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君君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65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立柱、收卷滚筒、挤压滚筒、切断滚筒、辅助滚筒、电控箱、冷却装置,收卷滚筒设有两个,收卷滚筒过渡配合于立柱右端,收卷滚筒活动卡合于电控箱左端,挤压滚筒与立柱右端中部过渡配合,挤压滚筒活动卡合于电控箱左端中部,切断滚筒与收卷滚筒间隙配合,切断滚筒与立柱左端铰接连接,切断滚筒与电控箱右端铰接连接,辅助滚筒与挤压滚筒过渡配合,电控箱左端后部分与冷却装置水平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却管在多个冷却辊内流动低温冷媒,对薄膜双面进行冷却作业,可以比传统冷却方式更加快速的带走薄膜上的热量,从而避免了薄膜在运输时出现粘辊的情况,进而也保证了薄膜伸缩度和强度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薄膜材料是指厚度介于单原子到几毫米间的薄金属或有机物层。电子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光学镀膜是薄膜技术的主要应用。因此,市场上对薄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对薄膜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原料共混、熔融、挤出成型、冷却等过程,在塑料薄膜经过挤出成型后,经挤出拉伸后的薄膜需要经过充分冷却才能进行缠绕收卷,而传统冷却方式是直接利用室温冷却以及将薄膜输送一段较长的距离,通过空气冷却或者是通过风机吹风进行冷却,但这样无法快速带走薄膜上的热量,虽然不会影响薄膜的形态,但薄膜温度过高会在薄膜运输、卷筒时造成薄膜粘辊的发生,而且只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冷却,进而造成薄膜拉伸度不高,强度低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立柱、收卷滚筒、挤压滚筒、切断滚筒、辅助滚筒、电控箱、冷却装置,所述收卷滚筒设有两个,所述收卷滚筒过渡配合于立柱右端,所述收卷滚筒活动卡合于电控箱左端,所述挤压滚筒与立柱右端中部过渡配合,所述挤压滚筒活动卡合于电控箱左端中部,所述切断滚筒与收卷滚筒间隙配合,所述切断滚筒与立柱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切断滚筒与电控箱右端铰接连接,所述辅助滚筒与挤压滚筒过渡配合,所述电控箱左端后部分与冷却装置水平焊接,所述冷却装置嵌固连接于立柱;所述冷却装置主要由冷却塔、冷凝管、进水管、出水管、冷却管、冷却辊、蒸发管、膨胀水箱、换热器、水压泵、输送管、补水管、运输道、冷却箱体所组成,所述冷却塔嵌固连接于立柱内部左部分,所述冷凝管嵌固连接于立柱内部下部分,所述进水管过渡配合于冷却塔下端右部分,所述出水管过渡配合于冷却塔下端中心,所述冷却管过渡配合于冷却辊内部,所述冷却辊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冷却辊过渡配合于冷却箱体,并沿着冷却箱体内部向下分布,所述蒸发管与冷却管过渡配合,所述膨胀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蒸发管过渡配合,所述水压泵设于膨胀水箱上端,所述换热器与进水管过渡配合,所述换热器与输送管间隙配合,所述冷凝管与输送管间隙配合,所述补水管通过立柱与冷却塔过渡配合所述运输道设于冷却箱体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通过冷箱体与电控箱嵌固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内主要由进水道、管板、风道、出水道、换热管、折流板、壳体所组成,所述进水道嵌固连接于壳体左端,所述管板设有四个,所述管板嵌固连接于壳体上,所述风道过盈配合于壳体,所述出水道过渡配合于壳体下端,所述换热管与管板嵌固连接,所述折流板设于管板内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冷却管在多个冷却辊内流动低温冷媒,对薄膜双面进行冷却作业,可以比传统冷却方式更加快速的带走薄膜上的热量,从而避免了薄膜在运输时出现粘辊的情况,进而也保证了薄膜伸缩度和强度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立柱-1、收卷滚筒-2、挤压滚筒-3、切断滚筒-4、辅助滚筒-5、电控箱-6、冷却装置-7、冷却塔-71、冷凝管-72、进水管-73、出水管-74、冷却管-75、冷却辊-76、蒸发管-77、膨胀水箱-78、换热器-79、水压泵-710、输送管-711、补水管-712、运输道-713、冷却箱体-714、进水道-791、管板-792、风道-793、出水道-794、换热管-795、折流板-796、壳体-79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立柱1、收卷滚筒2、挤压滚筒3、切断滚筒4、辅助滚筒5、电控箱6、冷却装置7,所述收卷滚筒2设有两个,所述收卷滚筒2过渡配合于立柱1右端,所述收卷滚筒2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所述挤压滚筒3与立柱1右端中部过渡配合,所述挤压滚筒3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中部,所述切断滚筒4与收卷滚筒2间隙配合,所述切断滚筒4与立柱1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切断滚筒4与电控箱6右端铰接连接,所述辅助滚筒5与挤压滚筒3过渡配合,所述电控箱6左端后部分与冷却装置7水平焊接,所述冷却装置7嵌固连接于立柱1;所述冷却装置7主要由冷却塔71、冷凝管72、进水管73、出水管74、冷却管75、冷却辊76、蒸发管77、膨胀水箱78、换热器79、水压泵710、输送管711、补水管712、运输道713、冷却箱体714所组成,所述冷却塔71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左部分,所述冷凝管72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下部分,所述进水管73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右部分,所述出水管74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中心,所述冷却管75过渡配合于冷却辊76内部,所述冷却辊76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冷却辊76过渡配合于冷却箱体714,并沿着冷却箱体714内部向下分布,所述蒸发管77与冷却管75过渡配合,所述膨胀水箱78通过进水管73与蒸发管77过渡配合,所述水压泵710设于膨胀水箱78上端,所述换热器79与进水管73过渡配合,所述换热器79与输送管711间隙配合,所述冷凝管72与输送管711间隙配合,所述补水管712通过立柱1与冷却塔71过渡配合所述运输道713设于冷却箱体714上,所述立柱1通过冷却箱体714与电控箱6嵌固连接,所述换热器79内主要由进水道791、管板792、风道793、出水道794、换热管795、折流板796、壳体797所组成,所述进水道791嵌固连接于壳体797左端,所述管板792设有四个,所述管板792嵌固连接于壳体797上,所述风道793过盈配合于壳体797,所述出水道794过渡配合于壳体797下端,所述换热管795与管板792嵌固连接,所述折流板796设于管板792内部。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本装置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立柱(1)、收卷滚筒(2)、挤压滚筒(3)、切断滚筒(4)、辅助滚筒(5)、电控箱(6)、冷却装置(7),其特征在于:/n所述收卷滚筒(2)设有两个,所述收卷滚筒(2)过渡配合于立柱(1)右端,所述收卷滚筒(2)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所述挤压滚筒(3)与立柱(1)右端中部过渡配合,所述挤压滚筒(3)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中部,所述切断滚筒(4)与收卷滚筒(2)间隙配合,所述切断滚筒(4)与立柱(1)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切断滚筒(4)与电控箱(6)右端铰接连接,所述辅助滚筒(5)与挤压滚筒(3)过渡配合,所述电控箱(6)左端后部分与冷却装置(7)水平焊接,所述冷却装置(7)嵌固连接于立柱(1);/n所述冷却装置(7)主要由冷却塔(71)、冷凝管(72)、进水管(73)、出水管(74)、冷却管(75)、冷却辊(76)、蒸发管(77)、膨胀水箱(78)、换热器(79)、水压泵(710)、输送管(711)、补水管(712)、运输道(713)、冷却箱体(714)所组成,所述冷却塔(71)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左部分,所述冷凝管(72)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下部分,所述进水管(73)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右部分,所述出水管(74)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中心,所述冷却管(75)过渡配合于冷却辊(76)内部,所述冷却辊(76)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冷却辊(76)过渡配合于冷却箱体(714),并沿着冷却箱体(714)内部向下分布,所述蒸发管(77)与冷却管(75)过渡配合,所述膨胀水箱(78)通过进水管(73)与蒸发管(77)过渡配合,所述水压泵(710)设于膨胀水箱(78)上端,所述换热器(79)与进水管(73)过渡配合,所述换热器(79)与输送管(711)间隙配合,所述冷凝管(72)与输送管(711)间隙配合,所述补水管(712)通过立柱(1)与冷却塔(71)过渡配合所述运输道(713)设于冷却箱体(7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薄膜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立柱(1)、收卷滚筒(2)、挤压滚筒(3)、切断滚筒(4)、辅助滚筒(5)、电控箱(6)、冷却装置(7),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滚筒(2)设有两个,所述收卷滚筒(2)过渡配合于立柱(1)右端,所述收卷滚筒(2)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所述挤压滚筒(3)与立柱(1)右端中部过渡配合,所述挤压滚筒(3)活动卡合于电控箱(6)左端中部,所述切断滚筒(4)与收卷滚筒(2)间隙配合,所述切断滚筒(4)与立柱(1)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切断滚筒(4)与电控箱(6)右端铰接连接,所述辅助滚筒(5)与挤压滚筒(3)过渡配合,所述电控箱(6)左端后部分与冷却装置(7)水平焊接,所述冷却装置(7)嵌固连接于立柱(1);
所述冷却装置(7)主要由冷却塔(71)、冷凝管(72)、进水管(73)、出水管(74)、冷却管(75)、冷却辊(76)、蒸发管(77)、膨胀水箱(78)、换热器(79)、水压泵(710)、输送管(711)、补水管(712)、运输道(713)、冷却箱体(714)所组成,所述冷却塔(71)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左部分,所述冷凝管(72)嵌固连接于立柱(1)内部下部分,所述进水管(73)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右部分,所述出水管(74)过渡配合于冷却塔(71)下端中心,所述冷却管(75)过渡配合于冷却辊(76)内部,所述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明关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关君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