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复合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驱动可编程透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今软机器人,智能系统与可编程控制的快速发展下,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往往需要设计出能拥有各种响应方式的执行器,将环境刺激转化为机械工作。而光响应作为对环境条件要求极低的一种方式会经常被选作重点研究。通过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制备出一种在可见光下有着高透过率的光编程伪装薄膜。在现有的通过热管理进行红外伪装的材料往往自身会呈现成黑色或者不透明的性能,这将对被伪装的事物产生影响,甚至妨碍事物本身的使用。如果伪装材料本身在可见光波长有着较高的吸收率,无法做到对伪装材料自身的伪装,产生本末倒置的效果,因此透明可编程红外伪装复合薄膜的开发对红外伪装的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2、目前透明薄膜、光编程薄膜与可红外伪装薄膜分别有报道,但集成三种性能的复合薄膜尚未见报道。现有技术为了增强聚合物薄膜的性能,采用将贵金属颗粒(如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等)或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加入其中。然而,贵金属复合薄膜的制造成本较高,而碳基复合薄膜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驱动可编程透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薄膜的总厚度为20-40μm,结构上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填充层,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20μm,成分为透明聚酰亚胺;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10-20μm,基体为透明聚酰亚胺,内部镶嵌有填料,所述填料在复合薄膜中的填充比例为1wt%-10wt%;所述填料为壳层包覆的液态金属小球,所述壳层的材料为聚多巴胺、氮化碳和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厚度为10-30nm,所述液态金属小球的粒径为200nm-6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可编程透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为镓、镓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驱动可编程透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薄膜的总厚度为20-40μm,结构上包括透明聚酰亚胺层和填充层,所述透明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0-20μm,成分为透明聚酰亚胺;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10-20μm,基体为透明聚酰亚胺,内部镶嵌有填料,所述填料在复合薄膜中的填充比例为1wt%-10wt%;所述填料为壳层包覆的液态金属小球,所述壳层的材料为聚多巴胺、氮化碳和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厚度为10-30nm,所述液态金属小球的粒径为200nm-6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可编程透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为镓、镓铟合金、镓铟锡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驱动可编程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献,潘孝栓,李宵飞,肖超,丁欣,刘香兰,郑康,田兴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