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通过S1、安装准备、S2建立支撑体系、S3叠合板的吊装、S4接缝构件的吊装、S5接缝构件的浇注、S6混凝土浇筑等步骤,从而完成了装配式叠合板施工的整个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工艺简单,吊装方便、平稳,安全性高,受力均匀,不易造成叠合板的破损,同时两叠合板间通过接缝构件并浇注混凝土,使两叠合板间贴合度高,缝隙小,装配好的楼板整体衔接性能高,平整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构件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原来越快,在我国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能源的浪费也越来越明显。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构建,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发展,很多形式的叠合板已经应用到现在的建筑中。然而,现有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由于单块叠合板的重量比较大,对叠合板的吊装并不方便,安全性较差,而且易摇晃、易造成叠合板的破损;同时叠合板之间贴合度不够紧密,导致叠合板之间出现缝隙,造成装配好的楼板整体衔接性能差,平整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装配式叠合板类型,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装配式叠合板由若干个叠合板构件和设置在两个相邻叠合板构件之间的接缝构件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装配式叠合板类型,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装配式叠合板由若干个叠合板构件(1)和设置在两个相邻叠合板构件(1)之间的接缝构件(2)组成;再预制好若干个叠合板构件(1)和接缝构件(2),并对装配式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n所述叠合板构件(1)包括叠合板本体(11)和设置在叠合板本体(11)内的若干根横向钢筋一(12)、横向钢筋二(13)、纵向钢筋(14)、倒V型连接钢筋(15),若干根所述横向钢筋一(12)、横向钢筋二(13)相互平行且交替设置,所述横向钢筋一(12)左端贯穿叠合板本体(11)左侧并露出一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装配式叠合板类型,确定安装位置;所述装配式叠合板由若干个叠合板构件(1)和设置在两个相邻叠合板构件(1)之间的接缝构件(2)组成;再预制好若干个叠合板构件(1)和接缝构件(2),并对装配式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所述叠合板构件(1)包括叠合板本体(11)和设置在叠合板本体(11)内的若干根横向钢筋一(12)、横向钢筋二(13)、纵向钢筋(14)、倒V型连接钢筋(15),若干根所述横向钢筋一(12)、横向钢筋二(13)相互平行且交替设置,所述横向钢筋一(12)左端贯穿叠合板本体(11)左侧并露出一段,其右端埋设在叠合板本体(11)内,所述横向钢筋二(13)右端贯穿叠合板本体(11)右侧并露出一段,其左端埋设在叠合板本体(11)内,所述横向钢筋一(12)右端、横向钢筋二(13)左端正对的叠合板本体(11)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内陷盲孔(18),所述叠合板本体(11)上部分设置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叠合板本体(11)的两腰上均设置有凹槽(16);
所述接缝构件(2)由上接缝本体(3)和下接缝本体(4)组成,所述上接缝本体(3)包括方形框架(31)和设置在方形框架(31)内的若干个连接件(32),所述方形框架(31)内侧的若干个连接件(32)下方设置有环形下凸件(33),所述上接缝本体(3)一侧的方形框架(31)以及环形下凸件(33)可卡合在叠合板构件(1)的一个凹槽(16)内;所述下接缝本体(4)由两侧边板(41)、前后端板(42)、以及底板(43)围成的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底板(43)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横向条形孔(431),所述两侧边板(41)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竖直条形孔(411),所述横向条形孔(43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边板(41)上的竖直条形孔(411)的下端贯穿并形成U型卡合缝,所述前后端板(42)上均设置有横向通孔(421),所述前后端板(42)的横向通孔(421)内设置有垫板(44);
S2、建立支撑体系:按照装配式叠合板的独立支撑体系布置图在楼板上放出独立支撑点位图,并在叠合板板下设置相应个数的支承点,支承点的间距以支撑体系布置图为准;
S3、叠合板的吊装:利用吊梁构件和吊框构件将第一个叠合板构件(1)吊运至预定位置的支承点上固定,再将第二个叠合板构件(1)吊运至预定位置的支承点上固定,并使第二个叠合板构件(1)的横向钢筋一(12)左端卡进第一个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鱼苏和尚恺喆徐书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