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毛仪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79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冷敷部的制冷芯片热源面连接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热传导组件及散热组件;该热传导组件由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密封接合而成,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内部为一真空腔体,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内部均附有微结构,微结构内含有工质。通过在热传导组件内设有微结构,且微结构内含有工质,冷敷部上制冷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区域,散热组件将热量散发出去,气相工质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传递至受热区,从而大大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毛仪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脱毛仪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脱毛仪中的散热机构采用热管进行导热,热管接触的面积小,导致导热效率不高,从而导致脱毛仪的冷敷部热度无法有效降低,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皮肤灼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其使脱毛仪的散热效率大大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冷敷部的制冷芯片热源面连接着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热传导组件及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远离制冷芯片,且制冷芯片和散热组件之间由热传导组件相互连接;该热传导组件接触制冷芯片为受热区,热传导组件接触散热组件为散热区;该热传导组件由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密封接合而成,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内部为一真空腔体,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内部均附有微结构,该微结构位于真空腔体的内壁上,微结构内含有工质,且第一板件的微结构与第二板件的微结构之间形成有气道;上述真空腔体内为一低压状态,当制冷芯片运作时,所产生的热经受热区传至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区域,将会散发热量,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传递至受热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为翅片或热交换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结构为单层铜网、多层铜网或烧结粉末。<br>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质为水、酒精或丙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热传导组件内设有微结构,且微结构内含有工质,冷敷部上制冷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区域,散热组件将热量散发出去,气相工质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传递至受热区,从而大大提升散热效率。使冷敷部的温度大幅度的降低,达到保护使用者的功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热传导组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冷敷部11、制冷芯片20、散热机构21、热传导组件211、第一板件212、第二板件213、微结构22、散热组件201、真空腔体202、气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冷敷部10和散热机构20。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10,冷敷部10的制冷芯片11热源面连接着散热机构20,冷敷部10于消费者面部相接触并射出光线。该散热机构20包括热传导组件21及散热组件22,散热组件21远离制冷芯片11,且制冷芯片11和散热组件22之间由热传导组件21相互连接;该热传导组件21接触制冷芯片11为受热区,热传导组件21接触散热组件22为散热区。受热区接收制冷芯片11产生的热量,散热区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组件22上。该热传导组件21由第一板件211和第二板件212密封接合而成,具体的,第一板件211和第二板件212通过扩散焊的方式焊接密封在一起,从而使两者的密封性和结合性大大提升。且第一板件211和第二板件212之间的内部为一真空腔体201,第一板件211及第二板件212内部均附有微结构213,该微结构213位于真空腔体201的内壁上,微结构213内含有工质,且第一板件的微结构213与第二板件的微结构213之间形成有气道202,气道202供工质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213为单层铜网、多层铜网或烧结粉末。该第一板件211和第二板件212均为复合结构,其包括位于上下的两铜层和位于两铜层之间的不锈钢层,为了保证产品的结构强度需使用到不锈钢材料,但是,工质与锈钢材料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用铜材质对其隔开,保证了产品的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发生化学反应,且铜材料散热效果佳。在本实施例中,工质为水、酒精或丙酮。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2为翅片,也可以为热交换装置。散热组件22具有开口朝内的第一散热槽221和开口朝外的第二散热槽222,该第二散热槽222和第一散热槽221呈错位式排布,且散热组件22居中位置的面积大于散热组件22两侧位置的面积。工作时,上述真空腔体101内为一低压状态,当制冷芯片11运作时,所产生的热经受热区传至热传导组件21,热传导组件21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21,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22区域,将会散发热量,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213传递至受热区。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热传导组件内设有微结构,且微结构内含有工质,冷敷部上制冷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区域,散热组件将热量散发出去,气相工质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传递至受热区,从而大大提升散热效率。使冷敷部的温度大幅度的降低,达到保护使用者的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冷敷部的制冷芯片热源面连接着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热传导组件及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远离制冷芯片,且制冷芯片和散热组件之间由热传导组件相互连接;该热传导组件接触制冷芯片为受热区,热传导组件接触散热组件为散热区;该热传导组件由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密封接合而成,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内部为一真空腔体,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内部均附有微结构,该微结构位于真空腔体的内壁上,微结构内含有工质,且第一板件的微结构与第二板件的微结构之间形成有气道;上述真空腔体内为一低压状态,当制冷芯片运作时,所产生的热经受热区传至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内的液相工质将会吸收热,并产生相变成为气相,气相体积膨胀,将热传至整个热传导组件,气相工质在散热组件区域,将会散发热量,并凝结成液相,再利用工质沸腾时产生的毛细力,将液相的工质透过微结构传递至受热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毛仪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设有冷敷部,冷敷部的制冷芯片热源面连接着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热传导组件及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远离制冷芯片,且制冷芯片和散热组件之间由热传导组件相互连接;该热传导组件接触制冷芯片为受热区,热传导组件接触散热组件为散热区;该热传导组件由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密封接合而成,且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内部为一真空腔体,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内部均附有微结构,该微结构位于真空腔体的内壁上,微结构内含有工质,且第一板件的微结构与第二板件的微结构之间形成有气道;上述真空腔体内为一低压状态,当制冷芯片运作时,所产生的热经受热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华创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