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75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包括装置本体和出风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储风箱和出风装置,所述储风箱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和卡槽之间焊接有弹簧,储风箱的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风箱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出风装置的设计,在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的作用下,使得风力从两个方向在出风管内进行螺旋冲撞,达到更好的湍流效果,在万向管的设计下,使得该装置输出风力的范围更大,通过卡接槽和卡接杆的设计,使得该装置便于拆卸维护,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性,通过卡块、锁扣和支杆的设计,使得该装置进一步便于拆卸维护,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
,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如单体机,VRV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现有的大部分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在进行工作时,结构复杂不易拆卸维护,且没有很好的起到湍流效果,风力输送方向单一,使得房间内的冷暖气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包括装置本体和出风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储风箱和出风装置;所述储风箱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和卡槽之间焊接有弹簧,储风箱的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风箱门;所述风箱门的底端导通开设有配合出风装置使用的导风口,所述风箱门的底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卡接有活动板,所述风箱门远离铰链的一端底面焊接有按钮座,所述按钮座内卡接有按钮,所述按钮的顶端焊接有贯穿风箱门并延伸至卡槽内配合卡块使用的支杆,所述风箱门的顶端焊接有位于支杆两个竖直端之间的锁扣;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外表壁上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所述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还通过导风口与风箱门导通连接,所述出风管的底端设置有万向管,所述万向管的底端设置有导流罩。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和储风箱之间导通连接有进风口。优选的,所述卡接槽和活动板之间焊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卡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关于卡槽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共设置有四个,且相邻的两个出风装置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关于出风管的中心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该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通过出风装置的设计,在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的作用下,使得风力从两个方向在出风管内进行螺旋冲撞,达到了更好的湍流效果,在万向管的设计下,使得该装置可以输出风力的范围更大。2、本技术中,该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通过卡接槽和卡接杆的设计,使得该装置便于拆卸维护,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性。3、本技术中,该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通过卡块、锁扣和支杆的设计,使得该装置进一步便于拆卸维护,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出风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A区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卡接槽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B区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的锁扣立体图。图例说明:1、装置本体;2、导风口;3、进风口;4、储风箱;5、风箱门;6、出风装置;61、第一导风管;62、第二导风管;63、出风管;64、万向管;65、导流罩;7、活动板;8、锁扣;9、卡槽;10、卡块;11、支杆;12、按钮;13、按钮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7,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和出风装置6,装置本体1包括储风箱4和出风装置6;储风箱4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卡槽9,卡槽9内卡接有卡块10,卡块10和卡槽9之间焊接有弹簧,储风箱4的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风箱门5;风箱门5的底端导通开设有配合出风装置6使用的导风口2,风箱门5的底端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内卡接有活动板7,风箱门5远离铰链的一端底面焊接有按钮座13,按钮座13内卡接有按钮12,按钮12的顶端焊接有贯穿风箱门5并延伸至卡槽9内配合卡块10使用的支杆11,风箱门5的顶端焊接有位于支杆11两个竖直端之间的锁扣8;出风装置6包括出风管63,出风管63的外表壁上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还通过导风口2与风箱门5导通连接,出风管6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管64,万向管64的底端设置有导流罩65。装置本体1和储风箱4之间导通连接有进风口3。卡接槽和活动板7之间焊接有弹簧。卡块10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卡块10关于卡槽9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出风装置6共设置有四个,且相邻的两个出风装置6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关于出风管63的中心对称。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的顶端焊接有配合卡接槽使用的卡接杆。储风箱4的开口处设置有滤尘网。工作原理:该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进行使用时,通过调整64万向管的方向,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大范围的输出风力,通过空调向进风口3传输风力,此时风力在储风箱4内向若干个导风口2进行分配,使得导风口2向出风装置6内传输风力,在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的作用下,使得风力呈螺旋状导流进出风管63内形成更好的湍流风力,此时湍流风力通过万向管64和导流罩65向房间内输出风力。该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和出风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储风箱(4)和出风装置(6);/n所述储风箱(4)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内卡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和卡槽(9)之间焊接有弹簧,储风箱(4)的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风箱门(5);/n所述风箱门(5)的底端导通开设有配合出风装置(6)使用的导风口(2),所述风箱门(5)的底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卡接有活动板(7),所述风箱门(5)远离铰链的一端底面焊接有按钮座(13),所述按钮座(13)内卡接有按钮(12),所述按钮(12)的顶端焊接有贯穿风箱门(5)并延伸至卡槽(9)内配合卡块(10)使用的支杆(11),所述风箱门(5)的顶端焊接有位于支杆(11)两个竖直端之间的锁扣(8);/n所述出风装置(6)包括出风管(63),所述出风管(63)的外表壁上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所述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还通过导风口(2)与风箱门(5)导通连接,所述出风管(63)的底端设置有万向管(64),所述万向管(64)的底端设置有导流罩(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空调湍流混合出风口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和出风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储风箱(4)和出风装置(6);
所述储风箱(4)的一侧壁内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内卡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和卡槽(9)之间焊接有弹簧,储风箱(4)的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风箱门(5);
所述风箱门(5)的底端导通开设有配合出风装置(6)使用的导风口(2),所述风箱门(5)的底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卡接有活动板(7),所述风箱门(5)远离铰链的一端底面焊接有按钮座(13),所述按钮座(13)内卡接有按钮(12),所述按钮(12)的顶端焊接有贯穿风箱门(5)并延伸至卡槽(9)内配合卡块(10)使用的支杆(11),所述风箱门(5)的顶端焊接有位于支杆(11)两个竖直端之间的锁扣(8);
所述出风装置(6)包括出风管(63),所述出风管(63)的外表壁上分别导通连接有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所述第一导风管(61)和第二导风管(62)还通过导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孟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佰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