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86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4
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包括锁壳、机架、装夹机构及打标装置,所述锁壳包括正面、背面及两侧的待加工端面,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移动座、固定座、限位块及第一驱动气缸,所述打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固定座两侧的两组打钢印机构,所述打钢印机构包括钢印凸块及第二驱动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移动座的结构,使得锁壳上夹具、下夹具,可以同时完成,互不干扰。省略一个装夹步骤,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
本技术涉及锁具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
技术介绍
锁具企业为了在锁具产品上显示商标、企业等信息,多采用打钢印的方式,将信息打印在五金产品上。现有的打钢印方式,多是手动操作,首先需要将锁壳放置在夹具上固定好,然后驱动钢印戳头冲压,再从夹具中卸下产品,更换。上述环节依赖人工,特别是锁壳上夹具、下夹具环节,特别耗时,只能一个个加工,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连续快速给锁壳打钢印的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包括锁壳、机架、装夹机构及打标装置,所述锁壳包括正面、背面及两侧的待加工端面,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移动座、固定座、限位块及第一驱动气缸,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包括朝向锁壳正面的第一装夹端面,该第一装夹端面上设有贯通滑槽,该贯通滑槽相对靠近第一装夹端面的一侧为进口,另一侧为出口,所述进口处设有第一托底板,所述移动座包括插设于贯通滑槽内做滑动配合的第二托底板、及朝向锁壳背面的第二装夹端面,所述第二托底板设置于第一托底板竖直上方并贴合,所述第二装夹端面上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限位通槽内并与锁壳背面抵触,所述机架相对贯通滑槽出口处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托底板相对远离第二装夹端面一侧设有出料通槽,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与移动座联动配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驱动出料通槽于第一装夹端面至落料口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打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固定座两侧的两组打钢印机构,所述打钢印机构包括钢印凸块及第二驱动气缸,该钢印凸块与锁壳待加工端面对齐,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与钢印凸块联动配合,驱动钢印凸块冲压待加工端面,该第二驱动气缸与第一驱动气缸交替运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座、限位块作为不动端,利用两者间距与锁壳正面、背面适配的结构,初步引导锁壳落座。移动座作为开合端,利用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移动座相对固定座移动,是第二装夹端面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完成固定装夹。在使用时,首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靠近第一装夹端面,第二装夹端面与限位块对其,形成装夹空间。然后,锁壳放置于第二托底板上,且于第一装夹端面与限位块(第二装夹)之间。待锁壳放置完毕后,对称设置的两组打钢印机构同时运作,两个第二驱动气缸同时驱动两个钢印凸块冲压锁壳左右两待加工端面,完成打钢印。然后第一驱动气缸收回活塞杆,驱动移动座远离第一装夹端面,由于限位块不动,锁壳依然处于限位块与第一装夹端面之间不动。当第一托底板上的出料通槽移动至第一装夹端面时,原来装夹空间里已经完成加工的锁壳,自然落到出料通槽内,并位于第一托底板上。接着第一驱动气缸推出,使出料通槽移动至落料口上方,此时失去第一托底板、贯通滑槽的支撑,落料通槽下方落料口悬空,加工完成的锁壳自然落下,离开移动座。同时,第二个待加工的锁壳,已经可以放置在装夹空间内了。如此循环运作,便可以不间断的完成打钢印加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移动座的结构,使得锁壳上夹具、下夹具,可以同时完成,互不干扰。省略一个装夹步骤,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设备还包括进料轨道,该进料轨道设有与锁壳外轮廓形状适配的进料滑槽,所述进料轨道设置于固定座上方,且进料滑槽与第一装夹端面衔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进料轨道,避免操作时接触移动座,增加操作安全。同时,锁壳可以叠料在进料滑槽内,加工完成的锁壳移出后,自动补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料轨道上设有红外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进料滑槽内是否有锁壳存在。可以提示补料,和与第一、第二驱动气缸联动,避免空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座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座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运作配合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座与固定座装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包括锁壳、机架1、装夹机构2及打标装置3,所述锁壳包括正面、背面及两侧的待加工端面,所述装夹机构2包括移动座21、固定座22、限位块23及第一驱动气缸24,所述固定座22设置于机架1上,包括朝向锁壳正面的第一装夹端面221,该第一装夹端面221上设有贯通滑槽222,该贯通滑槽222相对靠近第一装夹端面221的一侧为进口223,另一侧为出口224,所述进口223处设有第一托底板225,所述移动座21包括插设于贯通滑槽222内做滑动配合的第二托底板211、及朝向锁壳背面的第二装夹端面212,所述第二托底板211设置于第一托底板225竖直上方并贴合,所述第二装夹端面212上设有限位通槽213,所述限位块23固定设置于限位通槽213内并与锁壳背面抵触,所述机架1相对贯通滑槽222出口224处设有落料口11,所述第二托底板211相对远离第二装夹端面212一侧设有出料通槽214,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4与移动座21联动配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212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221,驱动出料通槽214于第一装夹端面221至落料口11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打标装置3包括对称设置于固定座22两侧的两组打钢印机构,所述打钢印机构包括钢印凸块31及第二驱动气缸32,该钢印凸块31与锁壳待加工端面对齐,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2与钢印凸块31联动配合,驱动钢印凸块31冲压待加工端面,该第二驱动气缸32与第一驱动气缸24交替运作。通过固定座22、限位块23作为不动端,利用两者间距与锁壳正面、背面适配的结构,初步引导锁壳落座。移动座21作为开合端,利用第一驱动气缸24驱动移动座21相对固定座22移动,是第二装夹端面212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221,完成固定装夹。在使用时,首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212靠近第一装夹端面221,第二装夹端面212与限位块23对其,形成装夹空间。然后,锁壳放置于第二托底板211上,且于第一装夹端面221与限位块23(第二装夹)之间。待锁壳放置完毕后,对称设置的两组打钢印机构同时运作,两个第二驱动气缸32同时驱动两个钢印凸块31冲压锁壳左右两待加工端面,完成打钢印。然后第一驱动气缸24收回活塞杆,驱动移动座21远离第一装夹端面221,由于限位块23不动,锁壳依然处于限位块23与第一装夹端面221之间不动。当第一托底板225上的出料通槽214移动至第一装夹端面221时,原来装夹空间里已经完成加工的锁壳,自然落到出料通槽214内,并位于第一托底板225上。接着第一驱动气缸24推出,使出料通槽214移动至落料口11上方,此时失去第一托底板225、贯通滑槽222的支撑,落料通槽下方落料口11悬空,加工完成的锁壳自然落下,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机架、装夹机构及打标装置,所述锁壳包括正面、背面及两侧的待加工端面,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移动座、固定座、限位块及第一驱动气缸,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包括朝向锁壳正面的第一装夹端面,该第一装夹端面上设有贯通滑槽,该贯通滑槽相对靠近第一装夹端面的一侧为进口,另一侧为出口,所述进口处设有第一托底板,所述移动座包括插设于贯通滑槽内做滑动配合的第二托底板、及朝向锁壳背面的第二装夹端面,所述第二托底板设置于第一托底板竖直上方并贴合,所述第二装夹端面上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限位通槽内并与锁壳背面抵触,所述机架相对贯通滑槽出口处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托底板相对远离第二装夹端面一侧设有出料通槽,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与移动座联动配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驱动出料通槽于第一装夹端面至落料口之间往复运动;/n所述打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固定座两侧的两组打钢印机构,所述打钢印机构包括钢印凸块及第二驱动气缸,该钢印凸块与锁壳待加工端面对齐,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与钢印凸块联动配合,驱动钢印凸块冲压待加工端面,该第二驱动气缸与第一驱动气缸交替运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壳打钢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机架、装夹机构及打标装置,所述锁壳包括正面、背面及两侧的待加工端面,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移动座、固定座、限位块及第一驱动气缸,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包括朝向锁壳正面的第一装夹端面,该第一装夹端面上设有贯通滑槽,该贯通滑槽相对靠近第一装夹端面的一侧为进口,另一侧为出口,所述进口处设有第一托底板,所述移动座包括插设于贯通滑槽内做滑动配合的第二托底板、及朝向锁壳背面的第二装夹端面,所述第二托底板设置于第一托底板竖直上方并贴合,所述第二装夹端面上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限位通槽内并与锁壳背面抵触,所述机架相对贯通滑槽出口处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托底板相对远离第二装夹端面一侧设有出料通槽,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与移动座联动配合,驱动第二装夹端面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端面,驱动出料通槽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万财黄俊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飞鹏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