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盔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67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盔内衬,旨在解决现在的头盔内衬与头盔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定位较差的不足。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套体、缓冲件以及连接在套体上的连接件,套体呈U字形,套体上设有外沿管,外沿管中插装有撑起件,撑起件呈U字形,所述撑起件将套体撑开并抵接在头盔内缘上。撑起件将内衬抵接在头盔内缘上,减少了二者之间的缝隙,撑起件提高了内衬与头盔的定位可靠性,提高了穿戴时的舒适度,提高了头盔的品质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盔内衬
本技术涉及头盔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头盔内衬。
技术介绍
头盔中的内衬贴合人体,是提供舒适性和缓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头盔内衬与头盔内缘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导致产品相接处较为松垮,影响了产品的品质感,内衬在头部进入到头盔中也会随头部发生翻转,影响舒适性,在此基础上,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内衬不能按照设计时预想的方式吸能,具有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亟需一种可以保证内衬与头盔可靠连接的连接形式。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132518U,名称为一种头盔内衬结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头盔内衬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通过在上盖设置顶盖保护区、前额保护区和后脑勺保护区,使佩戴者的头部顶端、前额和后脑部分都得到充分地保护,增大了头盔的保护范围;上盖和下盖还设有贯通两者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空气能在头盔内自然流动,有效地散发热量,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感。它具有头盔内衬与头盔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定位较差,使用时的舒适感较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在的头盔内衬与头盔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定位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头盔内衬,它能提供内衬和头盔之间的定位可靠性,提高舒适性,头盔的品质感以及产品最终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头盔内衬,包括套体、缓冲件以及连接在套体上的连接件,套体呈U字形,套体上设有外沿管,外沿管中插装有撑起件,撑起件呈U字形,所述撑起件将套体撑开并抵接在头盔内缘上。撑起件与套体相互反作用,套体束缚撑起件维持与套体对应的U字形,而撑起件为套体提供向两侧的压力,将套体撑在头盔的内缘。作为优选,撑起件为具有弹性的钢丝。钢丝具有较好的维持自身弹力的能力,可靠性较强。作为优选,套体上设有护耳区、侧颈区以及后颈区,护耳区设置在套体的两端,后颈区设置在套体的中部,侧颈区设置在护耳区和后颈区之间。人的正脸在套体的缺口位置,护耳区、侧颈区以及后颈区分别与耳朵、侧颈以及后颈对应。作为优选,护耳区到侧颈区以及后颈区的横截面积逐次呈阶梯状变小。耳朵、侧颈以及后颈的高度依次降低,上述结构可以很好的保护上述结构作为优选,连接件分别连接在两护耳区远离外沿管的一端。上述结构有利于头盔在头上的稳定。作为优选,套体的内圈为透气材质,套体的底部靠近外侧为皮质,二者经拼接线连接。皮质结构在长期使用不容易破开,内圈的透气材质的体感更好。作为优选,拼接线为反光材质。上述结构提高了夜间被发现的能力,可以减少事故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撑起件将内衬抵接在头盔内缘上,减少了二者之间的缝隙;(2)撑起件提高了内衬与头盔的定位可靠性,提高了穿戴时的舒适度,提高了头盔的品质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撑起件的示意图;图中:套体1、缓冲件2、连接件3、外沿管4、撑起件5、护耳区6、侧颈区7、后颈区8、拼接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一种头盔内衬,如图1、2所示,包括套体1、缓冲件2以及连接在套体1上的连接件3,套体1呈U字形。套体1上设有护耳区6、侧颈区7以及后颈区8,护耳区6设置在套体1的两端,后颈区8设置在套体1的中部,侧颈区7设置在护耳区6和后颈区8之间。护耳区6到侧颈区7以及后颈区8的横截面积逐次呈阶梯状变小。连接件3分别连接在两护耳区6远离外沿管4的一端。套体1的内圈为透气材质,套体1的底部靠近外侧为皮质,二者经拼接线9连接。拼接线9为反光材质。套体1上设有外沿管4,外沿管4中插装有撑起件5,撑起件5呈U字形,撑起件5为具有弹性的钢丝,所述撑起件5将套体1撑开并抵接在头盔内缘上。套体1为呈矩形的面沿对称的U字形扫描得到的内部空心的袋体,袋体中增加了缓冲件2,缓冲件2的材质为透气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海绵或其他纺织材质,缓冲件2的形状与套体1的形状对应。前文所称矩形的面,在U字形的两端面积较大,称为护耳区6,中部面积较小,称为后颈区8,二者之间为侧颈区7,三者的面积从两端到中间面积逐渐变小。更进一步的是,护耳区6到侧颈区7以及后颈区8之间的变化过程为阶梯式变化的。值得注意的是,护耳区6到侧颈区7以及后颈区8的外侧是连续的,没有明显的阶梯过渡。而面积的变化反应到三个区块中,即厚度的变化、长度的变化,由于人体的耳朵,侧颈以及后颈位置依次降低,上述三个区块设置的布置可以有效覆盖这些区域。更进一步的是,为了避免造成挤耳感,在护耳区6的径向方向上具有一个弧形的开口,该开口的弧形方向面向U字形的缺口,该结构可以用于容置耳朵。U字形的套体1上分别对称连接有两个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连接在护耳区6位置。连接件3的末端为两个对应的卡扣件,二者可拆卸连接。套体1中的材质在外侧为皮质、内侧贴合人体位置为棉质或其他透气材质,外侧的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在反复拉伸变形中,皮质具有更好的强度,不易破裂,内侧与皮肤长期接触时具有更好的体验。二者之间通过拼接线9拼接,拼接线9具有反光的能力。由于拼接线9处于套体1的底部,对应到头盔也是在套入面上。因此在夜间时有利于找到套入口,另一种优点是,当发生事故时,人带着头盔摔在地面上时,具有反射能力的拼接线9可以提示通过的交通工具,提醒过往的车辆注意,避免二次伤害。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盔内衬,其特征是,包括套体、缓冲件以及连接在套体上的连接件,套体呈U字形,套体上设有外沿管,外沿管中插装有撑起件,撑起件呈U字形,所述撑起件将套体撑开并抵接在头盔内缘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盔内衬,其特征是,包括套体、缓冲件以及连接在套体上的连接件,套体呈U字形,套体上设有外沿管,外沿管中插装有撑起件,撑起件呈U字形,所述撑起件将套体撑开并抵接在头盔内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盔内衬,其特征是,撑起件为具有弹性的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盔内衬,其特征是,套体上设有护耳区、侧颈区以及后颈区,护耳区设置在套体的两端,后颈区设置在套体的中部,侧颈区设置在护耳区和后颈区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唯坚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野马摩托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