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及盖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36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包括横梁、支架支撑梁和一对牛腿,以及周向定位抱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盖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横梁固定于墩柱顶端端面,将一对牛腿吊挂于该横梁的两端,再将周向定位抱箍与该对牛腿连接,利用该周向定位抱箍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最后将支架支撑梁架设于该牛腿;S2:以支架支撑梁为起点向上搭建支架,并完成盖梁浇筑施工;在盖梁浇筑施工时,将横梁浇筑于盖梁内;S3:盖梁浇筑施工完成后,切断外露于该盖梁的吊挂件,拆除支架、支架支撑梁、周向定位抱箍和牛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消除支架下滑的安全隐患,而且便于拆卸支架,有利于施工工期的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及盖梁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盖梁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及盖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悬臂盖梁施工方法一般有三种。其一,从地面开始向上搭建支架,但是在城市桥梁施工中,此法会占用交通通道施工,甚至封路施工,影响城市交通。其二,在墩柱预留孔洞以安装牛腿,以牛腿为起点向上搭建支架,此法虽不会占道施工,但会在墩柱上留下孔洞,影响墩柱外观的完整性。其三,采用抱箍箍紧墩柱,以抱箍为起点向上搭建支架,此法虽既不用占道施工,也不用在墩柱上留下孔洞,但抱箍以与墩柱之间的摩擦力平衡支架模板的重量,当摩擦力不满足需求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已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方形双柱大悬臂盖梁的施工支撑体系”、公开号为CN206052554U的中国技术,该专利采用钢夹板将前后平行设置的两个单片体固定在两根方形墩柱上,同时采用钢结构和分配梁将两个单片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系统,两块相对的钢夹板采用对拉螺栓连接,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方形墩柱,不受施工场地的限制,不需要对施工场地作硬化处理,可节省地基处理费用,经济效益较高。与其他支撑体系相比,该专利不需要开孔,也不需要预留预埋件。但是,上述专利中支撑体系仍是通过摩擦力平衡支撑体系与低模托架的重量,仍存在支撑体系下滑的隐患,而且支撑体系的拆卸比较繁琐,不利于施工工期的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针对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而设计,能够消除支架下滑的安全隐患,而且便于拆卸支架,有利于施工工期的缩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包括提供盖梁施工方法,其针对用于盖梁施工方法而设计,能够无需在墩柱上预留孔洞,也不存在抱箍与墩柱摩擦力不足的安全隐患,安全性高,也不用占道施工,而且后期支架支撑结构的拆除方便快捷,有利于缩短工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包括横梁、支架支撑梁和一对牛腿,以及周向定位抱箍,该横梁固定于墩柱顶端端面,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有吊挂件,该对牛腿对称设于该墩柱的两侧,该牛腿与该吊挂件固定,该牛腿抵接于该墩柱表面,该支架支撑梁固定于该牛腿,该支架支撑梁用于固定支架,该周向定位抱箍与该对牛腿连接,该周向定位抱箍环抱于该墩柱,该周向定位抱箍用于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盖梁浇筑施工时,所述横梁浇筑于该盖梁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定位抱箍包括一对箍架,该对箍架对称设于该对牛腿的两侧,该箍架的两端分别与该对牛腿连接,该箍架与所述墩柱之间设有若干橡胶触点,该橡胶触点一侧固定于该箍架,该橡胶触点另一侧抵接于所述墩柱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墩柱顶端端面预埋有连接板,所述横梁与所述连接板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墩柱的钢筋骨架焊接。盖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横梁固定于墩柱顶端端面,将一对牛腿吊挂于该横梁的两端,再将周向定位抱箍与该对牛腿连接,利用该周向定位抱箍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最后将支架支撑梁架设于该牛腿;S2:以支架支撑梁为起点向上搭建支架,并完成盖梁浇筑施工;在盖梁浇筑施工时,将横梁浇筑于盖梁内;S3:盖梁浇筑施工完成后,切断外露于该盖梁的吊挂件,拆除支架、支架支撑梁、周向定位抱箍和牛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定位抱箍包括一对箍架,该对箍架对称设于该对牛腿的两侧,该箍架的两端分别与该对牛腿连接,该箍架与所述墩柱之间设有若干橡胶触点,该橡胶触点一侧固定于该箍架,该橡胶触点另一侧抵接于所述墩柱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墩柱顶端端面预埋有连接板,将所述横梁与所述连接板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墩柱的钢筋骨架焊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横梁、支架支撑梁、周向定位抱箍和一对牛腿的支架支撑结构,横梁与墩柱顶端端面固定,利用横梁作为支架支撑结构的承重梁,而一对牛腿吊挂在横梁的两端,且牛腿抵接于墩柱的表面,在牛腿上架设支架支撑梁,以支架支撑梁作为搭建支架的起点,支架的重量通过牛腿和吊挂件传递至横梁,再通过横梁传递至墩柱。在两个牛腿之间还设置周向定位抱箍,利用该周向定位抱箍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避免牛腿沿墩柱周向方向移动,确保支架的稳定。在盖梁施工时,横梁被浇筑在盖梁内,在盖梁浇筑施工结束且拆除支架后,切断吊挂件,拆除周向定位抱箍,取下牛腿,便完成整个支架支撑结构的快速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利用墩柱的顶端端面作为承力面,利用横梁作为承重梁,消除了抱箍支撑结构中支架下滑的安全隐患,而且在盖梁浇筑施工后,支架和支架支撑结构便于拆卸,有利于施工工期的缩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横梁、连接板与墩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拆除支架支撑结构时吊挂件的切割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横梁,2-支架支撑梁,3-牛腿,4-周向定位抱箍,41-箍架,42-橡胶触点,5-连接板,6-盖梁,7-墩柱,71-钢筋骨架,8-吊挂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配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横梁、支架支撑梁和一对牛腿,以及周向定位抱箍,/n该横梁固定于墩柱顶端端面,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有吊挂件,/n该对牛腿对称设于该墩柱的两侧,该牛腿与该吊挂件固定,该牛腿抵接于该墩柱表面,/n该支架支撑梁固定于该牛腿,该支架支撑梁用于固定支架,/n该周向定位抱箍与该对牛腿连接,该周向定位抱箍环抱于该墩柱,该周向定位抱箍用于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n

【技术特征摘要】
1.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横梁、支架支撑梁和一对牛腿,以及周向定位抱箍,
该横梁固定于墩柱顶端端面,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有吊挂件,
该对牛腿对称设于该墩柱的两侧,该牛腿与该吊挂件固定,该牛腿抵接于该墩柱表面,
该支架支撑梁固定于该牛腿,该支架支撑梁用于固定支架,
该周向定位抱箍与该对牛腿连接,该周向定位抱箍环抱于该墩柱,该周向定位抱箍用于沿该墩柱周向固定该对牛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盖梁浇筑施工时,所述横梁浇筑于该盖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定位抱箍包括一对箍架,该对箍架对称设于该对牛腿的两侧,该箍架的两端分别与该对牛腿连接,
该箍架与所述墩柱之间设有若干橡胶触点,该橡胶触点一侧固定于该箍架,该橡胶触点另一侧抵接于所述墩柱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施工的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墩柱顶端端面预埋有连接板,
所述横梁与所述连接板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梁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依桃何腾赵洁盛罗红王全军胡磊李海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