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及组成的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化器及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及组成的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天然气通常是以LNG的形式进行储运,在输送到用户终端前实现将-163℃左右温度的LNG提高到10℃~25℃的天然气(NG),而汽化的过程一般在LNG汽化器中进行。由于液化天然气蕴含830~860MJ/t的冷量,利用高品位的冷能构建循环发电系统是大规模利用LNG冷量的主要方式。目前,全球LNG接收站常用的汽化器有三种类型,如开架式汽化器(ORV)、浸没燃烧式汽化器(SCV)、带中间传热介质汽化器(IFV)等,其中带中间循环介质汽化器以其结构紧凑、对不同水质和运行条件的海水适应性强、经济性好,且能避免加热流体的冰点问题等优点而成为LNG汽化的首选。但现有的整体式中间循环介质汽化器(IFV)大多采用海水汽化LNG,虽然汽化效率高、结构紧凑、运行稳定,但是大量的LNG汽化冷能无法直接利用,被海水带入大海。为利用LNG汽化冷能,只能将整体式中间循环介质汽化器(IFV)拆分为传统的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加上调温器等构成分置式的LNG冷能发电系统,不仅进一步增大系统功耗,而且带来所需占地面积及空间大的问题。虽然陆地接收站这一问题不突出,但对船舶及海上FSRU平台等对占地面积及空间有严格约束的LNG汽化场所,传统通过分置式中间循环介质汽化器形成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就难以甚至无法使用。公开号为CN110080846A的中国专利采用热管技术提出了一种带LNG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形成依次并列布置的LNG汽化换热通道、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和热源介质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若干通孔,若干热管组件穿过所述通孔由所述LNG汽化换热通道延伸至所述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LNG汽化换热通道设置LNG进口和NG出口,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依与LNG逆流换热方式设置有低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和低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所述热源介质换热通道由中隔板分隔为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和NG调温区,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由中间循环介质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所述NG调温区内由NG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设置高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和高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所述壳体上位于NG调温区设置调温器NG进口和调温器NG出口,所述调温器NG进口与所述NG出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形成依次并列布置的LNG汽化换热通道、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和热源介质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若干通孔,若干热管组件穿过所述通孔由所述LNG汽化换热通道延伸至所述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LNG汽化换热通道设置LNG进口和NG出口,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依与LNG逆流换热方式设置有低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和低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所述热源介质换热通道由中隔板分隔为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和NG调温区,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由中间循环介质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所述NG调温区内由NG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设置高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和高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所述壳体上位于NG调温区设置调温器NG进口和调温器NG出口,所述调温器NG进口与所述NG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呈水平方向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通孔为行列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件分为若干热管组,所述热管组从所述LNG进口向所述NG出口排列,靠近所述LNG进口的所述热管组的热管内部工作介质的沸点向靠近所述NG出口的所述热管组的热管内部工作介质的沸点依次增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设有三个,包括第一热管组、第二热管组和第三热管组,所述第一热管组靠近所述LNG进口,所述第一热管组的热管工质为甲烷,所述第三热管组靠近所述NG出口,所述第三热管组的热管工质为丙烷,所述第二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一热管组和所述第三热管组之间,所述第二热管组的热管工质为乙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设有第一热源介质管束,所述NG调温区设有第二热源介质管束,所述第一热源介质管束和所述第二热源介质管束呈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换热通道依次分隔为若干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所述分隔设置的若干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从所述LNG进口一侧向所述NG出口一侧依次排列,靠近所述LNG进口一侧的所述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的中间循环介质的温度向靠近所述NG出口一侧的所述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的中间循环介质的温度依次增高,每个所述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依据与LNG逆流换热方式分别设有所述低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和所述低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分隔为若干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子区,所述分隔设置的若干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子区分别设置有高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和高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同时热源介质依与循环介质逆流换热方式分别设置有进出口。
9.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一个工质泵构成的增压模块和一个透平机构成的做功模块,所述低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连接所述增压模块的进口,所述增压模块的出口连接所述高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所述高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连接所述做功模块的进口,所述做功模块的出口连接所述低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构成一级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10.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带冷能利用整体式中间介质汽化器、两个及以上工质泵组合构成的含有多路液态介质进口的增压模块和两个及以上透平机组合构成的含有多路气态介质出口的做功模块组成,每个所述中间循环介质冷凝区的低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增压模块的多路液态介质进口,所述增压模块的出口连接所述中间循环介质蒸发区的高压液态中间循环介质进口,所述高压气态中间循环介质出口连接所述做功模块的进口,所述做功模块形成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寿广,张子敬,王梦迪,沈晓宇,毛惠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