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8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包括热收缩膜本体,所述热收缩膜本体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无纺布印刷层,所述无纺布印刷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PET防护层;所述热收缩膜本体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硅胶透气层,所述硅胶透气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排气槽。上述技术方案,贴合在现有的物品的表面后,在收缩膜的收缩过程中物品与收缩膜之间的空气通过硅胶透气层的多条排气槽排出,使得收缩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气排出效果好且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
本技术涉及收缩膜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
技术介绍
热收缩膜用于各种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其主要作用是稳固、遮盖和保护产品,收缩膜必须具有良好的收缩性和一定的收缩应力,在收缩过程中,薄膜不能产生孔洞,传统的热收缩膜主要是分类别使用,其综合性能一般较差,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物品表面的外观质量,经常会用热收缩薄膜,使用时,先将热收缩薄膜包裹在物品的表面,经加热热收缩薄膜发生收缩,热收缩薄膜贴合在物品的表面,由于在热收缩薄膜收缩过程中物品与收缩薄膜之间的空气,影响薄膜的收缩,因此通常是在包裹热收缩薄膜时,将热收缩薄膜刺上排气孔,以利于空气的排出,这对包膜机的结构增加了复杂性,也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气排出效果好且实用性好的新型防静电收缩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包括热收缩膜本体,所述热收缩膜本体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无纺布印刷层,所述无纺布印刷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PET防护层;所述热收缩膜本体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硅胶透气层,所述硅胶透气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排气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槽包括多条第一排气凹槽和多条第二排气凹槽,所述第一排气凹槽和第二排气凹槽之间互相垂直,且第一排气凹槽和第二排气凹槽之间互相连通。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气凹槽和第二排气凹槽均为矩形凹槽,且第一排气凹槽和第二排气凹槽的数量均为3—18条。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透气层呈矩形结构,且硅胶透气层的厚度为25—100μm。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收缩膜本体的厚度为20—50μm。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纺布印刷层上印刷有防伪图案层,所述无纺布印刷层的厚度为15—30μm。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贴合在现有的物品的表面后,在收缩膜的收缩过程中物品与收缩膜之间的空气通过硅胶透气层的多条排气槽排出,使得收缩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气排出效果好且实用性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硅胶透气层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包括热收缩膜本体1,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无纺布印刷层2,所述无纺布印刷层2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基材层3,所述基材层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PET防护层5;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硅胶透气层6,所述硅胶透气层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排气槽。作为优选的,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无纺布印刷层2、基材层3、防静电层4、PET防护层5和硅胶透气层6通过粘接复合构成一体结构。为使本技术设置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排气槽包括多条第一排气凹槽61和多条第二排气凹槽62,所述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之间互相垂直,且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之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均为矩形凹槽,且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的数量均为3—18条。所述硅胶透气层6呈矩形结构,且硅胶透气层6的厚度为25—100μm。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厚度为20—50μm。所述无纺布印刷层2上印刷有防伪图案层,所述无纺布印刷层2的厚度为15—30μm。实际应用时,贴合在现有的物品的表面后,在收缩膜的收缩过程中物品与收缩膜之间的空气通过硅胶透气层的多条排气槽排出,使得收缩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气排出效果好且实用性好。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包括热收缩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无纺布印刷层(2),所述无纺布印刷层(2)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基材层(3),所述基材层(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PET防护层(5);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硅胶透气层(6),所述硅胶透气层(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排气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包括热收缩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无纺布印刷层(2),所述无纺布印刷层(2)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基材层(3),所述基材层(3)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PET防护层(5);所述热收缩膜本体(1)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硅胶透气层(6),所述硅胶透气层(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条排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静电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包括多条第一排气凹槽(61)和多条第二排气凹槽(62),所述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之间互相垂直,且第一排气凹槽(61)和第二排气凹槽(62)之间互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彬黄旭张步海郑国星薛圣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