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8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盘,轮毂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盘,所述轮毂主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盘与第一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盘与第二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轮毂主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轮毂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安装在轮胎主体内壁两端的凸出部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轮毂主体与轮胎贴合处设置有多组卡槽结构,方便车轮与车胎之间快速紧密贴合,同时轮毂两侧凸出的卡盘结构可与轮胎内壁凸出部无缝贴合,使得轮胎轮毂连接紧密,安装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轮毂配件
,具体为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行走系统的作用是支承全车及装载的重量,保证操纵的稳定和乘坐的舒适。行走系统主要包括车架、前叉、前减震器、后减震器、车轮等。车轮:摩托车的前轮为导向轮,后轮为驱动轮,均为辐条式车轮。车轮由轮胎(内、外胎)、轮辋、辐条、轮毂、刹车制动钢圈、轴承、前后轴组合而成。轮辋(钢圈)由钢板滚轧焊接而成,轮毂由铝合金压铸,并将制动钢圈镶嵌压铸成一体,两端部有凸缘用以安装辐条。辐条外形与自行车车条相似,用以连接轮辋和轮毂。轮毂内装有制动器,前轮还装有速度表的蜗轮、蜗杆,后轮装有驱动机构。目前的摩托车轮毂轮胎之间安装不够紧密稳定,连接处易产生裂缝现象,因此市场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摩托车轮毂轮胎之间安装不够紧密稳定,连接处易产生裂缝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盘,轮毂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盘,所述轮毂主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盘与第一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盘与第二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轮毂主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轮毂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安装在轮胎主体内壁两端的凸出部卡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呈对称式分布。优选的,所述凸出部呈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凹合部,凹合部与轮胎主体内壁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轮毂主体表面中心处通过转轴连接有刹车盘。优选的,所述刹车盘通过固定扣与轮毂主体表面固定槽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盘与第一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盘与第二卡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轮毂主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轮毂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安装在轮胎主体内壁两端的凸出部卡接固定,通过在轮毂主体与轮胎贴合处设置有多组卡槽结构,方便车轮与车胎之间快速紧密贴合,同时轮毂两侧凸出的卡盘结构可与轮胎内壁凸出部无缝贴合,使得轮胎轮毂连接紧密,安装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轮毂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胎主体;2、轮毂主体;3、刹车盘;4、转轴;5、固定槽;6、固定扣;7、凸出部;8、第一卡盘;9、凹合部;10、第二卡盘;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接部;13、第二卡槽;14、第一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包括轮毂主体2,轮毂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盘8,轮毂主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盘10,轮毂主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12,第一卡接部14位于第二卡接部12的一侧,第一卡盘8与第一卡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11,第二卡盘10与第二卡接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13,轮毂主体2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1,轮毂主体2通过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3与安装在轮胎主体1内壁两端的凸出部7卡接固定。进一步,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12之间呈对称式分布。进一步,凸出部7呈环状结构。进一步,第一卡接部14与第二卡接部12之间设置有凹合部9,凹合部9与轮胎主体1内壁紧密贴合。进一步,轮毂主体2表面中心处通过转轴4连接有刹车盘3。进一步,刹车盘3通过固定扣6与轮毂主体2表面固定槽5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轮毂主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12,第一卡接部14位于第二卡接部12的一侧,第一卡盘8与第一卡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11,第二卡盘10与第二卡接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13,轮毂主体2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1,轮毂主体2通过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3与安装在轮胎主体1内壁两端的凸出部7卡接固定,通过在轮毂主体2与轮胎主体1贴合处设置有多组卡槽结构,方便车轮与车胎之间快速紧密贴合,同时轮毂主体2两侧凸出的卡盘结构可与轮胎主体1内壁凸出部7无缝贴合,使得轮胎轮毂连接紧密,不会发生连接处漏缝现象,安装固定简单便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包括轮毂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盘(8),轮毂主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盘(10),所述轮毂主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12),第一卡接部(14)位于第二卡接部(12)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盘(8)与第一卡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11),第二卡盘(10)与第二卡接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13),所述轮毂主体(2)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1),轮毂主体(2)通过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3)与安装在轮胎主体(1)内壁两端的凸出部(7)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包括轮毂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盘(8),轮毂主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盘(10),所述轮毂主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12),第一卡接部(14)位于第二卡接部(12)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盘(8)与第一卡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槽(11),第二卡盘(10)与第二卡接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槽(13),所述轮毂主体(2)的外表面包裹有轮胎主体(1),轮毂主体(2)通过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3)与安装在轮胎主体(1)内壁两端的凸出部(7)卡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正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风驰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