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22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舱;分别安装在环境舱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阀和排风阀;分别安装在环境舱内单向循环气路上游和下游的变频送风机与变频回风机;安装在变频送风机上游的制冷单元、加热单元和加湿单元;安装在环境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相连,且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排风阀、变频送风机、变频回风机、制冷单元控制器、加热单元控制端和加湿单元控制器相连的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对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进行精确控制,保证了发动机试验开发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下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人们的出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也已变为汽车,而发动机为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的试验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动机试验开发过程中需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智能控制,保障试验开发顺利进行。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试验开发过程中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无法按需进行精确智能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试验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得不到保证,难以满足发动机试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可有效地对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进行精确控制,同时空气得到了有效过滤,保证了发动机试验开发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下顺利进行。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舱;分别安装在环境舱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阀和排风阀;分别安装在环境舱内单向循环气路上游和下游的变频送风机与变频回风机;安装在变频送风机上游的制冷单元、加热单元和加湿单元;安装在环境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相连,且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排风阀、变频送风机、变频回风机、制冷单元控制器、加热单元控制端和加湿单元控制器相连的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阀对应安装的新风通道内安装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单元采用冷冻水盘管,所述制冷单元控制器采用冷冻水管比例阀;所述冷冻水管比例阀安装在与冷冻水盘管相连,并设置在环境舱外部的冷冻水控制回路上;单片机与冷冻水管比例阀控制信号连接,通过单片机控制所述冷冻水管比例阀打开,实现控制冷冻水进入环境舱内的冷冻水盘管,所述环境舱上游空气经过冷冻水盘管冷却降温后,经变频送风机送入环境舱,实现对环境舱环境降温。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采用电加热管,所述加热单元控制器采用电路继电器;所述电路继电器安装在与电加热管相连,并设置在环境舱外部的加热回路上;单片机与电路继电器信号连接,通过单片机控制所述电路继电器闭合导电,实现电加热管通电加热,所述环境舱上游空气经过电加热管加热升温后,经变频送风机送入环境舱,实现对环境舱环境升温。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单元采用加湿器,所述加湿单元控制器采用加湿控制器;单片机与加湿控制器信号连接,通过单片机控制所述加湿控制器向加湿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环境舱上游空气经过加湿器后,空气湿度增加,然后经变频送风机送入环境舱舱室,实现对环境舱舱室环境加湿。进一步地,在所述变频送风机和变频回风机之间的风路上安装有混风阀;当混风阀开启时,所述新风阀和排风阀均关闭,环境舱内的空气在变频送风机、混风阀和变频回风机的作用下进行自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应的传感器实现对环境舱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进行采集,并反馈至单片机,并进一步通过单片机向系统内对应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和压力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有效实现对环境温度、压力及湿度进行精确控制。2、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环境舱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滤网,实现对进入环境舱内气体的过滤,使环境舱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发动机试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求。3、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环境舱的循环回路上设置混风阀,在外界进入混进舱的新风温度低于零度时,将进风阀和排风阀关闭后,通过控制变频送风机和变频回风机工作,并配合开启混风阀,使得环境舱内的风进行自循环,实现环境舱升温,进而减少了电加热控制器工作频次,节约了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图中: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环境压力传感器,4-环境舱,5-待测试发动机,6-新风阀,7-过滤网,8-冷冻水盘管,9-电加热管,10-加湿器,11-变频送风机,12-变频回风机,13-混风阀,14-排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环境压力传感器3、环境舱4、新风阀6、过滤网7、冷冻水盘管8、电加热管9、加湿器10、变频送风机11、变频回风机12、混风阀13、排风阀14、单片机、冷冻水控制器、电加热控制器和加湿控制器。所述环境舱4设有一个新风口和一个排风口,与所述新风口相对应地设有一段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口相对应地设有一段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连接有环境舱舱室,外界新风从新风口进入新风通道,并进入环境舱舱室,环境强舱室空气进入排风通道,并从排风口排出,所述环境舱舱室中,形成从新风通道至排风通道的单向风路。待测试的发动机5置于环境舱4的环境舱舱室中。所述新风阀6安装在环境舱4的新风口处,以严格控制外界新风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环境舱;/n分别安装在环境舱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阀和排风阀;/n分别安装在环境舱内单向循环气路上游和下游的变频送风机与变频回风机;/n安装在变频送风机上游的制冷单元、加热单元和加湿单元;/n安装在环境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n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相连,且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排风阀、变频送风机、变频回风机、制冷单元控制器、加热单元控制端和加湿单元控制器相连的单片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环境舱;
分别安装在环境舱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阀和排风阀;
分别安装在环境舱内单向循环气路上游和下游的变频送风机与变频回风机;
安装在变频送风机上游的制冷单元、加热单元和加湿单元;
安装在环境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
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相连,且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新风、排风阀、变频送风机、变频回风机、制冷单元控制器、加热单元控制端和加湿单元控制器相连的单片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阀对应安装的新风通道内安装有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调节汽车发动机台架试验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单元采用冷冻水盘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时敬龙李根刁旭徐宁宁冯朋朋宋庆文刘子鸣王学双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