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453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储能模块连接有发电模块,且由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并存储于储能模块中,储能模块呈柱状结构,其中,防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固定套接储能模块的仿形容置腔;第二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且套接在第一连接壳体的外侧,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连接壳体两端内壁还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壳体固定连接;缓冲层,为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轮廓相适应的环形结构,且其环形结构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固定贴合,缓冲层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本方案实施可靠、结构简单且防护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装置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储能模块作为电力能源的存储要件,其防护结构可靠性决定了储能模块能够适用多少的应用场景,尤其是一些室外场景,一旦遇到储能模块被撞击损坏,轻则自燃,重则发生爆炸,另外,储能模块大多包括化学类储能电池,其工作温度也影响了储能模块能否保持较优的工作效能输出,因此,就如何提高储能模块的抗意外撞击能力和调节工作环境温度的调节便利性,是具有较为积极现实意义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施可靠、结构简单且防护效果佳的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所述的储能模块连接有发电模块,且由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并存储于储能模块中,所述的储能模块呈柱状结构,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固定套接储能模块的仿形容置腔;第二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所述的储能模块连接有发电模块,且由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并存储于储能模块中,所述的储能模块呈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n第一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固定套接储能模块的仿形容置腔;/n第二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且套接在第一连接壳体的外侧,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连接壳体两端内壁还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壳体固定连接;/n缓冲层,为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轮廓相适应的环形结构,且其环形结构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固定贴合,缓冲层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缓冲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所述的储能模块连接有发电模块,且由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并存储于储能模块中,所述的储能模块呈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固定套接储能模块的仿形容置腔;
第二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且套接在第一连接壳体的外侧,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连接壳体两端内壁还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壳体固定连接;
缓冲层,为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轮廓相适应的环形结构,且其环形结构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固定贴合,缓冲层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缓冲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延伸至第一连接壳体两端的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接头,所述的连接接头用于与换热介质传输管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接头包括与若干换热流道一一对应的若干输入接头和若干输出接头,若干输入接头和若干输出接头交错连接在若干换热流道的端部,其中,换热流道的一端与输入接头连接,其一端与输出接头连接;若干输入接头均用于与换热介质输入管路连接,若干输出接头均用于与换热介质输出管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接头和输出接头均包括呈管状结构的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一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为宝塔接头结构,其中,所述输入接头的接头本体设有第一外螺纹的端部内壁上设有螺旋扰流筋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扰流筋条的螺旋圈数为2~3圈,其螺距为5~15mm,且该螺旋扰流筋条的截面轮廓为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壳体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沿接近第一连接壳体外壁方向延伸且与其相抵的延伸杆,所述的延伸杆设为连接件,该连接件接近第一连接壳体外壁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壳体外壁粘接或焊接固定,将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海陈佳桥陈恺文本颖邵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