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63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包括:多个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多级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输出法兰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容纳和固定电缆、管路,电缆、管路安装在与第一齿圈固连的输出法兰的所述通孔中,后级采用外轮廓带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法兰,用于方便电缆、管路的安装;所述第一级齿圈的有效旋转角度控制在±180°内,避免电缆、管路被拧断。其中,当第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旋转角度逐渐缩小,带动安装在此拖链上的电缆、管路有规律的转动,避免出现缠绕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容量线缆拖链,尤其是适用于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数量较多且需要拖链辅助电缆、管路在一定旋转角度内随装置转动的情景。
技术介绍
拖链自1953年诞生以来,被广泛使用在各类往复运动场合,可有效保护和牵引内置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在旋转往复运动场合,目前的旋转拖链线缆容量极为有限,只能解决电缆、管路数量不多的应用工况。当电缆、管路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现有的旋转拖链在要求的工作空间内因无足够的内部空间内置这些电缆、管路,将对此束手无策,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装置中的电缆、管路数量较多且这些电缆、管路需要随装置的转动而转动的应用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具体包括:输出法兰、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第四行星轮、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四行星架、第三齿圈、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第九行星轮、第三太阳轮、第五行星架、第六行星架、主轴;所述输出法兰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容纳和固定电缆、管路,电缆、管路安装在与第一齿圈固连的输出法兰的所述通孔中,后级采用外轮廓带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法兰,用于方便电缆、管路的安装;其中,当第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旋转角度逐渐缩小,带动安装在此拖链上的电缆、管路有规律的转动,避免出现缠绕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多级行星齿轮机构,其中,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出法兰,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法兰,第二齿圈,第四行星轮,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四行星架;第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法兰,第三齿圈,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第九行星轮,第三太阳轮,第五行星架,第六行星架。进一步的,输出法兰与第一齿圈固定连接的同时也与旋转装置固定连接,由旋转装置带动输出法兰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级行星轮系转动,第二行星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齿圈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级行星轮系带动第二级行星轮系转动,后面各级转动同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齿圈的有效旋转角度控制在±180°内,避免电缆、管路被拧断。进一步的,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其中太阳轮固定,齿圈带动行星轮绕太阳轮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的差动传动拖链包括多级行星齿轮机构,后一级的齿圈与前一级行星架固定连接,当前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的旋转角度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缆、管路安装在齿圈周边或与齿圈固定连接的法兰周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发挥行星齿轮系的减速特性,将多级行星齿轮系串联,组成差动传动拖链,可有效引导线缆、管路等随装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在线缆、管路允许扭转范围内的前提下,保护和牵引线缆、管路。线缆、管路安装通过每一级行星齿轮系的齿圈周边或与齿圈固定的法兰周边,在同等安装空间中较现有的旋转拖链而言可有效增加线缆、管路的安装数量,解决线缆、管路数量较多且在一定旋转角度内需随装置一起转动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了所专利技术大容量线缆拖链的实例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等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原理结构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拖链第二级示例局部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电缆、管路等安装示意图。图中:1.输出法兰,2.第一齿圈,3.第一行星轮,4.第二行星轮,5.第三行星轮,6.第一太阳轮,7.第一行星架,8.第二行星架,9.第一连接件,10.第一安装法兰,11.第二齿圈,12.第四行星轮,13.第五行星轮,14.第六行星轮,15.第二太阳轮,16.第三行星架,17.第四行星架,18.第二连接件,19.第二安装法兰,20.第三齿圈,21.第七行星轮,22.第八行星轮,23.第九行星轮,24.第三太阳轮,25.第五行星架,26.第六行星架,27.主轴。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这些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大容量线缆拖链示意图,这里的示意图展示了三级行星轮系的串联,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行星轮系的串联级数。本专利技术的大容量线缆拖链主要包括:多个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拖链周边安置有多条电缆或管路;其中,当第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旋转角度逐渐缩小,带动安装在此拖链上的电缆、管路有规律的转动,避免出现缠绕现象。具体的,参见图1-图5,图1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大容量线缆拖链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大容量线缆拖链包括:输出法兰1、第一齿圈2、第一行星轮3、第二行星轮4、第三行星轮5、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架7、第二行星架8、第一连接件9、第一安装法兰10、第二齿圈11、第四行星轮12、第五行星轮13、第六行星轮14、第二太阳轮15、第三行星架16、第四行星架17、第二连接件18、第二安装法兰19、第三齿圈20、第七行星轮21、第八行星轮22、第九行星轮23、第三太阳轮24、第五行星架25、第六行星架26、主轴27。其中,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出法兰1,第一齿圈2,第一行星轮3,第二行星轮4,第三行星轮5,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架7,第二行星架8;其中,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法兰10,第二齿圈11,第四行星轮12,第五行星轮13,第六行星轮14,第二太阳轮15,第三行星架16,第四行星架17;其中,第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法兰19,第三齿圈20,第七行星轮21,第八行星轮22,第九行星轮23,第三太阳轮24,第五行星架25,第六行星架26;图2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大容量线缆拖链的主视图,图3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大容量线缆拖链的原理结构简图,图4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大容量线缆拖链的剖视图。图中输出法兰1与第一齿圈2固定连接的同时也与旋转装置固定连接,由旋转装置带动输出法兰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级行星轮系转动,第二行星架8通过第一连接件9与第二齿圈1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级行星轮系带动第二级行星轮系转动,后面各级转动同理。当旋转装置旋转一定角度时,第一齿圈2旋转相同角度,因为行星轮系的减速特性,第二行星架8的旋转输出角度减少,即与第二行星架8固定连接的第二齿圈11的输入角度减少,从而实现各级的旋转角度逐渐减小。图5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大容量线缆拖链的局部图,显示了其中一级行星轮系。行星轮系由齿圈带动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转动,即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级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具体包括:输出法兰、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第四行星轮、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四行星架、第三齿圈、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第九行星轮、第三太阳轮、第五行星架、第六行星架、主轴;以及用于连接行星架与齿圈的连接件;/n所述输出法兰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容纳和固定电缆、管路,电缆、管路安装在与第一齿圈固连的输出法兰的所述通孔中,后级采用外轮廓带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法兰,用于方便电缆、管路的安装;/n其中,当第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旋转角度逐渐缩小,带动安装在此拖链上的电缆、管路有规律的转动,避免出现缠绕现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级行星齿轮机构串联组成差动传动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具体包括:输出法兰、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第四行星轮、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四行星架、第三齿圈、第七行星轮、第八行星轮、第九行星轮、第三太阳轮、第五行星架、第六行星架、主轴;以及用于连接行星架与齿圈的连接件;
所述输出法兰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容纳和固定电缆、管路,电缆、管路安装在与第一齿圈固连的输出法兰的所述通孔中,后级采用外轮廓带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法兰,用于方便电缆、管路的安装;
其中,当第一级齿圈旋转时,后续各级齿圈旋转角度逐渐缩小,带动安装在此拖链上的电缆、管路有规律的转动,避免出现缠绕现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旋转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行星齿轮机构,其中,
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出法兰,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
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法兰,第二齿圈,第四行星轮,第五行星轮,第六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达毛白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