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乐凝专利>正文

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24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1
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包括主体、尾部和线轮,所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且主体的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尾部,并且尾部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主体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绳,且第一连接绳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环,并且限位环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绳,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线轮,且线轮的内侧设置有承接辊,并且承接辊的后端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线轮的前侧面焊接有把手,所述线轮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布,且收纳布的外侧面缝合有固定板,并且收纳布的顶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连接绳。该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增加风筝的强度,便于限定第二连接绳实际使用的长度,方便有序收纳第一连接绳,便于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
本技术涉及风筝
,具体为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
技术介绍
放风筝是一项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得到广泛家庭的喜爱,为了避免放风筝时,风筝不慎掉落砸伤行人,市面上的大多风筝使用软体材料制作,方便携带。但现有的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强度较弱,在使用时易被树枝或者其他物品损坏,不便于限定放风筝时用于调节风筝高度的第二连接绳的长度,使用结束后,各条第一连接绳之间易相互缠绕,不便于再次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强度较弱,在使用时易被树枝或者其他物品损坏,不便于限定放风筝时用于调节风筝高度的第二连接绳的长度,使用结束后,各条第一连接绳之间易相互缠绕,不便于再次使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包括主体、尾部和线轮,所述主体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且主体的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尾部,并且尾部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主体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绳,且第一连接绳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环,并且限位环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绳,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线轮,且线轮的内侧设置有承接辊,并且承接辊的后端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线轮的前侧面焊接有把手,所述线轮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布,且收纳布的外侧面缝合有固定板,并且收纳布的顶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连接绳。优选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加固层、尼龙基层和第二加固层,第一加固层的下方设置有尼龙基层,尼龙基层的下方粘贴连接有第二加固层。优选的,所述尾部的内部与主体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尾部等间距设置在主体的底端,并且尾部的内部结构与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绳盘绕在承接辊的外侧面,且承接辊与线轮构成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收纳布的内端为凹凸状结构,且收纳布通过第三连接绳与线轮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收纳布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且固定板等间距设置在收纳布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增加风筝的强度,便于限定第二连接绳实际使用的长度,方便有序收纳第一连接绳,便于再次使用;1.设置有主体和尾部,主体由第一加固层、尼龙基层和第二加固层构成,尾部的内部结构与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同,第一加固层和尼龙基层同样为尼龙布,使用3组尼龙布制作该风筝,增加风筝的强度;2.设置有线轮、限位杆和承接辊,松开限位杆,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限位杆卡入线轮内开设的限位孔内,从而将承接辊限定在线轮上,固定承接辊外侧盘绕的第二连接绳,便于限定第二连接绳;3.设置有第一连接绳和收纳布,使用结束之后,通过收纳布收纳第一连接绳,避免第一连接绳散乱放置,影响下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接辊与线轮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收纳布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承接辊与线轮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101、第一加固层;102、尼龙基层;103、第二加固层;2、进风口;3、尾部;4、出风口;5、第一连接绳;6、限位环;7、第二连接绳;8、线轮;9、限位杆;10、承接辊;11、把手;12、收纳布;13、固定板;14、第三连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包括主体1、进风口2、尾部3、出风口4、第一连接绳5、限位环6、第二连接绳7、线轮8、限位杆9、承接辊10、把手11、收纳布12、固定板13和第三连接绳14,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2,且主体1的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尾部3,并且尾部3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口4,主体1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绳5,且第一连接绳5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环6,并且限位环6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绳7,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线轮8,且线轮8的内侧设置有承接辊10,并且承接辊10的后端连接有限位杆9,线轮8的前侧面焊接有把手11,线轮8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布12,且收纳布12的外侧面缝合有固定板13,并且收纳布12的顶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连接绳14;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主体1包括第一加固层101、尼龙基层102和第二加固层103,第一加固层101的下方设置有尼龙基层102,尼龙基层102的下方粘贴连接有第二加固层103,提高主体1的强度,尾部3的内部与主体1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尾部3等间距设置在主体1的底端,并且尾部3的内部结构与主体1的内部结构相同,增加风筝的使用寿命,第二连接绳7盘绕在承接辊10的外侧面,且承接辊10与线轮8构成转动结构,方便收放第二连接绳7;如图1和图4中所示,收纳布12的内端为凹凸状结构,且收纳布12通过第三连接绳14与线轮8相连接,便于收纳收纳布12,固定板13与收纳布12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且固定板13等间距设置在收纳布12的外侧,利用收纳布12收纳第一连接绳5,方便再次使用第一连接绳5。在使用该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时,首先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主体1由第一加固层101、尼龙基层102和第二加固层103组合而成,且尾部3的内部结构与主体1的内部结构相同,利用材料同样的尼龙的第一加固层101和第二加固层103增加主体1和尾部3的强度,从而增加该风筝的强度,该风筝在天空飞翔时,空气从图1中的进风口2进入主体1和尾部3的内部,然后从出风口4流出,使得主体1和尾部3鼓涨,形成立体风筝,使用者手握住把手11,当需要收放线时,手动转动图3中的承接辊10的后端,由于限位杆9通过弹簧与承接辊10连接,握住限位杆9,限位杆9与承接辊10之间的弹簧被压缩,随着承接辊10的旋转,收放承接辊10上盘绕的第二连接绳7,当需要限定第二连接绳7使用的长度时,使得限位杆9的内端与线轮8后端等角度开设的限位孔对齐,然后松开限位杆9,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限位杆9的内端卡入线轮8开设的限位孔内,从而限定承接辊10,进而限定第二连接绳7使用的长度;当不需要使用该风筝时,将第二连接绳7盘绕在承接辊10的外侧之后,取下捆绑在线轮8下方的第三连接绳14,然后使用收纳布12包住第一连接绳5,然后卷起收纳布12,再将固定板13卡槽安装在收纳布12上,从而将第一连接绳5限定在收纳布12内,避免第一连接绳5散乱分布,以上便完成该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包括主体(1)、尾部(3)和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2),且主体(1)的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尾部(3),并且尾部(3)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主体(1)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绳(5),且第一连接绳(5)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环(6),并且限位环(6)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绳(7),所述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线轮(8),且线轮(8)的内侧设置有承接辊(10),并且承接辊(10)的后端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线轮(8)的前侧面焊接有把手(11),所述线轮(8)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布(12),且收纳布(12)的外侧面缝合有固定板(13),并且收纳布(12)的顶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连接绳(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包括主体(1)、尾部(3)和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2),且主体(1)的底端一体式连接有尾部(3),并且尾部(3)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主体(1)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绳(5),且第一连接绳(5)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环(6),并且限位环(6)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绳(7),所述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线轮(8),且线轮(8)的内侧设置有承接辊(10),并且承接辊(10)的后端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线轮(8)的前侧面焊接有把手(11),所述线轮(8)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布(12),且收纳布(12)的外侧面缝合有固定板(13),并且收纳布(12)的顶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三连接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软骨风筝,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第一加固层(101)、尼龙基层(102)和第二加固层(103),第一加固层(101)的下方设置有尼龙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程刘乐凝
申请(专利权)人:刘乐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