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其包括预设板和现浇板,所述现浇板位于预设板顶壁,所述预设板和现浇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对拉组件,所述对拉组件包括底撑板、支撑柱和对拉板;所述支撑柱位于底撑板顶壁,所述对拉板位于支撑柱远离底撑板方向的一端,所述支撑柱和对拉板均位于现浇板内部;所述底撑板位于预设板顶壁,且所述底撑板与预设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杆和锁止件,所述定位杆位于预设板顶壁,所述底撑板顶壁贯穿设置有便于定位杆穿过的通连孔,所述锁止件螺纹配合于定位杆外缘。本申请具有有效提高叠合楼板的承载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
本申请涉及叠合楼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公布号为CN1100940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底板、桁架和混凝土层。底板由多根纵向截面呈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组成,相邻的直棱柱相互朝向的侧壁之间共同设置有螺栓,且直棱柱之间共同设置有多根横筋、竖筋,所有的螺栓、横筋和竖筋用以保障所有直棱柱的连接强度。桁架可套设于底板外周,当桁架在底板外的位置固定后,操作人员可将混凝土浇筑于底板外部,待混凝土完全包括底板、桁架底部并固结成型后,叠合板成型,操作人员可通过吊运装置将叠合板移运至指定地点,以装配使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叠合楼板内部各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偏低,进而极大地影响了楼板整体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楼板整体的承载强度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叠合楼板的承载强度偏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包括预设板和现浇板,所述现浇板位于预设板顶壁,所述预设板和现浇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对拉组件,所述对拉组件包括底撑板、支撑柱和对拉板;所述支撑柱位于底撑板顶壁,所述对拉板位于支撑柱远离底撑板方向的一端,所述支撑柱和对拉板均位于现浇板内部;所述底撑板位于预设板顶壁,且所述底撑板与预设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杆和锁止件,所述定位杆位于预设板顶壁,所述底撑板顶壁贯穿设置有便于定位杆穿过的通连孔,所述锁止件螺纹配合于定位杆外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现浇板固结成型后,现浇板与预设板一体成型以形成叠合楼板;对拉板和支撑柱稳定固定于现浇板内,以对预设板施加反向的对拉作用力,底撑板通过连接组件与预设板固定连接,以对现浇板施加反向的对拉作用力,此过程有效保障了现浇板与预设板的连接强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整体稳定性,并提高了叠合楼板在实际应用中的承载强度。优选的,所述预设板顶壁设置有若干限位槽,所述底撑板位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便于底撑板抵入,进而以有效限定底撑板相对预设板的位置,减少了底撑板相对预设板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提高了底撑板与预设板固定后的连接强度,并保障了对拉板的施力稳定性。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底撑板相互朝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侧边槽,所述预设板顶壁且位于相邻的侧边槽之间设置有让位槽,相邻的所述侧边槽和让位槽内腔相通,且相邻的所述侧边槽和让位槽内共同设置有连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主体可抵入让位槽内,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可分别抵入侧边槽内,当现浇板在预设板顶壁固结成型后,连接板、底撑板与预设板固定连接,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底撑板与预设板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预设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端部块和固定件;所述端部块位于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端部块宽度尺寸大于连接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底撑板顶壁且位于侧边槽处贯穿设置有便于端部块抵入的沉降孔,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端部块和预设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部块抵入沉降槽内腔,以进一步限定底撑板、连接板相对预设板的位置,固定件通过固定连接端部块和预设板,以提高连接板与预设板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对拉板和底撑板施加对拉作用力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端部块的横向截面呈燕尾槽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型的端部块,其远离连接板方向的侧壁长度尺寸远大于其靠近连接板方向的侧壁长度尺寸,且二者之间的长度差呈递减的趋势;当端部块抵入与之适配的槽体内腔后,端部块相对底撑板的位置限定而不易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板、底撑板在预设板顶壁定位后的位置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预设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延伸板和卡固件;所述延伸板位于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卡固件用于固定连接延伸板和预设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板增加了连接板与预设板的抵接面积,当卡固件固定连接延伸板与预设板后,连接板的主体与预设板固定连接,进而有效保障了连接板与预设板的连接强度及位置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对拉板与支撑柱之间共同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侧撑板、贴合板和卡接件;所述贴合板位于侧撑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侧撑板远离贴合板方向的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用于固定连接贴合板和对拉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板扩大了侧撑板与对拉板的接触面积,进而保障了侧撑板与对拉板的连接强度;对拉板、侧撑板和支撑柱之间可形成稳定地三角结构,进而以保障对拉板和支撑柱的连接强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对拉板的使用稳定性,减少了对拉板受力后出现翻折、偏动的现象。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对拉板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同时连接所有对拉板,所述固定螺母螺纹配合于固定螺栓的螺杆外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同时穿过相邻的所有对拉板,进而通过固定连接所有对拉板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对拉板的荷载强度及位置稳定性,并进一步减少因拉板出现偏晃并难以施加对拉作用力的现象。优选的,每一所述对拉板顶壁贯穿设置有多个预设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设孔便于形成现浇板的混凝土穿过,进而使得对拉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得以进一步提高,并进一步提高了对拉板与现浇板的连接强度,保障了现浇板与预设板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对拉板于现浇板内对预设板施加反向的对拉作用力,进而以保障预设板与现浇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保障叠合楼板的整体稳定性,进而保障并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整体承载强度;2.侧撑板稳定固定于对拉板与支撑柱之间,使得侧撑板、对拉板与支撑柱共同形成稳定地三角结构,此过程有效减少了对拉板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进而提高了对拉板的位置稳定性及使用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承载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撑板、连接板和预设板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3是连接板和预设板连接关系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预设孔和底撑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预设板;11、限位槽;12、让位槽;13、连接板;2、现浇板;3、对拉组件;31、底撑板;311、通连孔;312、侧边槽;313、沉降孔;32、支撑柱;33、对拉板;331、预设孔;4、连接组件;41、定位杆;42、锁止件;5、稳定组件;51、延伸板;52、卡固件;6、定位组件;61、端部块;62、固定件;7、支撑组件;71、侧撑板;72、贴合板;73、卡接件;8、固定组件;81、固定螺栓;82、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包括预设板(1)和现浇板(2),所述现浇板(2)位于预设板(1)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板(1)和现浇板(2)之间共同设置有对拉组件(3),所述对拉组件(3)包括底撑板(31)、支撑柱(32)和对拉板(33);所述支撑柱(32)位于底撑板(31)顶壁,所述对拉板(33)位于支撑柱(32)远离底撑板(31)方向的一端,所述支撑柱(32)和对拉板(33)均位于现浇板(2)内部;所述底撑板(31)位于预设板(1)顶壁,且所述底撑板(31)与预设板(1)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定位杆(41)和锁止件(42),所述定位杆(41)位于预设板(1)顶壁,所述底撑板(31)顶壁贯穿设置有便于定位杆(41)穿过的通连孔(311),所述锁止件(42)螺纹配合于定位杆(41)外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包括预设板(1)和现浇板(2),所述现浇板(2)位于预设板(1)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板(1)和现浇板(2)之间共同设置有对拉组件(3),所述对拉组件(3)包括底撑板(31)、支撑柱(32)和对拉板(33);所述支撑柱(32)位于底撑板(31)顶壁,所述对拉板(33)位于支撑柱(32)远离底撑板(31)方向的一端,所述支撑柱(32)和对拉板(33)均位于现浇板(2)内部;所述底撑板(31)位于预设板(1)顶壁,且所述底撑板(31)与预设板(1)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定位杆(41)和锁止件(42),所述定位杆(41)位于预设板(1)顶壁,所述底撑板(31)顶壁贯穿设置有便于定位杆(41)穿过的通连孔(311),所述锁止件(42)螺纹配合于定位杆(41)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板(1)顶壁设置有若干限位槽(11),所述底撑板(31)位于限位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底撑板(31)相互朝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侧边槽(312),所述预设板(1)顶壁且位于相邻的侧边槽(312)之间设置有让位槽(12),相邻的所述侧边槽(312)和让位槽(12)内腔相通,且相邻的所述侧边槽(312)和让位槽(12)内共同设置有连接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承载强度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与预设板(1)之间共同设置有定位组件(6),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端部块(61)和固定件(62);所述端部块(61)位于连接板(13)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磊张庭松张光轩朱兆云沈阳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兴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