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15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外科腔镜吸引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包括:液体吸引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液体吸引管道、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两端进行连接的液体吸引器连接口和吸引装置接口,气体吸引组件,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侧面进行连接且相互贯通的气体吸引管道、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顶端连接的气体吸引器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体吸引组件和气体吸引组件使吸引管具有使用同一套系统即可完成气体和液体进行吸引排出的作用,同时通过管道固定架组件对共享同一系统的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进行固定,防止管道非计划性脱出,使手术时间加长,提高患者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科腔镜吸引管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腔镜技术解决了外科大手术切口大损伤大的问题,并逐渐风靡全球。腔镜手术包括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等术式。所谓腔镜手术技术即是在患者手术部位建立一种双向带闭合撬管使手术器械可以深入内部进行操作。但是密闭的腔隙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电外科装置、超声刀装置所产生的的组织水解气雾与烟雾,这非常容易使视野不清造成手术风险提高。现有主流做法是应用撬管上的排气孔将废气排出体外,但是现有产品多为单一导管吸引废气,这样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将会带来大量的不必要浪费,因单独连接一路吸引装置则需重新建立一套吸引系统,造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产品多为单一导管吸引废气,这样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将会带来大量的不必要浪费,因单独连接一路吸引装置则需重新建立一套吸引系统,造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体吸引组件和气体吸引组件使吸引管具有使用同一套系统即可完成气体和液体进行吸引排出的作用,同时通过管道固定架组件对共享同一系统的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进行固定,防止管道非计划性脱出,使手术时间加长,提高患者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包括:液体吸引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液体吸引管道、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两端进行连接的液体吸引器连接口和吸引装置接口。气体吸引组件,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侧面进行连接且相互贯通的气体吸引管道、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顶端连接的气体吸引器连接口,并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上半部中间位置设置的档位调节按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管道固定架组件,所述管道固定架组件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相互进行卡接包裹的第一固定夹片和第二固定夹片,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夹片和第二固定夹片之间相互进行连接的第一拉紧弹簧和第二拉紧弹簧。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设置在第一固定夹片下侧面,并分别与气体吸引管道和液体吸引管道顶端相互进行抵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开设在第一固定夹片下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拉紧弹簧和第二拉紧弹簧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固定夹片包括:第三半圆形槽和第四半圆形槽,设置在第二固定夹片上侧面,并分别与气体吸引管道和液体吸引管道底部相互进行抵接。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开设在第二固定夹片下表面,并且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拉紧弹簧和第二拉紧弹簧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液体吸引组件和气体吸引组件以达到具有使用同一套系统即可完成气体和液体进行吸引排出的效果,解决了现有产品多为单一导管吸引废气,这样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将会带来大量的不必要浪费,因单独连接一路吸引装置则需重新建立一套吸引系统,造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中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相互进行贯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气体吸引管道和液体吸引管道形成一个整体,共享同一吸引系统,使用者而只需将吸引装置接口与外界的吸引装置进行连接即可进行气液同时进行吸引,减少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吸引系统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在进行吸引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档位调节按钮即可对气体吸引速度进行调节,控制气体流速。2、通过设置管道固定架组件以达到对共享同一系统的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管道非计划性脱出,使手术时间加长,提高患者风险的问题,本技术中,第一半圆形槽、第二半圆形槽、第三半圆形槽和第四半圆形槽同时将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进行完全固定包裹,第一拉紧弹簧和第二拉紧弹簧将第一固定夹片和第二固定夹片进行压紧,对吸引管道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设计避免在吸引的过程中液体吸引管道和气体吸引管道出现非计划性的脱落,同时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设计方便将第一拉紧弹簧和第二拉紧弹簧进行内嵌连接,保证第一固定夹片和第二固定夹片无缝压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管道固定架组件的剖面图。图中:100、液体吸引组件;110、液体吸引管道;120、液体吸引器连接口;130、吸引装置接口;200、气体吸引组件;210、气体吸引管道;220、档位调节按钮;230、气体吸引器连接口;300、管道固定架组件;310、第一固定夹片;320、第二固定夹片;330、第一拉紧弹簧;340、第二拉紧弹簧;310a、第一半圆形槽;310b、第二半圆形槽;310c、第一凹槽;310d、第二凹槽;320a、第三半圆形槽;320b、第四半圆形槽;320c、第三凹槽;320d、第四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2,本技术为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包括:液体吸引组件100,包括竖直设置的液体吸引管道110、与液体吸引管道110两端进行连接的液体吸引器连接口120和吸引装置接口130,液体吸引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体吸引组件(100),包括竖直设置的液体吸引管道(110)、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110)两端进行连接的液体吸引器连接口(120)和吸引装置接口(130);/n气体吸引组件(200),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110)侧面进行连接且相互贯通的气体吸引管道(210)、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210)顶端连接的气体吸引器连接口(230),并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210)上半部中间位置设置的档位调节按钮(2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吸引组件(100),包括竖直设置的液体吸引管道(110)、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110)两端进行连接的液体吸引器连接口(120)和吸引装置接口(130);
气体吸引组件(200),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110)侧面进行连接且相互贯通的气体吸引管道(210)、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210)顶端连接的气体吸引器连接口(230),并与所述气体吸引管道(210)上半部中间位置设置的档位调节按钮(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术的多功能吸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固定架组件(300),所述管道固定架组件(300)包括与所述液体吸引管道(110)和气体吸引管道(210)相互进行卡接包裹的第一固定夹片(310)和第二固定夹片(320),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夹片(310)和第二固定夹片(320)之间相互进行连接的第一拉紧弹簧(330)和第二拉紧弹簧(3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外科腔镜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智张敏丽王瑛孙博刘宸麟张友恩白建海楚烨杨美滋曹舸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