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606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该方法尾菜、醋糟和蘑菇渣按照重量比1: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气流膜发酵槽中,覆盖戈尔膜,打开曝气设备,堆体底部曝气,发酵30天后,以靠近风机一侧的终点为0点,取距离风机0‑12m处(总距离18米)的发酵物料最后在温度不超过50℃的条件下将有机肥的含水量蒸发至30%以下,包装出厂即为成品有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气流膜发酵不会产生异味,并且堆肥过程会产生持续的高温,20天后即进入降温期,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气流膜发酵工艺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在田间试验中,对设施四季豆有较好的促进生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料
,提供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技术介绍
好氧高温堆肥是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目前堆肥工艺主要包括条垛式和槽式好氧堆肥工艺,前者需要大面积的发酵大棚(4000m2/年万吨),后者需要一定面积的发酵大棚以及发酵水泥槽和布料、翻料等机械设备,均需要投入较大的固定资产,一般年产10万吨普通有机肥均需要4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入,而且两种工艺均未能解决堆肥场臭气问题,成为限制堆肥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新型堆肥工艺,成为有机类肥料产业的核心问题。气流膜高温好氧堆肥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盖在有机废弃物堆上的复合膜,该膜以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膨化拉伸形成多微孔膜(e-PTFE膜)为核心材料,被夹持在两层牢固的聚氨酯基材膜(防紫外线和耐腐蚀)中间。e-PTFE膜表面布满原纤维状微孔,其直径为0.1-0.5微米,介于水蒸气和雨水直径之间(水蒸气分子直径为0.0004微米,雨水中最小轻雾的直径为20微米),用气流覆盖堆肥后堆肥内的水蒸气可蒸发出来(依靠高温和堆肥底部鼓风)。但气流膜堆肥的曝气的参数,及其在一定的曝气量下,离曝气点不同位置原料的发酵效果是否一致需要研究,需要建立稳定的曝气工艺。随着我国蔬菜产量的逐年增加,尾菜产量也在增加,我国每年尾菜的产生量高达3亿吨左右,随意倾倒、填埋、堆积等,不仅浪费宝贵的有机质和养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尾菜资源化利用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蔬菜地质量的重要途径。尾菜进行堆肥处理,首先可以将其中的易腐有机物转化为土壤易接受的有机肥;其次堆肥过程中的高温发酵使尾菜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基本被杀死,促进尾菜的无害化利用。因此利用堆肥处理尾菜,是目前尾菜处理方式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处理效果最好的方式。传统的堆肥方式包括条垛式发酵、翻抛式发酵等,这些发酵方式均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入,场地需求较大,且都不能解决堆肥场臭气问题,堆肥效率较低,而气流膜发酵技术,克服了上述传统堆肥工艺的缺点,具有堆肥成本低、堆肥场无臭气场地需求较小等优点,并且气流膜发酵过程中,利用滤气膜将堆体覆盖,有效地减少发酵过程中氨氮的挥发,减少肥料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可提高堆肥效率和肥料品质。但针对高含水量的尾菜原料,开发出适应性的尾菜配伍辅料的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及其产品,成为了资源化利用尾菜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提供一种尾菜配伍辅料的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及其产品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原料混合:以尾菜、醋糟和蘑菇作为原料,三者混合后进入具有水泥挡墙的发酵区域,整体为条垛状;(2)在所述的条垛外覆盖戈尔膜,在条垛一端设置风机,采用气流膜堆肥方式发酵,连接发酵过程中不翻堆,底部曝气,在堆肥第20天后堆体开始降温,整个堆肥过程中堆温50℃以上维持20天以上;(3)发酵结束后取距离风机0-12米的发酵物料作为有机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整个发酵过程中不翻堆,通过铺设于条垛底部的通风管道与风机连通在条垛底部曝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采用功率为3.7kW,曝气量为80000L/min的风机,曝气频率根据温度自行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尾菜、醋糟和蘑菇按照C/N28-30:1配比混合,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6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堆体基料堆砌成长18m,宽5m,高1.9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包含以下步骤:(1)原料混合:将尾菜、醋糟和蘑菇渣按照堆体C/N30:1配比混合均匀,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65%,三者混合后进入具有水泥挡墙的发酵区域,整体为条垛状,堆体基料长18m,宽5m,高1.9m;(2)好氧发酵:发酵基料按条垛式堆放于发酵棚内后,在条垛外覆盖戈尔膜,采用气流膜堆肥方式发酵,采用功率为3.7kW,曝气量为80000L/min的风机,曝气频率根据温度自行调节,发酵过程中不翻堆,底部曝气,在堆肥第20天后堆体开始降温,整个堆肥过程中堆温50℃以上维持20天以上;(3)取样:以靠近风机一侧的终点为0点,取距离风机0-12m处的发酵物料作为有机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剩余的发酵物料用于制备育苗基质。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有机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有机肥含全氮29-32g/kg,全磷P2O510-13g/kg和全钾K2O9-12g/k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机肥在促进蔬菜田间生长和/或提高蔬菜产量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中气流膜堆肥的场地要求包括:建设规格优选19×6m,一次性可发酵约150立方以尾菜为主要原料之一的废弃物混合物产地;在堆肥预留场地上建设30cm厚度水泥防渗基础,四周建设1m高、30cm厚度凹型水泥挡墙,防渗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渗漏;在防渗基础上铺设4条通风、排水管道,发酵过程属于好氧发酵,需要持续的供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污水,在发酵槽一端建设蓄水池,污水通过排水管道流入蓄水池;发酵前,先在底部铺设一层木片或者稻草,确保一定的孔隙度,然后将需要发酵的物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发酵槽内(图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尾菜、醋糟和蘑菇渣按照重量比1: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气流膜发酵槽中,覆盖戈尔膜,打开曝气设备,堆体底部曝气,发酵30天后,以靠近风机一侧的终点为0点,取距离风机3-12m处的发酵物料最后在温度不超过50℃的条件下将有机肥的含水量蒸发至30%以下,包装出厂即为成品有机肥。本专利技术采用功率为3.7kW,曝气量为80000L/min的风机,气流膜使用聚酯纤维结构的纺织面料,有效控制异味同时堆体内的水蒸气和小分子气体可以正常通过,而外界雨水是无法进入的,内部的氨气、硫化氢等大分子气体无法透过膜挥发出去,不会使空气收到污染,为废弃物发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纳米气流膜与生物发酵相结合,处理各类农林废弃物的堆肥好氧发酵技术,发酵过程使用纳米分子制成的气流膜覆盖,为堆肥物料创造了一个真正的“气候箱”,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好氧堆肥发酵过程通过仪器数据自动采集实现氧气供给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温度,氧气、湿度的均衡,发酵更彻底更迅速,大大提高效率,缩短了发酵周期。本专利技术效果:气流膜发酵的膜具有特有的分子过滤微孔,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让灰尘、细菌和气味通过,因此不会产生异味,并且堆肥过程会产生持续的高温,使物料腐熟的同时也会杀灭绝大多数的寄生虫卵和病虫害,保证了腐熟肥料的安全性,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气流膜发酵工艺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在田间试验中,对设施四季豆均有较好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优点:1、周期短、单位面积发酵量大,气流膜发酵技术,每次进料可达到150立方左右,发酵时间达到20天即进入降温期,而传统采用的条垛式发酵、槽式发酵对于场地的要求很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1)原料混合:以尾菜、醋糟和蘑菇作为原料,三者混合后砌成条垛状;/n(2)在所述的条垛外覆盖戈尔膜,在条垛一端设置风机,采用气流膜堆肥方式发酵,连接发酵过程中不翻堆,底部曝气,在堆肥第20天后堆体开始降温,整个堆肥过程中堆温50℃以上维持20天以上;/n(3)发酵结束后取距离风机0-12米的发酵物料作为有机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菜气流膜发酵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原料混合:以尾菜、醋糟和蘑菇作为原料,三者混合后砌成条垛状;
(2)在所述的条垛外覆盖戈尔膜,在条垛一端设置风机,采用气流膜堆肥方式发酵,连接发酵过程中不翻堆,底部曝气,在堆肥第20天后堆体开始降温,整个堆肥过程中堆温50℃以上维持20天以上;
(3)发酵结束后取距离风机0-12米的发酵物料作为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膜发酵,其特征在于整个发酵过程中不翻堆,通过铺设于条垛底部的通风管道与风机连通在条垛底部曝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功率为3.7kW,曝气量为80000L/min的风机,曝气频率根据温度自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尾菜、醋糟和蘑菇按照C/N28-30:1配比混合,初始含水率调节至55-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堆体基料堆砌成长18m,宽5m,高1.9m。


6.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其荣张西凯李荣陈伟张嘉伟沈标施善巍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绿丰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