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6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在模具插座和电缆线插座增设转接接头,模具插座接法采用正常的热流道行业内接法,转接接头转接后一列为加热,另一列为感温,采用转接接头的方式,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也节约了各公司之间不同的接线方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大都是采用电热形式,插头接线也是分组安排,按热流道行业内标准,使用的是24针插座,其中一组加热,另一组感温,但是由于各模具客户公司内有各自的标准,所以接法各有不同。热流道接头接到电缆线插头,才能接到客户模具温控箱内部去,如果热流道处接法跟电缆线接法不同,需要重新拆掉热流道插头重新接线,这样浪费了时间(平均重新接一个插座需12分钟,而且模具试模现场接线容易接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包括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依次插接电连接,所述转接接头的本体为绝缘材质,所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24个插接母头和24根插接公头,24个插接母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且24根插接公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其中第一插接母头、第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一插接公头、第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三插接母头、第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三插接公头、第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五插接母头、第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三插接公头、第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七插接母头、第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五插接公头、第十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九插接母头、第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五插接公头、第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一插接母头、第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七插接公头、第十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三插接母头、第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七插接公头、第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五插接母头、第十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九插接公头、第二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七插接母头、第十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九插接公头、第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九插接母头、第二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一插接公头、第二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一插接母头、第二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一插接公头、第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三插接母头、第二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三插接公头、第二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本体的插接母头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插接母头设置在凸起部内;所述本体的插接公头一侧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插接公头设置在凹陷部内。本技术中,电缆线插座电连接热流道温控箱。本技术中,模具插座上设有与转接接头的插接母头相同数量的插接公头。本技术中,电缆线插座上设有与转接接头的插接公头相同数量的插接母头。本技术中,插接公头为导电材料。本技术中,插接母头为导电材料。本技术中,24个插接母头之间以及24根插接公头之间的间距相等。本技术中,插接母头大小与插接公头大小相适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模具插座和电缆线插座增设转接接头,模具插座接法采用正常的热流道行业内接法,转接接头转接后一列为加热,另一列为感温,采用转接接头的方式,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也节约了各公司之间不同的接线方法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具插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具插座接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接接头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接接头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转接接头内部接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缆线插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缆线插座接线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与热流道温控箱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模具与模具插座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包括模具插座100、转接接头200、电缆线插座300,模具插座100、转接接头200、电缆线插座300依次插接电连接,所述转接接头200的本体201为绝缘材质,所述本体201两侧分别设有24个插接母头202和24根插接公头203,24个插接母头202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且24根插接公头203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其中第一插接母头、第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一插接公头、第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三插接母头、第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三插接公头、第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五插接母头、第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三插接公头、第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七插接母头、第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五插接公头、第十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九插接母头、第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五插接公头、第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一插接母头、第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七插接公头、第十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三插接母头、第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七插接公头、第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五插接母头、第十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九插接公头、第二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七插接母头、第十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九插接公头、第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九插接母头、第二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一插接公头、第二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一插接母头、第二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一插接公头、第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三插接母头、第二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三插接公头、第二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模具插座和电缆线插座增设转接接头,模具插座接法采用正常的热流道行业内接法,转接接头转接后一列为加热,另一列为感温,采用转接接头的方式,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也节约了各公司之间不同的接线方法的问题。本技术中,所述本体201的插接母头202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204,所述插接母头202设置在凸起部204内;所述本体201的插接公头203一侧凹陷形成凹陷部205,所述插接公头203设置在凹陷部205内。请参阅图9,本技术中,电缆线插座300电连接热流道温控箱400。请参阅图10,为模具与模具插座连接示意图。本技术中,模具插座上设有与转接接头的插接母头相同数量的插接公头。本技术中,电缆线插座上设有与转接接头的插接公头相同数量的插接母头。本技术中,插接公头为导电材料。本技术中,插接母头为导电材料。本技术中,24个插接母头之间以及24根插接公头之间的间距相等。本技术中,24个插接母头202呈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依次插接电连接,所述转接接头的本体为绝缘材质,所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24个插接母头和24根插接公头,24个插接母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且24根插接公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其中第一插接母头、第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一插接公头、第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三插接母头、第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三插接公头、第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五插接母头、第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三插接公头、第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七插接母头、第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五插接公头、第十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九插接母头、第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五插接公头、第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一插接母头、第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七插接公头、第十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三插接母头、第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七插接公头、第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五插接母头、第十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九插接公头、第二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七插接母头、第十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九插接公头、第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九插接母头、第二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一插接公头、第二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一插接母头、第二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一插接公头、第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三插接母头、第二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三插接公头、第二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流道快速接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模具插座、转接接头、电缆线插座依次插接电连接,所述转接接头的本体为绝缘材质,所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24个插接母头和24根插接公头,24个插接母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且24根插接公头呈相同数量的两列均匀布置,其中第一插接母头、第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一插接公头、第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三插接母头、第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三插接公头、第十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五插接母头、第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三插接公头、第四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七插接母头、第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五插接公头、第十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九插接母头、第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五插接公头、第六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一插接母头、第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七插接公头、第十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三插接母头、第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七插接公头、第八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五插接母头、第十六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九插接公头、第二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七插接母头、第十八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九插接公头、第十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十九插接母头、第二十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一插接公头、第二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一插接母头、第二十二插接母头分别与第十一插接公头、第十二插接公头电性连接,第二十三插接母头、第二十四插接母头分别与第二十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康仁值陈雨俭谢永权吴育忠骆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