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41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管,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内管最大外径小于外管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内管为核孔膜管,在内管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气源部件,气源部件的出气口与内管连接,在外管上开设有高压进水口和出水口,高压进水口处设有高压进水组件。将核孔膜管运用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上,流出管外的气体形成微纳米气泡,并从管壁上分离,管外高速流过的剪切流把气泡带走,形成气液混合流,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的直径小,单位体积内的微纳米气泡的数量多,氧利用效率高,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除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把直径在10至几十微米的气泡叫做微米气泡,把直径在数百纳米以下的气泡叫纳米气泡,把直径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气泡称为微纳米气泡。相比传统的高压溶解减压发泡方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形成的气泡尺寸小、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在水中上升的速度慢,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因此,被广泛运用在水处理、水产养殖领域。现有制备微纳米气泡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方式、加压溶解方式、电解方式气液旋断方式等。但是,这些方式所制备的微纳米气泡的气泡直径和数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氧利用率相对较低,能耗大。介于此,现有的微纳米发生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直径大、单位体积内气泡数量少、氧气利用率低、能耗高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11)和内管(12),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管,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内管最大外径小于外管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内管为核孔膜管,在内管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进气口(13),在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气源部件(6),气源部件的出气口与内管连接,在外管上开设有高压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高压进水口处设有高压进水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11)和内管(12),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管,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内管最大外径小于外管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内管为核孔膜管,在内管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进气口(13),在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气源部件(6),气源部件的出气口与内管连接,在外管上开设有高压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高压进水口处设有高压进水组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外壁不与外管内壁接触,即内管悬空在外管的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与外管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为两根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之间有空隙,所述的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有空隙。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丹胡正国徐瑚珊王玥梁文军曹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