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28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大闸蟹养殖池是在基础土地上挖坑,在坑的顶部与基础土地水平面之间设置有从里到外向上倾斜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域与基础土地水平面之间角度为10‑20°,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域固定部分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在坑的四角和四周设置活动区域固定部分,活动区域连接部分连接在相邻两个活动区域固定部分的上方,活动区域连接部分采用网状结构;在活动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防逃装置。大闸蟹养殖池,在满足大闸蟹晚间爬行活动的需求的同时,还保证大闸蟹养殖池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将活动区域分成活动区域固定部分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实现大闸蟹夜间活动与大闸蟹养殖面积的兼顾,通过在大闸蟹养殖池内设置防渗层极大程度实现了池内水的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闸蟹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大闸蟹养殖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闸蟹养殖池。
技术介绍
大闸蟹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特殊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闸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大闸蟹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闸蟹养殖一般是通过池塘养殖和湖泊围养的方式养殖的,由于湖泊资源有限,新建池塘养殖成为了很多大闸蟹养殖户的首选方式。大闸蟹一般是白天隐居,夜晚出来四处觅食,喜弱光、怕强光,具有趋光性;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通过在池塘底栽种水草,满足其穴居(隐蔽)、攀爬的需要,提高其存活率,同时为了有利于大闸蟹晚间出来活动,池塘岸边一般设置有3m左右的不太陡的斜坡供其攀爬,在池塘岸边都会设置有防逃装置以防止大闸蟹逃逸。对于新建用于养殖大闸蟹的池塘需要保证其防渗功能,因为新建的池塘周边水资源可能不会很丰富,且池塘基础土地会由于水长时间的冲刷发生坍塌,所以需要新建的大闸蟹养殖池防渗性能要好,同时现在土地资源也比较紧张,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在满足大闸蟹晚间爬行活动的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大闸蟹养殖池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将活动区域分成活动区域固定部分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实现大闸蟹夜间活动与大闸蟹养殖面积的兼顾,通过在大闸蟹养殖池内设置防渗层极大程度实现了池内水的保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所述大闸蟹养殖池是在基础土地上挖坑,在坑的顶部与基础土地水平面之间设置有从里到外向上倾斜的活动区域,所述活动区域与所述基础土地水平面之间角度为10-20°,所述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域固定部分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在坑的四角和四周设置活动区域固定部分,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连接在相邻两个活动区域固定部分的上方,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采用网状结构;在所述活动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防逃装置。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防逃装置为呈倒“L”型光面结构,所述防逃装置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中,在防逃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横直段。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防逃装置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的长度为30-35cm,所述防逃装置的竖直段高出所述基础土地的长度为35-40cm,所述防逃装置的横直段的长度为20-40cm。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在所述坑的四周和所述活动区域固定部分的四周设置有防渗层。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防渗层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防渗层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插入所述防渗层内,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基础土地内。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加强筋采用螺纹钢。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采用镀锌铁丝网。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使用膨胀螺钉固定在活动区域固定部分上。如上所述的大闸蟹养殖池,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与所述坑的边之间留有20-30cm的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大闸蟹养殖池,在满足大闸蟹晚间爬行活动的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大闸蟹养殖池的最大化利用;2、本技术的大闸蟹养殖池,通过将活动区域分成活动区域固定部分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实现大闸蟹夜间活动与大闸蟹养殖面积的兼顾;3、本技术的大闸蟹养殖池,通过在大闸蟹养殖池内设置防渗层极大程度实现了池内水的保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的三维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未设置活动区域连接部分时的三维立体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基础土地1,防逃装置2,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防渗层5,加强筋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如图1-图3所示,图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大闸蟹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大闸蟹养殖池首先在基础土地1上挖坑,坑的深度一般为1m-2m之间,1.5m为最佳深度,坑的形状不限,常规形状一般为方形,为了便于大闸蟹夜间活动,在坑的顶部与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设置有从里到外向上倾斜的活动区域,所述活动区域与所述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角度为10-20°,活动区域的宽度设置在3m左右最佳,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将所述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如图4所示,图4能更好地展示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的结构,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占用了坑内面积,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搭接在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上,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的下方仍然可以继续养殖大闸蟹,在坑的四角和四周设置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连接在相邻两个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的上方,为了保证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的水体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和空气流动,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采用网状结构;同时,为了防止大闸蟹爬出养殖池区域,在所述活动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防逃装置2。具体地,所述防逃装置2为呈倒“L”型光面结构,常规为砖砌加混凝土抹平,为了防止大闸蟹从地下钻洞逃出,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1中,在防逃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横直段可以增加大闸蟹攀爬防止装置2的难度;更进一步地,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1的长度为30-35cm,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高出所述基础土地1的长度为35-40cm,所述防逃装置2的横直段的长度为20-40cm。在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如何能有效保持养殖池内的水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所述坑的四周和所述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的四周设置有防渗层5,即在除了底部,其他跟养殖池内水有接触的部分都设置防渗层5,从图3中可以看出,防渗层5应伸入池底一段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水从池底往外渗,防渗层5应伸入池底的深度在50-100cm即可。具体地,所述防渗层5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防渗层5内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的一端插入所述防渗层5内,所述加强筋6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基础土地1内;所述加强筋6采用螺纹钢。具体地,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采用镀锌铁丝网;镀锌铁丝网能即防锈,同时也能满足强度要求,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使用膨胀螺钉固定在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上;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与所述坑的边之间留有20-30cm的间距,这样大闸蟹也有从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攀爬逃走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了大闸蟹逃逸的可能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闸蟹养殖池是在基础土地(1)上挖坑,在坑的顶部与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设置有从里到外向上倾斜的活动区域,所述活动区域与所述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角度为10-20°,所述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在坑的四角和四周设置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连接在相邻两个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的上方,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采用网状结构;在所述活动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防逃装置(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闸蟹养殖池是在基础土地(1)上挖坑,在坑的顶部与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设置有从里到外向上倾斜的活动区域,所述活动区域与所述基础土地(1)水平面之间角度为10-20°,所述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和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在坑的四角和四周设置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连接在相邻两个活动区域固定部分(3)的上方,所述活动区域连接部分(4)采用网状结构;在所述活动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防逃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装置(2)为呈倒“L”型光面结构,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1)中,在防逃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横直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闸蟹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插入所述基础土地(1)的长度为30-35cm,所述防逃装置(2)的竖直段高出所述基础土地(1)的长度为35-40cm,所述防逃装置(2)的横直段的长度为20-4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栓张华斌程武增花勤孟程媛孙正沿张青刘哲澔杨洋程泽华刘国锋付希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东营坤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