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6524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贮液槽、分馏柱和DCS控制系统。反应釜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贮液槽中放置有滴定液,贮液槽与内壳体通过滴定管连通,滴定管上设有气动比例阀,贮液槽中设有重量传感器。分馏柱与内壳体连通以收集内壳体中的挥发物,分馏柱设有出气口以排出挥发物中的蒸汽,出气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分馏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冷却装置。DCS控制系统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和气动比例阀和第一冷却装置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能够提高反应稳定性和反应安全系数,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操作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放热反应中,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副反应过多,而使终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降低,并且反应过高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对反应温度进行精确、快速的控制。在滴定反应过程中,当滴定物与预反应物混合后会发生反应释放热量,需要对滴定速度进行控制以控制反应温度,现有技术中的反应系统,在需要滴定配方物质时,常常难以控制反应温度或及时调控反应温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以能对反应温度进行精确、快速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其能够提高反应稳定性和反应安全系数,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操作便捷性。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贮液槽,所述贮液槽中放置有滴定液,所述贮液槽与所述内壳体通过滴定管连通以使所述滴定液能进入所述内壳体中与所述预反应物混合,所述滴定管上设有气动比例阀,所述贮液槽中设有重量传感器以获取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分馏柱,所述分馏柱与所述内壳体连通以收集所述内壳体中的挥发物,所述分馏柱设有出气口以排出挥发物中的蒸汽,所述出气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馏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冷却装置;以及DCS控制系统,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气动比例阀和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反应釜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一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动比例阀关闭;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分馏柱出气口处的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二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开启;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将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转化为第三电信号,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将所述第三电信号传递至所述DCS控制系统,进而调整所述气动比例阀的开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水管,所述第一冷却水管至少部分的围设于所述分馏柱的外壁,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中循环流动有冷水,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输入端设有比例阀,所述比例阀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第二冷却水管至少部分的设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中循环流动有冷水。作为优选,所述内壳体中设有搅拌器。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外壳体的外壁围设有外盘管,所述外盘管中循环流动有热油以对所述反应釜进行加热。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盘管上设有流量阀,所述流量阀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流量阀的开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通过设置DCS控制系统与气动比例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当反应釜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向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一电信号,以使DCS控制系统控制气动比例阀关闭,从而停止反应,防止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反应安全系数。本技术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通过设置DCS控制系统与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电性连接,以当分馏柱出气口处的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时,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向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二电信号,以使DCS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冷却装置开启,从而对分馏柱进行降温,以保护分馏柱不受高温破坏。本技术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设置贮液槽中设有重量传感器以获取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并转化为第三电信号,并设置重量传感器与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从而重量传感器可以将第三电信号传递至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滴定时间来计算出当前重量滴定液的滴定速度,进而调整气动比例阀的开度来控制滴定速度,并能保证滴定液匀速滴加,提高反应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了操作便捷性。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反应釜;2-贮液槽;3-分馏柱;4-气动比例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贮液槽2,所述贮液槽2中放置有滴定液,所述贮液槽2与所述内壳体通过滴定管连通以使所述滴定液能进入所述内壳体中与所述预反应物混合,所述滴定管上设有气动比例阀4,所述贮液槽2中设有重量传感器以获取所述贮液槽2中滴定液的重量;分馏柱3,所述分馏柱3与所述内壳体连通以收集所述内壳体中的挥发物,所述分馏柱3设有出气口以排出挥发物中的蒸汽,所述出气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馏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冷却装置;以及DCS控制系统,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气动比例阀4和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均电性连接;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反应釜1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一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动比例阀4关闭;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分馏柱3出气口处的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二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开启;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将所述贮液槽2中滴定液的重量转化为第三电信号,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将所述第三电信号传递至所述DCS控制系统,进而调整所述气动比例阀4的开度。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1、贮液槽2、分馏柱3、DCS控制系统、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反应釜1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n贮液槽,所述贮液槽中放置有滴定液,所述贮液槽与所述内壳体通过滴定管连通以使所述滴定液能进入所述内壳体中与所述预反应物混合,所述滴定管上设有气动比例阀,所述贮液槽中设有重量传感器以获取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n分馏柱,所述分馏柱与所述内壳体连通以收集所述内壳体中的挥发物,所述分馏柱设有出气口以排出挥发物中的蒸汽,所述出气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馏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冷却装置;以及/nDCS控制系统,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气动比例阀和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均电性连接;/n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反应釜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一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动比例阀关闭;/n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分馏柱出气口处的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二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开启;/n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将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转化为第三电信号,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DCS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将所述第三电信号传递至所述DCS控制系统,进而调整所述气动比例阀的开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滴定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中放置有预反应物,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贮液槽,所述贮液槽中放置有滴定液,所述贮液槽与所述内壳体通过滴定管连通以使所述滴定液能进入所述内壳体中与所述预反应物混合,所述滴定管上设有气动比例阀,所述贮液槽中设有重量传感器以获取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
分馏柱,所述分馏柱与所述内壳体连通以收集所述内壳体中的挥发物,所述分馏柱设有出气口以排出挥发物中的蒸汽,所述出气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馏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冷却装置;以及
DCS控制系统,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气动比例阀和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均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反应釜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一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动比例阀关闭;
其中,所述DCS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当所述分馏柱出气口处的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向所述DCS控制系统传递第二电信号,以使所述DCS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开启;
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将所述贮液槽中滴定液的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杨晓辉王俊潮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合成树脂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