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70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模具很难达到消费者对环形衣架结构强度要求高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定模上的凹模和设置在动模上的凸模,所述的凹模和凸模配合形成型腔,所述的凹模包括外环槽、设置在凹模轴心处的主凸部、与主凸部相接的内环槽、设置在外环槽与内环槽之间的多个分凸部和设置在分凸部之间的多个浇口,所述的单个浇口和两个分凸部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每两个分凸部分别设置浇口,不同于现有技术采取采用分流道对多个分凸部进行注塑,本实施例注塑控制更为精准,产品的成型率高的同时还节省了注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在现有住房晾晒空间小的情况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环形塑料衣架的结构较为复杂,注塑要求高,现有模具很难达到消费者对环形衣架结构强度要求高的要求。例如,中国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环形叠层的衣架注塑成型模具[申请号:201120121101.6],该技术包括模架主体,所述模架主体包括由导柱和导套结合在一起的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模架主体上设有若干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沿圆心发射式排列;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面都设有成型产品半型腔,相邻滑块的成型产品半型腔组合成成型产品的型腔。该技术申请提供的环形叠层的衣架注塑成型模具,能增多模具的成型腔数来提高产量,同时,能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其仍不能解决环形塑料衣架的注塑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定模上的凹模和设置在动模上的凸模,所述的凹模和凸模配合形成型腔,所述的凹模包括外环槽、设置在凹模轴心处的主凸部、与主凸部相接的内环槽、设置在外环槽与内环槽之间的多个分凸部和设置在分凸部之间的多个浇口,所述的单个浇口和两个分凸部相配合。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多个分凸部在凹模上周向设置,所述的相邻两个分凸部组成凸部组,所述的浇口设置在凸部组中心处,所述的定模设置有多个与浇口配合的热咀。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凸部组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分凸部的连接槽,所述的两个凸部组之间的连接槽在靠近外环槽的一侧设置衣架固定杆。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多个分凸部与外环槽之间设置外层挂钩槽,所述的多个分凸部与内环槽之间设置内层挂钩槽,所述的外层挂钩槽和内层挂钩槽均设置顶杆。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单个分凸部设置有倒角槽从而与外层挂钩槽和内层挂钩槽相连,所述的顶杆包括外层挂钩顶杆和内层挂钩顶杆,所述的单个分凸部对应的外层挂钩槽设置多个外层挂钩顶杆,所述的单个分凸部对应的内层挂钩槽设置一个内层挂钩顶杆。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凸模设置与主凸部相配合的主凹部和与分凸部相配合的分凹部,所述的分凹部设置透气槽。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主凸部与凸模相接的一面设置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的主凹部设置配合第一环形凹槽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的分凸部与凸模相接的一面设置第一让位槽,所述的分凹部设置配合第一让位槽的第二让位槽。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凸模设置与外层挂钩顶杆相配合的外层挂钩顶杆定位槽和与内层挂钩顶杆相配合的内层挂钩顶杆定位槽,所述的外层挂钩顶杆定位槽的深度大于分凹部的深度,所述的内层挂钩顶杆定位槽的深度大于主凹部的深度。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外层挂钩顶杆定位槽设置第一加强保护槽,所述的第一加强保护槽分别和凸模及分凹部相接,所述的内层挂钩顶杆定位槽设置第二加强保护槽,所述的第二加强保护槽分别和分凹部及主凹部相接。在上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凸模设置与衣架固定杆相配合的固定杆槽,所述的固定杆槽设置若干限位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对每两个分凸部分别设置浇口,不同于现有技术采取采用分流道对多个分凸部进行注塑,本实施例注塑控制更为精准,还避免了热流道过多引起的表面缺陷,产品的成型率高的同时还节省了注塑时间。2、本技术通过一系列设置大大提高了注塑成型产品的衣架的负重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注塑成型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3、本技术注塑成型的产品晾晒空间大且通过限位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还缩短了产品的装配时间,降低了综合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一个方向的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一个方向的透视图;图中:定模1、凹模2、动模3、凸模4、型腔5、外环槽21、主凸部22、内环槽23、分凸部24、浇口25、凸部组26、热咀11、连接槽261、衣架固定杆27、外层挂钩槽28、内层挂钩槽29、顶杆281、外层挂钩顶杆281a、内层挂钩顶杆281b、主凹部41、分凹部42、透气槽421、第一环形凹槽221、第二环形凹槽411、第一让位槽242、第二让位槽422、外层挂钩顶杆定位槽43、内层挂钩顶杆定位槽44、第一加强保护槽431、第二加强保护槽441、固定杆槽45、限位块4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定模1上的凹模2和设置在动模3上的凸模4,所述的凹模2和凸模4配合形成型腔5,所述的凹模2包括外环槽21、设置在凹模2轴心处的主凸部22、与主凸部22相接的内环槽23、设置在外环槽21与内环槽23之间的多个分凸部24和设置在分凸部24之间的多个浇口25,所述的单个浇口25和两个分凸部相配合。使用时,所述的凹模2横截面一般设置为圆形,也可以设置呈为矩形等其他形状。所述的主凸部22大小配合环形塑料衣架的内圈大小设置,所述的分凸部24配合形塑料衣架的多个侧圈设置,所述的分凸部24优选为六个,所述的外环槽21配合凸模4注塑形成环形塑料衣架的内圈和衣架本体的连接部,所述的内环槽23配合凸模4注塑形成环形塑料衣架的侧圈和衣架本体的连接部。本实施例对两个分凸部24配合设置一个浇口25,不同于现有技术采取采用分流道对多个分凸部进行注塑,本实施例注塑控制更为精准,还避免了热流道过多引起的表面缺陷,产品的成型率高的同时还节省了注塑时间。具体而言,所述的多个分凸部24在凹模2上周向设置,所述的相邻两个分凸部24组成凸部组26,所述的浇口25设置在凸部组26中心处,所述的定模1设置与浇口25配合的多个热咀11。实际制造中,浇口25优选设置在两个分凸部24距离最近的位置,且浇口25与两个分凸部24距离相同。由于衣架实际使用时衣架的侧圈是主要的受力部位,将浇口25设置在在凸部组26中心处即从衣架侧圈的中部开始注塑,大大提高了衣架的负重强度和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的凸部组26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分凸部24的连接槽261,所述的两个凸部组26之间的连接槽261在靠近外环槽21的一侧设置衣架固定杆2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连接槽261即为衣架本体,衣架需要使用衣架固定杆27与悬挂部件连接,为了保证衣架的负重强度,所述的衣架固定杆27与浇口25间隔设置,同时衣架固定杆27靠近外环槽21也能提高衣架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所述的多个分凸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定模(1)上的凹模(2)和设置在动模(3)上的凸模(4),所述的凹模(2)和凸模(4)配合形成型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2)包括外环槽(21)、设置在凹模(2)轴心处的主凸部(22)、与主凸部(22)相接的内环槽(23)、设置在外环槽(21)与内环槽(23)之间的多个分凸部(24)和设置在分凸部(24)之间的多个浇口(25),所述的单个浇口(25)和两个分凸部(24)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定模(1)上的凹模(2)和设置在动模(3)上的凸模(4),所述的凹模(2)和凸模(4)配合形成型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2)包括外环槽(21)、设置在凹模(2)轴心处的主凸部(22)、与主凸部(22)相接的内环槽(23)、设置在外环槽(21)与内环槽(23)之间的多个分凸部(24)和设置在分凸部(24)之间的多个浇口(25),所述的单个浇口(25)和两个分凸部(24)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分凸部(24)在凹模(2)上周向设置,所述的相邻两个分凸部(24)组成凸部组(26),所述的浇口(25)设置在凸部组(26)中心处,所述的定模(1)设置有多个与浇口(25)配合的热咀(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部组(26)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分凸部(24)的连接槽(261),所述的两个凸部组(26)之间的连接槽(261)在靠近外环槽(21)的一侧设置衣架固定杆(2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分凸部(24)与外环槽(21)之间设置外层挂钩槽(28),所述的多个分凸部(24)与内环槽(23)之间设置内层挂钩槽(29),所述的外层挂钩槽(28)和内层挂钩槽(29)均设置顶杆(28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塑料衣架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个分凸部(24)设置有倒角槽(241)从而与外层挂钩槽(28)和内层挂钩槽(29)相连,所述的顶杆(281)包括外层挂钩顶杆(281a)和内层挂钩顶杆(281b),所述的单个分凸部(24)对应的外层挂钩槽(28)设置多个外层挂钩顶杆(2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鹰孙正华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泽骏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