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64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包括风箱主体以及多个与所述风箱主体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风箱主体包括上箱和下箱,所述上箱设有连接筒,所述下箱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出风口,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通过加厚至3倍或是3倍以上的风箱主体使该风箱具有结构简单、风阻小、出风更均匀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
本技术涉及新风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住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室内恒温、恒压、恒湿和恒氧等需求,业主往往会安装新风系统。由于有着通风置换率高、维护方便、施工难度低等优点,目前市面上最普及的是地送顶回的新风系统。但为了降低地板垫层的高度,地送顶回的新风系统往往采用扁管送风。根据经验和CFD模拟,在相同截面积和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扁直管的沿程阻力几乎是圆直管的2倍,所以地送顶回的新风系统往往阻力比较大。请参见图1,公开号为CN201621096405.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板新风分风箱,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设有与现有送风管相连通的进风口以及若干分风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管口上设有由固定在分风管口上的铰接轴和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的阀门板构成的阀门,所述阀门板位于铰接轴一侧并朝向机箱内的侧面上制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滑块;所述机箱内设有与每个阀门对应的一个电磁阀、支撑轴和三角臂,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机箱上且其伸出端朝向阀门板设置,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机箱上且其位于电磁阀和阀门板之间,所述三角臂的前端、中端和后端顶点依次与电磁阀伸出端、支撑轴和滑块铰接固定。现有技术的分风箱存在风阻较大、出风均匀性较差、检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阻小、出风更均匀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为达上述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包括风箱主体以及多个与所述风箱主体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风箱主体包括上箱和下箱,所述上箱设有连接筒,所述下箱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出风口,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圆形,所述出风口为扁管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连接件厚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下箱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出风口为胶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地送风分风箱还包括与所述上箱铰接的检修盖,所述上箱设有与所述检修盖对应的检修口,所述检修盖与所述检修口为卡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修盖与所述检修口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为上小下大的筒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主体为注塑成型。在本技术中,通过加厚至3倍或是3倍以上的风箱主体使该风箱具有结构简单、风阻小、出风更均匀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地板新风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图2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的爆炸示意图。图4所示图2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的剖切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的剖切示意图。图6所示图5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见图2、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包括风箱主体a以及多个与风箱主体a连接的连接件2,风箱主体a包括上箱3和下箱4,上箱3设有连接筒32,连接筒32为上小下大的筒状结构,连接筒32设有进风口31,下箱4设有多个用于连接连接件2的出风口41。风箱主体a的厚度是出风口41的高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风箱主体a的厚度是连接件2厚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进风口31为圆形,出风口41为扁管状。出风口41位于下箱4的底部,出风口41位于远离进风口31的两侧。连接件2的一端为插接端21,插接端21与出风口41为胶接。请参见图4,该风箱还包括与上箱3铰接的检修盖5,上箱3设有与检修盖5对应的检修口33,检修盖5与检修口33为卡扣连接。检修盖5与检修口3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1。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上箱3与下箱4通过胶接或卡扣连接固定,再固定多个连接件2,使插接端21与出风口41胶接固定,最后分别将新风机出来的圆管与进风口31连接,将连接件2与出风的扁管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新风通过进风口31进入风箱主体a内,由于风箱主体a厚度较厚,进风口31正对的底面静压较小,产生的逆压梯度也较小,从而避免产生剧烈的二次流现象,减小损失,最后新风通过位于底部的出风口41均匀分散。采用加厚的策略,以缓解二次流现象,通过CFD模拟,风箱主体a的厚度加厚到扁管厚度的3倍,各出口的功耗之和达到收敛的最小值。同时风箱主体a内部得到充分的散风,使得出风的均匀性较好。通过CFD模拟,用各出风口41的流量的离散系数表征其出风均匀性,模拟结果也是加厚至3倍达到一个收敛的最小值。请参见图5、图6,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出风口41设有第二密封圈42,连接件2与出风口41通过第二密封圈42密封连接。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的方式,相比第一实施例的胶接,安装更为方便。本技术中,通过加厚的风箱主体a和检修盖5,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方便检修。本技术中,通过加厚至3倍或是3倍以上的风箱主体a使该风箱具有结构简单、风阻小、出风更均匀的有益效果。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包括风箱主体以及多个与所述风箱主体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主体包括上箱和下箱,所述上箱设有连接筒,所述下箱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出风口,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包括风箱主体以及多个与所述风箱主体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主体包括上箱和下箱,所述上箱设有连接筒,所述下箱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出风口,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圆形,所述出风口为扁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主体的厚度是所述连接件厚度的3倍或是3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下箱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送风分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荣飞范卫华方升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