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
,特别地,涉及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二次供水系统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生计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设计及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相较于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质更易被污染。节能二次供水系统的专利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节能二次供水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往往不具备稳压取水能力以及不能实现水流能量回收、供水温度灵活控制等技术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的节能二次供水系统,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利于专利技术装置未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备稳压取水能力以及不能实现水流能量回收、供水温度灵活控制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包括有稳压取水箱、能量回收箱、控温箱,所述的稳压取水箱的前表面的右部与加强板的左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控温箱的前表面的左部与加强板的右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稳压取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中转室,所述的中转室的上侧面与第一流通管的底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流通管的顶端伸入到能量回收箱的内部,所述的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稳压取水箱(1)、能量回收箱(2)、控温箱(3),所述的稳压取水箱(1)的前表面的右部与加强板(4)的左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控温箱(3)的前表面的左部与加强板(4)的右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稳压取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中转室(6),所述的中转室(6)的上侧面与第一流通管(5)的底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流通管(5)的顶端伸入到能量回收箱(2)的内部,所述的中转室(6)的左侧面设置有水泵(7),所述的水泵(7)的左侧面与入流管(8)的右端连通,所述的入流管(8)的左端从稳压取水箱(1)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中转室(6)的右侧面顶部与第一横导管(11)的左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横导管(11)的右端与第一纵导管(12)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一纵导管(12)的底端与第二横导管(13)的右端连通,所述的第二横导管(13)的左端与第二纵导管(14)的底端连通,所述的第二纵导管(14)的顶端与第三横导管(15)的左端连通,所述的第三横导管(15)的右端与第二补压缸(40)的左侧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的中转室(6)的底面右部与第三中间管(18)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三中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稳压取水箱(1)、能量回收箱(2)、控温箱(3),所述的稳压取水箱(1)的前表面的右部与加强板(4)的左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控温箱(3)的前表面的左部与加强板(4)的右端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稳压取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中转室(6),所述的中转室(6)的上侧面与第一流通管(5)的底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流通管(5)的顶端伸入到能量回收箱(2)的内部,所述的中转室(6)的左侧面设置有水泵(7),所述的水泵(7)的左侧面与入流管(8)的右端连通,所述的入流管(8)的左端从稳压取水箱(1)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中转室(6)的右侧面顶部与第一横导管(11)的左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横导管(11)的右端与第一纵导管(12)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一纵导管(12)的底端与第二横导管(13)的右端连通,所述的第二横导管(13)的左端与第二纵导管(14)的底端连通,所述的第二纵导管(14)的顶端与第三横导管(15)的左端连通,所述的第三横导管(15)的右端与第二补压缸(40)的左侧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的中转室(6)的底面右部与第三中间管(18)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三中间管(18)的底端与第一补压缸(19)的上表面的右部连通,所述的第一补压缸(1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片(23),所述的第一活塞片(23)的右侧面与动作杆(25)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动作杆(25)设置在电动缸(43)的左部动力输出端,所述的电动缸(43)的右侧面固定有电动缸底板(44),所述的电动缸底板(44)的后端与稳压取水箱(1)的内部后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补压缸(1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门(21),所述的第一转门(21)的左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20),所述的第一转门(21)的顶端与第一连接半轴(22)的下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半轴(22)设置在第一活塞片(23)的左侧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补压缸(19)的内部下表面的右部设置有第一抵柱(24),所述的第一补压缸(19)的左侧面与第二中间管(17)的右端连通,所述的第二中间管(17)的左端与合流室(10)的右侧面连通,所述的合流室(10)的左侧面与补压管(9)的右端连通,所述的补压管(9)的左端从稳压取水箱(1)的左侧面伸出,所述的合流室(10)的下侧面与第一中间管(16)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一中间管(16)的底端与第二补压缸(40)的上侧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取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随动杆(26),所述的随动杆(26)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套环(27),所述的第一套环(27)的内周与斜向杆(28)的右部外周接触,所述的斜向杆(28)的中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限制柱(29)、第二限制柱(30)接触,所述的斜向杆(28)的左部外周与第二套环(31)的内周接触,所述的第二套环(31)的顶端与位移杆(3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位移杆(32)的顶端伸入到第二补压缸(40)的内部,所述的位移杆(32)的顶端与第二活塞片(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塞片(3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半轴(35),所述的第二连接半轴(35)的右部与第二转门(36)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转门(36)的上表面的右部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37),所述的第二补压缸(40)的内部右表面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抵柱(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箱(2)的内部设置有流通室(39),所述的流通室(39)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流通管(5)、第二流通管(38)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二流通管(38)的底端伸入到控温箱(3)的内部,所述的流通室(3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叶片(41)、第二叶片(42),所述的第一叶片(41)、第二叶片(42)的上侧面分别与第一转轴(45)、第二转轴(4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45)、第二转轴(46)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锥齿轮(47)、第二锥齿轮(48),所述的第一锥齿轮(47)、第二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