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9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3
充气轮胎(10)的胎圈部(60)包含:胎圈构造体(61),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胎圈帘线(62a)由树脂材料包覆而成的胎圈芯(62);以及膜状构件(64),其覆盖胎圈构造体(61)的周围。膜状构件(64)由与该树脂材料相比透湿性较低的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胎圈部的局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以下轮胎,该轮胎具备通过将金属制的胎圈帘线埋设于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胎圈芯(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58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使用上述那样的金属制的胎圈帘线由树脂材料包覆而成的胎圈芯的情况下,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包覆胎圈帘线的树脂材料的透湿性较高的情况下,存在胎圈帘线腐蚀、生锈的可能性。由此,胎圈部的耐久性可能降低。于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树脂材料形成胎圈部的局部且同时确保充分的胎圈部的耐久性的轮胎。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其包含:胎面部,其与路面接触;胎侧部,其与所述胎面部相连,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径向内侧;以及胎圈部,其与所述胎侧部相连,位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其中,所述胎圈部包含:胎圈构造体,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胎圈帘线由树脂材料包覆而成的胎圈芯;以及膜状构件,其覆盖所述胎圈构造体的周围,所述膜状构件由与所述树脂材料相比透湿性较低的材料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充气轮胎10的剖视图。图2是充气轮胎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对相同的功能、结构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1)轮胎的整体概略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是沿着充气轮胎10的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中,省略剖面线的图示(以下相同)。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0包括胎面部20、胎侧部30、胎体帘布层40、带束层50以及胎圈部60。胎面部20是与路面(未图示)接触的部分。在胎面部20形成有与充气轮胎10的使用环境、安装的车辆的类别相应的花纹(未图示)。胎侧部30与胎面部20相连,位于胎面部20的轮胎径向内侧。胎侧部30是从胎面部2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到胎圈部60的上端的区域。胎侧部30有时也被称为侧壁等。胎体帘布层40形成充气轮胎10的骨架。胎体帘布层40是沿着轮胎径向以放射状配置的胎体帘线(未图示)由橡胶材料包覆而成的子午线构造。但是,不限定于子午线构造,也可以是以胎体帘线与轮胎径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斜交构造。此外,胎体帘线没有特别限定,大体可以与通常的乘用车用的轮胎同样地由有机纤维的帘线形成。带束层50设于胎面部20的轮胎径向内侧。带束层50是具有加强帘线51且由树脂包覆加强帘线51而成的单层螺旋带束。但是,带束层50不限定于单层螺旋带束。例如,带束层50也可以是由橡胶包覆的双层交叉带束。包覆加强帘线51的树脂使用与构成胎侧部30的橡胶材料和构成胎面部20的橡胶材料相比拉伸弹性模量较高的树脂材料。作为包覆加强帘线51的树脂,能够使用具有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以及热固性树脂等。考虑到行驶时的弹性和制造时的成形性,优选使用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列举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动态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等。此外,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列举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并且,作为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ISO75-2或ASTMD648所规定的载荷挠曲温度(0.45MPa载荷时)为78℃以上、JISK7113所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为10MPa以上、同样JISK7113所规定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50%以上、JISK7206所规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法)为130℃以上的材料。胎圈部60与胎侧部30相连,位于胎侧部30的轮胎径向内侧。胎圈部60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状。胎圈部60的局部由从上述的树脂材料中适当选择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部60的局部由与上述的带束层50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胎圈部60卡定于在轮辋100的径向外侧端形成的凸缘部分110(在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2)。此外,在充气轮胎10的轮胎内侧面粘贴有气密层(未图示),该气密层用于防止在组装于轮辋100的充气轮胎10的内部空间填充的空气(或氮气等气体)泄漏。(2)胎圈部的概略结构图2是充气轮胎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是沿着充气轮胎10的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包含胎圈部6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胎体帘布层40经由胎圈部60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回。具体而言,胎体帘布层40包含主体部41和折回部42。主体部41是跨胎面部20、胎侧部30以及胎圈部60地设置,直到在胎圈部60具体而言是胎圈芯62处折回为止的部分。折回部42是与主体部41相连,经由胎圈芯62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回的部分。胎圈部60包含具有胎圈芯62和胎圈填胶63的胎圈构造体61。胎圈芯62通过由金属材料(例如钢)形成的胎圈帘线62a由树脂材料包覆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填胶63与胎圈芯62相连。具体而言,胎圈芯62和胎圈填胶63一体地形成。胎圈填胶63由与胎圈芯62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胎圈填胶63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而变细。胎圈芯62和胎圈填胶63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也可以与带束层50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相同。但是,在胎圈芯62和胎圈填胶63未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胎圈芯62和胎圈填胶63也可以不必须由与带束层50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只要是带束层50所能够使用的上述的树脂材料,带束层50、胎圈芯62、胎圈填胶63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就也可以不同。胎圈部60还包括膜状构件64。膜状构件64覆盖胎圈构造体61的周围。如上所述,胎圈部60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状,胎圈构造体61也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状。膜状构件64覆盖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状的胎圈构造体61周围整体。优选的是,膜状构件64由与胎圈构造体61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相比透湿性较低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优选的是,膜状构件64由聚烯烃(PO)树脂或聚酰胺(PA)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另外,膜状构件64也可以由两种树脂混合而成的混合树脂(PA/PO、PA/TPS、EVOH/TPS、EVOH/PO)形成。在混合树脂的情况下,也可以添加增容剂。作为增容剂,例如,能够列举酸改性烯烃系弹性体、酸改性苯乙烯系弹性体、环氧改性烯烃系弹性体、环氧改性苯乙烯系弹性体等。此外,优选的是,膜状构件64的厚度为1.0mm以下。只要能够确保针对胎圈构造体61的防湿性,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以上的制造容易性和耐久性,该厚度的下限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若考虑到这样的要求条件,则实质上优选的是,膜状构件64的厚度设为10μm以上。在本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包含:/n胎面部,其与路面接触;/n胎侧部,其与所述胎面部相连,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径向内侧;以及/n胎圈部,其与所述胎侧部相连,位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n其中,/n所述胎圈部包含:/n胎圈构造体,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胎圈帘线由树脂材料包覆而成的胎圈芯;以及/n膜状构件,其覆盖所述胎圈构造体的周围,/n所述膜状构件由与所述树脂材料相比透湿性较低的材料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6 JP 2018-2018951.一种轮胎,其包含:
胎面部,其与路面接触;
胎侧部,其与所述胎面部相连,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径向内侧;以及
胎圈部,其与所述胎侧部相连,位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
其中,
所述胎圈部包含:
胎圈构造体,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胎圈帘线由树脂材料包覆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拓海笔本启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