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766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所述第一卯件的内腔具有可容纳线束端子和气体发生器顶端的镂空部,所述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了固定,各个构件之间相互固定相互限制。此结构通过各个构件进行自锁稳固连接,无需采用螺接、焊接、铆接或粘连等固定方式,具有固定牢固、拆装便捷、成本低的特性。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将线束端子与发生器牢牢固定,将线束端子整个包裹,保证了线束端子不受到各个方向的力,避免了线束端子报警现象,起到保护和固定双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也迅速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当今人们越来越看重汽车的安全性问题,被动安全更是越来越受重视。安全气囊更是成为标配,座椅安全气囊的配比也是越来越大,同时就出现一个技术上难题,气囊线束端子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接触不良,引发气囊报警,因此气囊端子的保护成为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气囊端子本身具有自锁作用,但由于侧气囊本身处于座椅侧边容易受到挤压,所以气囊端子的保护还是有必要的。考虑到侧气囊本身的受力影响,保护装置需将气囊端子与气体发生器固定在一起,起到保护的作用。而目前大多的保护装置,都是将气囊端子周围空间进行保护,保证气囊端子不受到力的作用,但是不能将端子固定在气体发生器上,在保护装置受外力作用下,还是会因为气囊线束端子接触不良而引发气囊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所述第一卯件的内腔具有可容纳线束端子和气体发生器顶端的镂空部,所述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所述第一卯件的内腔具有可容纳线束端子和气体发生器顶端的镂空部,所述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和榫杆件通过榫卯结构相互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卯件设置有供线束甩线引出的出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卯件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卯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面对应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贴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贴合面侧部还设置供所述榫杆件插入的插槽,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槽以及榫杆件配合的限位边,当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贴合到位后,相对移动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卯件、第二卯件完全匹配后会在插槽、限位边之间形成一个榫槽,最后榫杆件插入所述榫槽中限位,使得整个结构在各个方向锁止,形成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榫卯结构的侧气囊线束端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为T型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为L型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为T型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杨孙超逸赵晓辉晏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