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44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包括电离室、紫外灯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聚焦电极、引出电极、样品进入孔、光子进入孔和电子入射孔,电离室的底部设置有紫外灯离子源,电离室的后侧设置有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室的右侧设置有聚焦电极,聚焦电极的右侧设置有引出电极,电离室的前侧壁中心处均匀开设有样品进入孔,且样品进入孔的内腔后侧与电离室的内腔相连通,电离室的顶部开设有光子进入孔,电离室的前侧壁开设有电子入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优化了电子轰击源、紫外灯源系统结构,在同一传输结构上,实现紫外灯源软电离和电子轰击源硬电离,且具备正负离子检测切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质谱仪离子源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
技术介绍
质谱仪作为现代分析仪器的代表,在医学、化学、环境生物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离子源作为质谱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将检测样品电离,生成离子,进而送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处理,离子源的离子化效率,传输效率,直接决定着质谱检测性能。目前现有离子源,或不具备同时对物质进行软电离、硬电离以及正负双极性检测功能,或通过复杂的电学结构实现软硬电离功能,即软电离采用紫外灯源加上电学传输结构的同时,电子轰击源也采用另外一套电学传输结构,两套电控系统的加入,不仅操作复杂,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优化了电子轰击源、紫外灯源系统结构,在同一传输结构上,实现紫外灯源软电离和电子轰击源硬电离,且具备正负离子检测切换功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包括电离室、紫外灯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聚焦电极、引出电极、样品进入孔、光子进入孔和电子入射孔,所述电离室的底部设置有紫外灯离子源,所述电离室的后侧设置有电子轰击离子源,所述电离室的右侧设置有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的右侧设置有引出电极;所述电离室的前侧壁中心处均匀开设有样品进入孔,且样品进入孔的内腔后侧与电离室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电离室的顶部开设有光子进入孔,所述电离室的前侧壁开设有电子入射孔,且电子入射孔和光子进入孔均与电离室的内腔相连通。优选地,上述用于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中,所述紫外灯离子源为真空紫外灯光源,所述紫外灯离子源采用V-UV波段的100~200nm波,所述紫外灯离子源可选用氙灯(9.6eV)、氪灯(10.6eV)或氩灯(11.7eV),通过低能量的光子将样品电离得到分子离子峰,从而便于对样品进行软电离。优选地,上述用于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中,所述电子轰击离子源包括第一灯丝电极,所述第一灯丝电极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灯丝电极,所述第二灯丝电极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灯丝电极的外壁之间固接有固定件,所述第二灯丝电极和第一灯丝电极之间的前侧设置有灯丝,通过在第一灯丝电极和第二灯丝电极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形成一定的电压差,从而使灯丝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束,将电离室内样品硬电离成电子和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继续受到电子轰击而引起化学键重拍,继而产生多种碎片离子,得到检测样品的多重信息。优选地,上述用于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中,所述聚焦电极上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聚焦孔,所述第一聚焦孔的内径为2~10mm,通过第一聚焦孔用于离子束初步聚焦。优选地,上述用于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中,所述引出电极上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聚焦孔,所述第二聚焦孔的内径为2~10mm,通过第二聚焦孔便于将离子束进行进一步的聚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电离室、聚焦电极和引出电极构成传输结构,通过将紫外灯离子源和电子轰击离子源有序结合,共用这一个传输结构,从而大大优化了电子轰击源、紫外灯源系统结构;另一方面在同一传输结构上,通过紫外灯离子源产生的光子对检测样品进行软电离,通过电子轰击离子源产生的高能电子对检测样品进行硬电离,实现双模式可切换电离方式,且具备正负离子检测切换功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离室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电离室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电子轰击离子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聚焦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聚焦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引出电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电离室,2-紫外灯离子源,3-电子轰击离子源,301-第一灯丝电极,302-第二灯丝电极,303-固定件,304-灯丝,4-聚焦电极,401-第一聚焦孔,5-引出电极,501-第二聚焦孔,6-样品进入孔,7-光子进入孔,8-电子入射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包括电离室1、紫外灯离子源2、电子轰击离子源3、聚焦电极4、引出电极5、样品进入孔6、光子进入孔7和电子入射孔8,电离室1的底部设置有紫外灯离子源2,紫外灯离子源2为真空紫外灯光源,紫外灯离子源2采用V-UV波段的100-200nm波,紫外灯离子源2可选用氙灯(9.6eV)、氪灯(10.6eV)或氩灯(11.7eV),通过低能量的光子将样品电离得到分子离子峰,从而便于对样品进行软电离,电离室1的后侧设置有电子轰击离子源3,电子轰击离子源3包括第一灯丝电极301,第一灯丝电极30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灯丝电极302,第二灯丝电极302的外壁和第一灯丝电极301的外壁之间固接有固定件303,第二灯丝电极302和第一灯丝电极301之间的前侧设置有灯丝304,通过在第一灯丝电极301和第二灯丝电极302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形成一定的电压差,从而使灯丝304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束,将电离室1内样品硬电离成电子和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继续受到电子轰击而引起化学键重拍,继而产生多种碎片离子,得到检测样品的多重信息,电离室1的右侧设置有聚焦电极4,聚焦电极4上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聚焦孔401,第一聚焦孔401的内径为2~10mm,通过第一聚焦孔401用于离子束初步聚焦,聚焦电极4的右侧设置有引出电极5,引出电极5上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聚焦孔501,第二聚焦孔501的内径为2~10mm,通过第二聚焦孔501便于将离子束进行进一步的聚焦,电离室1的前侧壁中心处均匀开设有样品进入孔6,且样品进入孔6的内腔后侧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电离室1的顶部开设有光子进入孔7,电离室1的前侧壁开设有电子入射孔8,且电子入射孔8和光子进入孔7均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包括电离室(1)、紫外灯离子源(2)、电子轰击离子源(3)、聚焦电极(4)、引出电极(5)、样品进入孔(6)、光子进入孔(7)和电子入射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1)的底部设置有紫外灯离子源(2),所述电离室(1)的后侧设置有电子轰击离子源(3),所述电离室(1)的右侧设置有聚焦电极(4),所述聚焦电极(4)的右侧设置有引出电极(5);/n所述电离室(1)的前侧壁中心处均匀开设有样品进入孔(6),且样品进入孔(6)的内腔后侧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电离室(1)的顶部开设有光子进入孔(7),所述电离室(1)的前侧壁开设有电子入射孔(8),且电子入射孔(8)和光子进入孔(7)均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包括电离室(1)、紫外灯离子源(2)、电子轰击离子源(3)、聚焦电极(4)、引出电极(5)、样品进入孔(6)、光子进入孔(7)和电子入射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1)的底部设置有紫外灯离子源(2),所述电离室(1)的后侧设置有电子轰击离子源(3),所述电离室(1)的右侧设置有聚焦电极(4),所述聚焦电极(4)的右侧设置有引出电极(5);
所述电离室(1)的前侧壁中心处均匀开设有样品进入孔(6),且样品进入孔(6)的内腔后侧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电离室(1)的顶部开设有光子进入孔(7),所述电离室(1)的前侧壁开设有电子入射孔(8),且电子入射孔(8)和光子进入孔(7)均与电离室(1)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轰击与VUV紫外灯复合离子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离子源(2)为真空紫外灯光源,所述紫外灯离子源(2)采用V-UV波段的100-200nm波,所述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高升施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蔚领知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