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自动复位功能的跳高架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
,具体涉及带自动复位功能的跳高架杆装置。
技术介绍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跳高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跳高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需要用到跳高器械,现有技术制作的跳高器械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专利技术《一种跳高用体育训练器械》(授权公告号:CN212038748U)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连接两个跳高杆,当运动员跳高高度不够碰到跳高杆时给跳高杆一个向下的力将两个跳高杆分开,运动员从两个跳高杆中间落至保护垫,跳高杆随后在弹性铰链的作用下回到原位,跳高杆不会落地,避免对运动员造成危险,无需人工再次装杆,跳高杆自动复位速度快,节约时间、方便训练”。但该专利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无法应付跳高者由于起跳高度不够对跳高杆的横向撞击,存在跳高者对跳高杆的横向撞击会导致受伤的危险,再则,跳高杆有可能被跳高者向下压迫至下垂45度以上,当“跳高杆随后在弹性铰链的作用下回 ...
【技术保护点】
1.带自动复位功能的跳高架杆装置,包括底座10、小圆筒端头20、横转向头30、纵向转头40、横杆套筒5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上面设置有方向箭头11,左右两个底座10上的方向箭头11之间呈镜像关系;底座10的中间设置有底圆筒12,底圆筒12上设置有底旋钮13;中圆筒14插入底圆筒12中,旋动底旋钮13可固定或松开底圆筒12对中圆筒14的夹持;中圆筒14的侧面设置有中圆筒凹槽15,中圆筒凹槽15与底圆筒12内设置的凸槽相配合,中圆筒14只能在底圆筒12中上下移动;中圆筒14的上端设置有中圆筒开口螺纹16;中旋钮17可旋入中圆筒开口螺纹16中;小圆筒18插入中圆筒14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带自动复位功能的跳高架杆装置,包括底座10、小圆筒端头20、横转向头30、纵向转头40、横杆套筒5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上面设置有方向箭头11,左右两个底座10上的方向箭头11之间呈镜像关系;底座10的中间设置有底圆筒12,底圆筒12上设置有底旋钮13;中圆筒14插入底圆筒12中,旋动底旋钮13可固定或松开底圆筒12对中圆筒14的夹持;中圆筒14的侧面设置有中圆筒凹槽15,中圆筒凹槽15与底圆筒12内设置的凸槽相配合,中圆筒14只能在底圆筒12中上下移动;中圆筒14的上端设置有中圆筒开口螺纹16;中旋钮17可旋入中圆筒开口螺纹16中;小圆筒18插入中圆筒14中,旋动中旋钮17可固定或松开中圆筒开口螺纹16对小圆筒18的夹持;小圆筒18的侧面设置有小圆筒凹槽19,小圆筒凹槽19与中圆筒14内设置的凸槽相配合,使小圆筒18只能在中圆筒14中上下移动;小圆筒18的顶端设置有小圆筒端头20,所述小圆筒端头20的一侧设置有横向限位头21;横向限位头21限制第一卷簧26带动横转向头30转动到与方向箭头11所指方向的角度一致时会停止;转轴螺栓22下面设置有转轴套24和外螺纹25,外螺纹25穿过转向头竖向通孔37,旋入小圆筒端头20中间的内螺纹中,将横转向头30限制为只能在在小圆筒端头20的顶部横向转动;转轴螺栓22的上面设置有圆柱,圆柱上方第一卷簧限位头23,第一卷簧26套在第一卷簧限位头23中间;所述横转向头30上设置有第一卷簧限位头31、纵向转头限位块32、纵向转头接头33、托块34、第一限位头35和转向头竖向通孔37;纵向转头限位块32只允许纵向转头40带动外套筒42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纵向转头限位块32带动外套筒42上下转动时,外套筒42的轴心线始终与下面方向箭头11指示的方向线重合;托块34上设置有减震胶头36;所述纵向转头40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头41和第二卷簧限位头42a;第二卷簧限位头42a中间设置有第二卷簧43a;纵向转头40的外端套有外套筒42,外套筒42中间设置有外磁环43;内套筒44设置在外套筒42内,内套筒44的内端设置有内磁环45,内套筒44的外端固定在外接头47上;外接头47的中间设置有第一磁环48,第一磁环48外面设置有第一防碰撞圈49;弹簧圈46的一头与纵向转头40固定在一起,另一头与外接头47固定在一起;当外磁环43与内磁环45靠近时并吸附在一起时,弹簧圈46不具有向内或者向外的弹性;当内磁环45越过外磁环43向外套筒42内移动时,会压迫弹簧圈46,弹簧圈46会产生向外的弹力;当内磁环45越过外磁环43向外套筒42外移动时,会拉动弹簧圈46,弹簧圈46会产生向内的拉力;设置在左右两边底座10上的所述横向限位头21、第一卷簧26、第一卷簧限位头31、第一限位头35、第二限位头41、第二卷簧限位头42a、第二卷簧43a,二者之间相互呈镜像关系;所述横杆套筒50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横杆端头51,横杆端头51的外端中间设置有第二磁环53,第二磁环53的外面设置有第二磁环防碰撞圈52;第二磁环53中间的通孔中放置有亲磁限位钉54,亲磁限位钉54的后面设置有钉头55;亲磁限位钉54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磁环53中间的通孔的直径尺寸,亲磁限位钉54在第二磁环53的磁性的作用下,始终置于第二磁环53中间的通孔中,对亲磁限位钉54施加压力可以使亲磁限位钉54向内滑动,但不能被拔出,当压力消除,亲磁限位钉54在第二磁环53的磁性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炙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