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24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包括钛网本体,钛网本体为中空柱状,钛网本体包括左片和右片,左片的一侧与右片的一侧转动连接,左片的另一侧与右片的另一侧通过夹紧装置搭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侧方撑开技术,利用侧方撑开,将尖刺刺入两侧的残留椎体,将残留椎体利用起来,增加稳定性,减少钛网移位、患者瘫痪的风险;侧方撑开技术联合斜向螺钉固定,采用了简单有效的撑开固定装置,拧紧螺钉后可以有效维持固定和撑开状态,通过斜向螺钉到残留椎体,和现有的前路椎弓根钉固定不同,椎弓根钉风险很高,操作很复杂,增加了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
技术介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融合术(ACCF),适用于单纯椎间盘切除不能获得很好的脊髓减压的患者,对于既存在脊髓前方压迫又存在脊髓后方压迫的患者,可在ACCF的基础上考虑联合后方椎管扩大术。对于椎体病变(肿瘤等)、颈椎脱位、后凸畸形的患者,ACCF也是理想的选择。现有的ACCF手术钛网存在以下不足:1、患者术后钛网移位、下沉风险并发症较高;钛网没有固定,容易移位进去椎管,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术后钛网下沉发生率可高达70%。2、ACCF手术切除椎体后跨越的距离较长,骨的爬行替代距离较长,因此融合时间较长、融合效率较低、再次手术翻修风险较高;植骨的愈合效果较差,时间较长,造成很多患者6月、12月仍未愈合,需要长时间佩戴颈部外固定支局,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回归正常的生活及工作;3、现有的直的钛网放置到颈椎后,由于人体颈椎存在一定的生理弧度,并非笔直的,钛网两端与患者终板不能接触良好,只有一部分是同椎体终板直接接触,加之术后钛网下沉,患者颈椎弧度丢失会进一步加重,不能良好的重建和维持颈椎弧度。具体的,如图4所示,现有的ACCF手术钛网,钛网31直接植入到切除的残余椎体8的空槽内,无侧方撑开固定,植骨融合需要从上椎体22跨越中间的残余椎体8到下椎体21,距离较长,融合率低、融合慢,且缺乏固定,钛网31容易移位,若移动进入椎管,可能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接触面积小,钛网容易下沉,发生率可高达7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采用侧方撑开技术,利用侧方撑开,将尖刺刺入两侧的残留椎体,将残留椎体利用起来,增加稳定性,减少钛网移位、患者瘫痪的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包括钛网本体,所述钛网本体为中空柱状,钛网本体包括左片和右片,所述左片的一侧与右片的一侧转动连接,左片的另一侧与右片的另一侧通过夹紧装置搭接。进一步的,所述左片和右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环形植骨部件。优选的,所述环形植骨部件为圆环,环形植骨部件有4个,其中两个的顶部与钛网本体的顶部齐平,另外两个的底部与钛网本体的底部齐平。进一步的。所述钛网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尖刺。优选的,所述尖刺有若干个,尖刺位于钛网本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接为合页连接。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为夹子或弹性夹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可折叠的钛合金网板,所述钛合金网板位于钛网本体的前方,钛合金网板配置有撑开装置,所述撑开装置连接钛网本体。优选的,所述钛合金网板的厚度小于钛网本体的侧壁的厚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固定螺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侧方撑开技术,利用侧方撑开,将尖刺刺入两侧残留的椎体,将残留椎体利用起来,增加稳定性,减少钛网移位、患者瘫痪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侧方撑开技术联合斜向螺钉固定,采用了简单有效的撑开固定装置,拧紧螺钉后可以有效维持固定和撑开状态,通过斜向螺钉到残留椎体,和现有的前路椎弓根钉固定不同,椎弓根钉风险很高,操作很复杂,增加了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3、侧方撑开,产生侧方的应力,应力可以促进植骨融合,提高钛网的长期稳定性和患者早期康复;4、在钛网本体的前侧方,两侧均有植骨空间的设计,可以促进更大范围的植骨,加速融合;5、本专利技术有薄的钛合金网固定植骨材料,可以防止植骨材料移动;6、环形植骨部件能够提高钛网本体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在残留椎体和上下椎体之间建立支撑植骨结构,减少钛网中央主体部件和上下椎体的应力,降低钛网下沉的风险。7、环形植骨部件将跨越一个椎体和2个椎间隙高度的骨“缺损”区域缩短为2个间隙的区域,减少骨爬行替代的距离,只要残留椎体和上下椎体在4个角能够融合,椎体次全切除手术节段就获得了融合效果和稳定性,缩短了骨愈合的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能够促进早期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钛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现有钛网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钛网本体1为中空柱状,钛网本体1包括左片12和右片11,左片12的一侧与右片11的一侧转动连接,左片12的另一侧与右片11的另一侧通过夹紧装置9搭接,夹紧装置9采用夹子或弹性夹片,转动连接可采用合页连接,合页连接包括转轴5;左片12和右片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环形植骨部件2,环形植骨部件2为圆环,环形植骨部件2有4个,其中两个的顶部与钛网本体的顶部齐平,另外两个的底部与钛网本体的底部齐平;钛网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尖刺3,尖刺3有若干个,尖刺3位于钛网本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固定螺钉4。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可折叠的钛合金网板6,钛合金网板6位于钛网本体1的前方,钛合金网板6配置有撑开装置7,撑开装置7连接钛网本体,撑开装置7有锁紧螺钉;钛合金网板6的厚度小于钛网本体的侧壁的厚度。使用时,松开夹紧装置9,将钛网本体1的前侧撑开后,将尖刺3刺入两侧的残留椎体8中,将固定螺钉4斜向穿过钛网本体的侧壁后钉入两侧的残留椎体8中;固定螺钉4有4个,其中两个固定螺钉4的前端穿过钛网本体1的左侧壁,另外两个固定螺钉4的前端穿过钛网本体1的右侧壁。上椎体22、下椎体21与残留椎体8之间可通过4个环形植骨部件2融合。钛合金网板6折叠后可以用于侧方植骨;拧紧锁紧螺钉固定后可平铺在钛网本体1的前方,主要起到固定植骨材料的作用,预防侧方植骨材料术后移动。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钛网本体,所述钛网本体为中空柱状,钛网本体包括左片和右片,所述左片的一侧与右片的一侧转动连接,左片的另一侧与右片的另一侧通过夹紧装置搭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钛网本体,所述钛网本体为中空柱状,钛网本体包括左片和右片,所述左片的一侧与右片的一侧转动连接,左片的另一侧与右片的另一侧通过夹紧装置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片和右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环形植骨部件,所述环形植骨部件用于残留椎体与上下椎体之间的支撑和植骨。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植骨部件为圆环,环形植骨部件有4个,其中两个的顶部与钛网本体的顶部齐平,另外两个的底部与钛网本体的底部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侧方植骨撑开翼状固定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网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尖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侧方植骨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丁琛刘浩洪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