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调节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3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所述外用剂包含选自属于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中提取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皮脂腺调节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
技术介绍
痤疮(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包括由于雄激素的皮脂腺刺激作用引起的皮脂分泌增加、由于漏斗状毛囊的异常角质化导致的毛孔堵塞以及漏斗状毛囊中存在生物。还考虑了其他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例如温度和湿度)、机械刺激、压力、化妆品和药物。已知属于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的乳酸菌对活生物体具有多种作用。例如,据报道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NF-1011菌株具有以下作用:抑制血压升高和预防心脏肥大(专利文献1)、免疫刺激作用(专利文献2)、增强干扰素产生(专利文献3)、防止感染(专利文献4)、增强抗癌性(专利文献5)、降低抗癌药的毒性(专利文献6)和激活生物抗氧化能力(专利文献7)。然而,专利文献1-7基本上公开了乳酸菌的口服给药,并且没有假定其作为外用剂使用。引文清单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1993-201871A专利文献2:JP1996-99887A专利文献3:JP1996-259450A专利文献4:JP1996-283166A专利文献5:JP1996-295631A专利文献6:JP1997-48733A专利文献7:JP2017-1961A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使皮脂腺正常化的优异效果的外用剂。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皮脂腺细胞中,当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acnes)存在时,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NF-1011菌株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抑制了由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acnes)引起的皮脂产生,并且它们在没有痤疮丙酸杆菌的情况下刺激皮脂腺产生皮脂。基于上述发现,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项1.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其包含选自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中提取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项2.根据项1的外用剂,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项3.根据项1或2的外用剂,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NF-1011菌株(FERMBP-10902)。项4.根据项1-3中任一项的外用剂,其中细胞为死细胞。项5.根据项1-4中任一项的外用剂,其中乳酸菌的细胞成分是通过对乳酸菌进行溶解酶(溶菌酵素)处理和热处理而获得的成分。项6.根据项1-5中任一项的外用剂,其中外用剂用于促进或抑制皮脂分泌、预防或改善皮肤干燥、预防或改善油性皮肤、保湿、抗痤疮或抑制体臭。项7.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方法,其包括将选自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中提取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施用于需要皮脂腺正常化的哺乳动物的皮肤上的步骤。项8.根据项7的方法,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项9.根据项7或8的方法,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NF-1011菌株(FERMBP-10902)。项10.根据项7-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细胞为死细胞。项11.根据项7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乳酸菌的细胞成分是通过对乳酸菌进行溶解酶处理和热处理而获得的成分。项12.选自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中提取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在制备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中的用途。项13.根据项12的用途,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项14.根据项12或13的用途,其中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NF-1011菌株(FERMBP-10902)。项15.根据项12-14中任一项的用途,其中细胞为死细胞。项16.根据项12-15中任一项的用途,其中乳酸菌的细胞成分是通过对乳酸菌进行溶解酶处理和热处理而获得的成分。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正常条件下,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刺激皮脂腺以在皮脂腺细胞中产生皮脂,而当产生异常大量的皮脂时它们则抑制皮脂的产生。因此,该细胞和细胞成分可用作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的活性成分,特别是促进或抑制皮脂分泌、预防或改善皮肤干燥、预防或改善油性皮肤、保湿、抗痤疮或抑制体臭的外用剂的活性成分。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在实验例1中存在或不存在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acnes)的情况下,使用LFK或FK-23处理的SZ-95皮脂腺细胞的结果的照片。条为50μm。图2为表示实验例2中的FK-23的分级(分画)方法的图。图3为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在实验例2中存在或不存在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acnes)的情况下,使用FK-23级分处理的SZ-95皮脂腺细胞的结果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括基本上由...组成和由...组成的含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包括选自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或从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中提取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成分。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没有特别限制。实例包括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鸟肠球菌(Enterococcusavium)、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casseliflavus)、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gallinarum)、黄色肠球菌(Enterococcusflavescens)等。其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是优选的,粪肠球菌是更优选的。粪肠球菌中,优选从健康个体的粪便中分离的粪肠球菌NF-1011株。粪肠球菌NF-1011菌株于1991年10月8日保藏在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日本茨城县筑波市东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号为FERMP-12564。此外,该菌株已被转化为国际保藏,其保藏号为FERMBP-10902。另外,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已于2012年4月与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NITE)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合并,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中心专利生物保藏中心(NITE-IPOD)(〒292-0818日本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120号室)现在接替了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的微生物保藏工作。对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的细胞没有特别限制,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其包含选自属于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09 JP 2018-2112101.一种使皮脂腺正常化的外用剂,其包含选自属于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的乳酸菌的细胞及其细胞成分中的至少一种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剂,其中,所述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剂,其中,所述属于肠球菌属的乳酸菌为粪肠球菌NF-1011菌株(FERMBP-109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隆司嶋田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立命馆日本尼奇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