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43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内衬,所述内衬的底部均匀向下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共同连接有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后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壳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圈的一端与调节装置的壳体右侧内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环绕内衬下方一圈并通过通孔贯穿调节装置的壳体并伸出,所述调节圈的外侧铺设有齿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衬下方通过连接带连接调节圈,调节圈后侧设置调节装置,通过旋转旋钮带动第二转轴和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齿条左右移动,对调节圈的内径进行调节,来适应不同工人的头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在施工现场,工人都会佩戴安全帽,但现有的安全帽内径大多固定,不能根据工人的头尾进行调整,并且不能对工人进行定位,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内衬(2),所述内衬(2)的底部均匀向下连接有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的底部共同连接有调节圈(6),所述调节圈(6)的后侧设置有调节装置(8),所述调节装置(8)的壳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1),所述调节圈(6)的一端与调节装置(8)的壳体右侧内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环绕内衬(2)下方一圈并通过通孔(11)贯穿调节装置(8)的壳体并伸出,所述调节圈(6)的外侧铺设有齿条(12),所述调节装置(8)内部位于齿条(12)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外侧下方垂直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内衬(2),所述内衬(2)的底部均匀向下连接有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的底部共同连接有调节圈(6),所述调节圈(6)的后侧设置有调节装置(8),所述调节装置(8)的壳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1),所述调节圈(6)的一端与调节装置(8)的壳体右侧内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环绕内衬(2)下方一圈并通过通孔(11)贯穿调节装置(8)的壳体并伸出,所述调节圈(6)的外侧铺设有齿条(12),所述调节装置(8)内部位于齿条(12)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外侧下方垂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6)上,所述第二转轴(16)的另一端水平向外伸出调节装置(8)的壳体且固定连接有旋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方边缘向外设置有帽檐(3),所述帽檐(3)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帽檐(4),所述前帽檐(4)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定位模块(29),所述前帽檐(4)的上方左侧设置有蓄电池(30),所述蓄电池(30)上设置有充电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工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缓冲弹簧(9),所述内衬(2)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10),所述调节圈(6)的前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