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哲南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83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包括车辆本体和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上的变速箱,所述车辆本体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一组受驱动中枢驱动的前桥车轮架和后桥车轮架,所述变速箱被装配用于通过驱动中枢驱使所述前桥车轮架和所述后桥车轮架保持同步旋转。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将变速箱的输出动力分别传递至前后齿轮箱内的差速器,同时利用丝杆轴和小齿轮互相的扭力和扭向拉动或是放开切换机构,从而使得小齿轮位于丝杆轴上沿轴向移动,从而驱动车轮旋转速率与发动机的旋转速率保持一致,避免溜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生产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差速器大体上分3类:普通差速器也叫开放式差速器;限滑差速器,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拖森差速器还有一些多片摩擦轮组或多片离合片和阻尼油限滑,还有电子介入利用刹车刹住打滑的轮等等;差速锁式差速器,这里有纯机械式和电子介入式等。而上述三种不通的差速器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普通差速器:在湿滑路和泥泞路,崎岖路上因为动力会从打滑的轮子卸掉。限滑差速器:会在铺装路上产生刹车效应所以废油,在极限崎岖路上又会所有的轮子锁不死所以不能真正越野。差速锁式差速器:操作复杂容易吴操作,吴操作后果很严重,只适合脱困,脱困后必须马上解除,不然就容易马上坏掉。而上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差速器均无法适用于全地形,并且使用效果比较差,均存在一定人为操作的设计空隙,而人为主观判断是具有时差性的,因此极易发生溜车碰撞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驾驶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1)和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1)上的变速箱(100),所述车辆本体(1)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一组受驱动中枢(5)驱动的前桥车轮架和后桥车轮架,所述变速箱(100)被装配用于通过驱动中枢(5)驱使所述前桥车轮架和所述后桥车轮架/所述前桥车轮架/所述后桥车轮架保持同步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1)和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1)上的变速箱(100),所述车辆本体(1)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一组受驱动中枢(5)驱动的前桥车轮架和后桥车轮架,所述变速箱(100)被装配用于通过驱动中枢(5)驱使所述前桥车轮架和所述后桥车轮架/所述前桥车轮架/所述后桥车轮架保持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车轮架和后桥车轮架分别包括U桥架(2)和齿轮箱(21),两个所述U桥架(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1)上,且端口均朝向所述变速箱(100);
所述齿轮箱(21)内对称设置有棘轮套离合机构(3)以及串联两个所述棘轮套离合机构(3)用的中枢驱动轴(31),所述中枢驱动轴(31)被装配用于受所述驱动中枢(5)驱动使所述棘轮套离合机构(3)保持圆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套离合机构(3)包括对称分布的双齿口套管(33)、关于两个所述双齿口套管(33)中心对称分布的对接齿座I(32)以及对接齿座II(34)和短轴(36),所述短轴(36)依次将所述对接齿座I(32)、双齿口套管(33)、以及对接齿座II(34)串联并最终插接于所述中枢驱动轴(31)一端端口内,其中,
所述对接齿座I(32)和对接齿座II(34)齿口互逆,且当所述车辆本体(1)前进或后退时,仅有一组同侧的对接齿座与其中一组同侧的双齿口套管(33)相啮合,并驱使该齿轮箱(21)靠近所述U桥架(2)其中一侧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齿口套管(33)靠近一端的端口内均设置有单向轴承(331),其中,两个所述单向轴承(331)旋转方向互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全地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短轴(36)上分别套接有摩擦轮组(35),所述摩擦轮组(35)设置于所述对接齿座II(34)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南
申请(专利权)人:李哲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