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943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丛式井微地震监测的井下位置部署激发震源;2)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3)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噪声处理;4)微地震解释及模型构建;5)油藏油水分布和水驱前缘分析;根据微地震解释的油藏模型和含水饱和度模型,构建不同时间的水驱前缘位置,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水驱前缘层面分布的可视化;6)基于油水分布解释和预测的智能井井下控制;利用均衡开发井产能系数(PI)的方法计算井下控流装置的附加压差Δp,使得注入井对各开发井的产能系数贡献相同,实现均衡排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
技术介绍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基于地球物理、岩石力学、信号处理、地震波传输等理论的监测技术。在油藏储层中,孔隙压力升高,必会产生微地震。记录这些微地震,并进行微震源定位就可以描述地下渗流场。从断裂力学理论出发,当应力强度因子大于断裂韧性时,裂缝发生扩展。由破裂形成理论可知,注水会诱发微地震,这就为微地震方法监测水驱前缘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各井下信号接受器收到地震波的时差,叠加会形成一系列的方程组;求解这一系列方程组,就可确定微震震源位置,然后转换为地下波速场的描述,进而求出水驱前缘、注入水波及范围等。因此,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储层压裂监测和油藏动态监测等方面。但是,目前缺乏针对丛式井网的微地震监测控制的方法,尤其缺少在智能井中进行监测、解释和动态控制的方法。现有研究中,CN202010009416.5公布了一种基于霍夫变换微地震数据辅助的致密油气藏裂缝分布反演方法,从而提高致密油气藏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丛式井微地震监测的井下位置部署激发震源;/n2)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n3)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噪声处理;/n4)微地震解释及模型构建;/n利用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地质动态建模,构建油藏模型;利用微地震监测数据建立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n5)油藏油水分布和水驱前缘分析;/n根据微地震解释的油藏模型和含水饱和度模型,构建不同时间的水驱前缘位置,通过可视化方法实现水驱前缘层面分布的可视化,从而确定含水饱和度变化,再结合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采出流体的产量,即开发井的产液量q。/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丛式井微地震监测的井下位置部署激发震源;
2)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
3)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噪声处理;
4)微地震解释及模型构建;
利用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地质动态建模,构建油藏模型;利用微地震监测数据建立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
5)油藏油水分布和水驱前缘分析;
根据微地震解释的油藏模型和含水饱和度模型,构建不同时间的水驱前缘位置,通过可视化方法实现水驱前缘层面分布的可视化,从而确定含水饱和度变化,再结合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采出流体的产量,即开发井的产液量q。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油气丛式井网井下微地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基于油水分布解释和预测的智能井井下控制,
利用均衡开发井产能系数的方法计算井下控流装置的附加压差Δp,使得注入井对各开发井的产能系数贡献相同,实现均衡排液;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Δp1=pbh1-pw1;Δp2=pbh2-pw2
式中,q为开发井产液量;pa为地层压力;pbh为井底流压,通过测量获得;pw为井筒压力,通过测量获得;下标1和2分别指开发井1和开发井2;
其中,表示注入井对开发井1的产能系数贡献;表示注入井对开发井2的产能系统贡献;通过调节开发井1、开发井2的井底流压,使得注入井对开发井1、开发井2的产能系统贡献相同,然后根据开发井1中井底流压和井筒压力得到井下控制装置所需提供的压差Δp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吴怡文敏刘书杰范白涛李莹莹幸雪松杨向前谢仁军焦金刚刘凯都庞照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