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446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包括底板和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壳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之间均设置有挤压块,多个所述挤压块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的倾斜面相匹配,多个所述挤压块的外侧一端均与壳体的侧壁活动套接,两侧多个所述挤压块的外侧一端均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多个电池进行均匀且紧固的夹持,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初次成型的电池需要在电极两端通入适当的低电流对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进行激活,该过程叫做化成,在电池化成工序中需要使用工装夹具对电池片进行夹紧固定,防止其变形。传统的工装夹具一般采用两个夹板对多个堆叠的电池板进行夹紧固定,靠近两个夹板的电池受力较大,而中部的电池受力较小,难以保证多个电池的均匀受力,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装夹具难以保证多个电池均运受力,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包括底板和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壳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之间均设置有挤压块,多个所述挤压块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的倾斜面相匹配,多个所述挤压块的外侧一端均与壳体的侧壁活动套接,两侧多个所述挤压块的外侧一端均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凸辊,两个所述凸辊的内侧均与对应的连接板的外侧表面相抵,两个所述凸辊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转动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凸辊转动的旋转机构。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和双向蜗杆,两个所述蜗轮均设置于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且均与对应的转杆的右端固定套接,所述双向蜗杆啮合设置于两个所述蜗轮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双向蜗杆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双向蜗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转动连接,后侧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的后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中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的内侧一端均通过滑块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架与对应的侧板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内侧一端与对应的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均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通过两个凸辊向内侧转动,能够向内侧挤压两个连接板,从而带动多个挤压块向壳体内侧移动,由于多个挤压块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的倾斜面相匹配,从而能够在向壳体内侧移动的同时向两侧挤压对应的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使得多个第一梯形块和第二梯形块将对应的电池夹紧固定,能够对多个电池进行均匀且紧固的夹持。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对多个电池进行均匀且紧固的夹持,使用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壳体、3梯形块、4挤压块、5连接板、6凸辊、7支撑板、8转杆、9蜗轮、10双向蜗杆、11侧板、12电机、13弹簧、14滑块、15第二梯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壳体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壳体2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壳体2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之间均设置有挤压块4,多个挤压块4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的倾斜面相匹配,多个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与壳体2的侧壁活动套接,两侧多个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通过连接板5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凸辊6,两个凸辊6的内侧均与对应的连接板5的外侧表面相抵,两个凸辊6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杆8,两个转杆8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7转动连接,右侧支撑板7的外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凸辊6转动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蜗轮9和双向蜗杆10,两个蜗轮9均设置于右侧支撑板7的外侧且均与对应的转杆8的右端固定套接,双向蜗杆10啮合设置于两个蜗轮9的下方,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双向蜗杆10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11,双向蜗杆10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11转动连接,后侧侧板11的外侧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10的后端固定连接。壳体2的中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的内侧一端均通过滑块14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能够更稳定的移动。电机12通过固定架与对应的侧板11固定连接,使得电机12与对应的侧板11连接的更稳固。两个连接板5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13,多个弹簧13的内侧一端与对应的壳体2的侧壁固定连接,能够两个连接板5能够快速复位。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均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防止将电池夹伤。本技术中,使用时,工作人员接通电机12的电源,电机12带动双向蜗杆10转动,双向蜗杆10带动两个蜗轮9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转杆8带动对应的凸辊6向内侧旋转,两个凸辊6向内侧转动,能够向内侧挤压两个连接板5,从而带动多个挤压块4向壳体2的内侧移动,由于多个挤压块4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的倾斜面相匹配,从而能够在向壳体2内侧移动的同时向两侧挤压对应的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使得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将对应的电池夹紧固定,能够对多个电池进行均匀且紧固的夹持,从而防止电池化成过程中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壳体(2)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2)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之间均设置有挤压块(4),多个所述挤压块(4)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的倾斜面相匹配,多个所述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与壳体(2)的侧壁活动套接,两侧多个所述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通过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两个所述支撑板(7)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凸辊(6),两个所述凸辊(6)的内侧均与对应的连接板(5)的外侧表面相抵,两个所述凸辊(6)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杆(8),两个所述转杆(8)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7)转动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凸辊(6)转动的旋转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壳体(2)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2)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均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多个所述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之间均设置有挤压块(4),多个所述挤压块(4)两侧的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3)和第二梯形块(15)的倾斜面相匹配,多个所述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与壳体(2)的侧壁活动套接,两侧多个所述挤压块(4)的外侧一端均通过连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两个所述支撑板(7)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凸辊(6),两个所述凸辊(6)的内侧均与对应的连接板(5)的外侧表面相抵,两个所述凸辊(6)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杆(8),两个所述转杆(8)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7)转动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凸辊(6)转动的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装夹具专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9)和双向蜗杆(10),两个所述蜗轮(9)均设置于右侧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知要高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峰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