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63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输出端与输送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输入端上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输送管输出端与出风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所述出风管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出风管阶梯式加弯度向下输送,同时利用出风管上安装不锈钢雾化螺旋喷头,充分润湿通过出风口的煤尘,使煤尘变成煤泥水排在回收池内,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回收了所有外排煤尘,增加了回收和效益,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去除了煤尘安全隐患,不用新增厂房和建筑设施,设备维保率低运转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备煤车间
,具体为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的备煤车间除尘风机现在不能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排出去的煤尘精煤含量高损失在空中,车间内灰尘大劳动环境差安全瘾隐患大,新装除尘设备多,车间地方小安装不下,并且后续维保量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输出端与输送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输入端上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输送管输出端与出风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所述出风管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输出端与煤泥水回收池通过输送带相通连接,所述煤泥水回收池上固定安有渣浆泵,所述渣浆泵输出端与出料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穿出煤泥水回收池与主洗回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固定设有雾化除尘装置,所述雾化除尘装置输入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清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采用螺旋管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包括多节钢管,每节钢管上固定安装有雾化除尘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雾化喷头,三个雾化喷头成品字形设置在钢管内,所述雾化喷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穿出钢管并穿出U型架与波纹软管固定连接,所述波纹软管与连接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与钢管内壁之间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导管与钢管内壁之间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导管与U型架之间固定设有橡胶环,所述U型架套在钢管外,所述U型架两端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振动器,另一侧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钢管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与U型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喷头采用不锈钢雾化螺旋喷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煤泥水回收池内顶部固定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外接液位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系统与渣浆泵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利用出风管阶梯式加弯度向下输送,同时利用出风管上安装不锈钢雾化螺旋喷头,充分润湿通过出风口的煤尘,使煤尘变成煤泥水排在回收池内,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回收了所有外排煤尘,增加了回收和效益,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去除了煤尘安全隐患,不用新增厂房和建筑设施,设备维保率低运转率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的图2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风管;2、风机;3、输送管;4、出风管;5、连接水管;6、清水管;7、增压泵;8、出料口;9、煤泥水回收池;10、钢管;11、雾化喷头;12、导管;13、U型架;14、波纹软管;15、定位块;16、弹簧;17、振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包括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输出端与输送管3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3输入端上固定安装有风机2,所述输送管3输出端与出风管4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所述出风管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输出端与煤泥水回收池9通过输送带相通连接,所述煤泥水回收池9上固定安有渣浆泵,所述渣浆泵输出端与出料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穿出煤泥水回收池9与主洗回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固定设有雾化除尘装置,所述雾化除尘装置输入端通过连接水管5与清水管6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管6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泵7,利用出风管阶梯式加弯度向下输送,同时利用出风管上安装不锈钢雾化螺旋喷头,充分润湿通过出风口的煤尘,使煤尘变成煤泥水排在回收池内,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回收了所有外排煤尘,增加了回收和效益,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去除了煤尘安全隐患,不用新增厂房和建筑设施,设备维保率低运转率高。其中,所述进风管1采用螺旋管道,保证了密封性。其中,所述出风管4包括多节钢管10,每节钢管10上固定安装有雾化除尘装置,实现缓慢输送煤尘,保证了转化煤泥水时间。其中,所述雾化除尘装置包括三个雾化喷头11,三个雾化喷头11成品字形设置在钢管10内,所述雾化喷头11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导管12,所述导管12穿出钢管10并穿出U型架13与波纹软管14固定连接,所述波纹软管14与连接水管5固定连接,所述导管12与钢管10内壁之间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导管12与钢管10内壁之间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导管12与U型架13之间固定设有橡胶环,所述U型架13套在钢管10外,所述U型架13两端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振动器17,另一侧设有定位块15,所述定位块15与钢管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5与U型架13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6,实现雾化喷头11一定角度的摆动,扩大雾化面积。其中,所述雾化喷头11采用不锈钢雾化螺旋喷头,保证了雾化效果更好。其中,所述煤泥水回收池9内顶部固定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外接液位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系统与渣浆泵电性连接,实现自动回收煤泥水。工作原理:使用时,利用风机2的动力,使得进风管1吸附收分筛机、破碎机、输送带上的煤尘,在通过输送管3输送进入到出风管4内,而因为出风管4固定设有雾化除尘装置,可以实现对煤尘进行降尘,产生煤泥水,实现了回收再利用,同时利用振动器17和弹簧16的相互作用,而多节钢管10内分别设置成品字形的三个雾化喷头11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扩大雾化面积,加快形成煤泥水的速率,提高除尘效果,并且利用整个出风管4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可以减缓输送速度,保证煤泥水转化时间,同时在清水管6上加装了离心式管道增压泵7,有效的提高雾化效果,分润湿通过出风口的煤尘,使煤尘变成煤泥水排在煤泥水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输出端与输送管(3)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3)输入端上固定安装有风机(2),所述输送管(3)输出端与出风管(4)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所述出风管(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输出端与煤泥水回收池(9)通过输送带相通连接,所述煤泥水回收池(9)上固定安有渣浆泵,所述渣浆泵输出端与出料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穿出煤泥水回收池(9)与主洗回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固定设有雾化除尘装置,所述雾化除尘装置输入端通过连接水管(5)与清水管(6)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管(6)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泵(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1),所述进风管(1)输出端与输送管(3)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3)输入端上固定安装有风机(2),所述输送管(3)输出端与出风管(4)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采用阶梯式加弯度设置,所述出风管(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输出端与煤泥水回收池(9)通过输送带相通连接,所述煤泥水回收池(9)上固定安有渣浆泵,所述渣浆泵输出端与出料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穿出煤泥水回收池(9)与主洗回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4)固定设有雾化除尘装置,所述雾化除尘装置输入端通过连接水管(5)与清水管(6)固定连接,所述清水管(6)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采用螺旋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4)包括多节钢管(10),每节钢管(10)上固定安装有雾化除尘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备煤车间除尘回收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斌孟军何有宝
申请(专利权)人: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棋盘井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