合并固连时,所述挡块抵接于桨叶相对应的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卡口和扣爪的数量分别至少为两个,且分别沿桨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桨杆包括相互承插连接并经锁紧螺栓锁定的套管和插杆,所述套管和插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把手和桨叶固连。进一步的,所述桨叶和扣爪均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结构。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使用桨叶来取代现有的救生钩,由于采用伸缩桨杆,使得其占用空间降低,有效地腾挪出大量空间用于伤员的施救,当需要救助落水伤员时,本技术的救生钩安装在桨叶上,并通过落水伤员的远近程度进行调节伸缩桨杆的长度,以便于救生钩勾住伤员;当需要捞捕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时,将至少两个桨叶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使用另一安装救生钩和这几个拼接在一起的救生桨配合,使得伤员背部保持在拼接的平面上,直至将伤员转运至救生艇上为止;综上可知,本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施救范围大且可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施救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桨叶与救生钩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救生钩安装在桨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两个桨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桨叶,101-螺纹孔,102-卡口,103-卡爪,2-伸缩桨杆,201-插杆,202-锁紧螺栓,203-套管,3-把手,4-救生钩,401-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如图1-3所示,包括伸缩桨杆2、桨叶1及把手3。其中,伸缩桨杆2包括套管203和插杆201,二者承插连接并经锁紧螺栓202锁定,套管203和插杆20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把手3和桨叶1固定连接,为了保障结构的稳定性,把手3与套管20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桨叶1与插杆2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桨叶1远离伸缩桨杆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救生钩4,在桨叶1的两侧相对位置处分别构造有卡口102和扣爪,相邻的桨叶1经卡爪103与卡口102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桨叶1和扣爪均为硬质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结构,这样既确保了强度,又尽量地降低了其自身的重量,以便于施救人员的操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本技术使用桨叶1来取代现有的救生钩4,由于采用伸缩桨杆2,使得其占用空间降低,有效地腾挪出大量空间用于伤员的施救,当需要救助落水伤员时,本技术的救生钩4安装在桨叶1上,并通过落水伤员的远近程度进行调节伸缩桨杆2的长度,以便于救生钩4勾住伤员;当需要捞捕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时,将至少两个桨叶1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使用另一安装救生钩4和这几个拼接在一起的救生桨配合,使得伤员背部保持在拼接的平面上,直至将伤员转运至救生艇上为止;综上可知,本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施救范围大且可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施救的特点。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桨叶1远离伸缩桨杆2的一端构造有螺纹孔101,救生钩4的一端经与螺纹孔101的螺纹配合而与桨叶1固定连接。且为了限制救生钩4连接后的位置,在救生钩4靠近桨叶1的一端处构造有挡块401,当救生钩4与桨叶1螺纹配合并固定连接时,挡块401抵接在桨叶1相对应的端面上。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桨叶1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确保桨叶1间保持平面,如图3所示,卡口102和扣爪的数量分别至少为两个,且卡口102和扣爪分别沿桨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桨叶1的两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于伸缩桨杆两端的把手和桨叶,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救生钩,于桨叶的两侧相对位置处分别构造有卡口和扣爪,相邻的桨叶经卡爪与卡口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于伸缩桨杆两端的把手和桨叶,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救生钩,于桨叶的两侧相对位置处分别构造有卡口和扣爪,相邻的桨叶经卡爪与卡口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桨叶远离伸缩桨杆的一端构造有螺纹孔,所述救生钩的一端经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而与桨叶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艇用救生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救生钩靠近桨叶的一端处构造有挡块,当救生钩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芳王营胡德胜李晓斌秦知安贺森时兰春童雷龚树基王琰潘雪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