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绕线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圈绕线模具。
技术介绍
线圈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线圈在制造过程中多采用手动缠绕方式,将线圈绕线模具组装完成后,手动利用线圈缠绕模具缠绕线圈,当缠绕完成后,需要将绕线模具拆卸后才能将线圈取下,因此现有的线圈缠绕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拆装模具,操作较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线圈缠绕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拆装模具,操作较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模具,包括连接座、支撑组件、转轴、分隔件、紧固结构,支撑组件设于连接座上,支撑组件不少于两个,支撑组件具有支撑部和脱膜腔,支撑部用于与线圈接触,线圈从多个支撑部的外侧、围绕多个支撑部的缠绕;脱膜腔位于支撑部的内侧;转轴转动设于脱膜腔内,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连接座;分隔件数量若干,若干分隔件沿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间隔设于转轴上,分隔件通过转轴转动伸出脱膜腔或收回脱 ...
【技术保护点】
1.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座;/n支撑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支撑组件不少于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支撑部和脱膜腔,所述支撑部用于与线圈接触,所述线圈从多个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围绕多个所述支撑部的缠绕;所述脱膜腔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n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脱膜腔内,所述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座;/n分隔件,数量若干,若干所述分隔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间隔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分隔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伸出所述脱膜腔或收回所述脱膜腔,当所述分隔件伸出所述脱膜腔时,所述分隔件凸出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用于缠绕所述线圈的导线分组从不同的分隔件间穿过,所述分隔件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座;
支撑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支撑组件不少于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支撑部和脱膜腔,所述支撑部用于与线圈接触,所述线圈从多个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围绕多个所述支撑部的缠绕;所述脱膜腔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
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脱膜腔内,所述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座;
分隔件,数量若干,若干所述分隔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间隔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分隔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伸出所述脱膜腔或收回所述脱膜腔,当所述分隔件伸出所述脱膜腔时,所述分隔件凸出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用于缠绕所述线圈的导线分组从不同的分隔件间穿过,所述分隔件用于将所述线圈限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或收回所述脱膜腔、以完成线圈脱膜;
紧固结构,用于将所述分隔件固定在伸出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组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相连,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脱膜腔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第二安装件,与所述支撑架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及第二安装件分别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覆盖所述脱膜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分隔件伸出方向的限位槽,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连接端伸入所述限位槽,所述转轴伸入所述限位槽的一端设有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随所述转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卡接组件及与所述卡接组件卡接配合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操作元件上,所述卡接组件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齐立雷,位志永,孙贤初,张利民,贾立峰,印超,曹志军,马景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