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11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6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其包括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楼板主体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插接杆,所述固定块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接杆插接配合的插接孔,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接杆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将一个楼板主体上的插接杆与另一个楼板主体的固定块上的插接孔对准并插接后,工作人员只需采用定位组件即可对插接杆进行定位,以此即可增强相邻两个楼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
本申请涉及叠合楼板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均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1,所述楼板主体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拼接建筑地板时,需要依次拼接多个楼板主体1,随后在楼板主体1表面铺砌水泥,使得相邻楼板主体1之间得以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相邻楼板主体之间仅通过铺砌于楼板主体表面的水泥实现连接,使得相邻楼板主体之间的连接作用不够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相邻楼板主体之间的连接作用更加牢固,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楼板主体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插接杆,所述固定块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接杆插接配合的插接孔,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接杆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多个楼板主体拼接建筑地板时,工作人员只需将一个楼板主体上的插接杆与另一个楼板主体上的固定块中的插接孔插接,随后由定位组对插接杆进行固定即可,此时,相邻两个楼板主体之间通过插接杆相连,以此增强了相邻楼板主体之间的连接作用,使得由多个楼板主体拼接的建筑地板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插接孔内底壁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滑移连接的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下端固定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安装孔内底壁固定,所述插接杆上开设有供定位杆穿过的穿孔,所述插接杆远离楼板主体的一端与插接杆底面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定位杆上表面与定位杆侧壁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第一倾斜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拼接两个楼板主体时,只需将一个楼板主体上的插接杆与另一个楼板主体的固定块上的插接孔对准并插接,在此过程中,插接杆上的第一倾斜部逐渐与定位杆上的第二倾斜部抵接,以此使得弹簧逐渐被压缩,当定位杆的位置与穿孔的位置对应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定位杆沿安装孔内壁向上移动,直至与插接杆上的穿孔插接,在定位杆的作用下,插接杆与固定块上的插接孔插接,从而使得拼接后的两个楼板主体之间的连接作用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端与定位杆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插接杆上表面与插接杆底面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与插接杆上的穿孔插接后,定位杆下端仍位于安装孔内,降低了因定位杆脱离安装孔而影响定位组件对插接杆固定效果的概率。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以及固定块的横截面均呈燕尾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以及安装槽的横截面均为燕尾形,固定块与安装槽配合,以此降低了固定块脱离安装槽的概率,有利于增强相邻两个楼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楼板主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操作孔,所述固定块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操作孔连通的第二操作孔,所述第二操作孔的下端开口与插接孔的内顶壁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操作孔以及第二操作孔,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采用外部的细杆依次穿过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并使得细杆下端与定位杆的第二倾斜部抵接,随后向下施力,从而便于定位杆收缩至安装孔内,以便工作人员将插接杆从固定块的插接孔中取出,并将两个楼板主体相互分离,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拼接后的楼板主体进行拆卸并进行搬运。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孔的中心线位于定位杆的中心线靠近插接孔开口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采用外部的细杆穿过第一操作孔以及第二操作孔时,细杆下端与定位杆的第二倾斜部靠近插接孔开口的一侧抵接,以此降低了工作人员在将插接杆拔出插接孔的过程中,插接杆对定位杆产生阻碍作用的概率。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第二倾斜部上开设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的位置与第二操作孔的位置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接孔,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采用的细杆下端抵接在抵接孔处,降低了细杆在将定位杆向下推动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概率。优选的,所述楼板主体上表面固定有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吊环,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采用吊绳绑在吊环上,从而将楼板主体起吊至安装位置。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将一个楼板主体上的插接杆与另一个楼板主体的固定块上的插接孔对准并插接后,工作人员只需采用定位组件即可对插接杆进行定位,以此即可增强相邻两个楼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申请中,在拼接两个楼板主体时,插接杆上的第一倾斜部与定位杆上的第二倾斜部抵接,使得定位杆沿安装孔向下移动,当定位杆与穿孔位置对应时,弹簧驱使定位杆与穿孔插接,以此对插接杆起到了良好的定位作用;本申请中,固定块与安装槽配合,以此降低了固定块脱离安装槽的概率,有利于增强相邻两个楼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公开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申请实施例的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主体;11、插接杆;111、第一倾斜部;112、穿孔;12、安装槽;13、第一操作孔;2、固定块;21、插接孔;22、安装孔;23、第二操作孔;3、定位组件;31、定位杆;311、第二倾斜部;312、抵接孔;32、弹簧;4、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参照图2及图3,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包括楼板主体1、固定块2、插接杆11、定位组件3以及吊环4。楼板主体1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结构,且楼板主体1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设置于楼板主体1的拐角处,安装槽12的横截面呈燕尾形,安装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装槽12设置于楼板主体1的同一侧。参照图3,固定块2的横截面呈燕尾形,其上表面与安装槽12的内顶壁抵接,固定块2的底面与安装槽12的内底壁抵接,固定块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块2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槽12内。插接杆11为长方形杆状结构,其一端与楼板主体1一侧的侧壁固定,插接杆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接杆11设置于楼板主体1同一侧,且两个固定块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插接孔21。插接孔21的横截面为矩形,插接孔21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杆1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插接杆11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上的插接孔21插接配合。参照图3,每个固定块2上均开设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的横截面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主体(1),所述楼板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楼板主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插接杆(11),所述固定块(2)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接杆(11)插接配合的插接孔(21),所述固定块(2)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接杆(11)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主体(1),所述楼板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楼板主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插接杆(11),所述固定块(2)侧壁上开设有与插接杆(11)插接配合的插接孔(21),所述固定块(2)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接杆(11)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上开设有与插接孔(21)内底壁连通的安装孔(22),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设置于安装孔(22)内并与安装孔(22)滑移连接的定位杆(31)以及与定位杆(31)下端固定的弹簧(32),所述弹簧(32)的下端与安装孔(22)内底壁固定,所述插接杆(11)上开设有供定位杆(31)穿过的穿孔(112),所述插接杆(11)远离楼板主体(1)的一端与插接杆(11)底面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部(111),所述定位杆(31)上表面与定位杆(31)侧壁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部(311),所述第二倾斜部(311)与第一倾斜部(11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新型叠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鎔亮陆挺徐智慧皮蕾史秀娟戌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