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及线圈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324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8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及线圈检测方法;线圈用光源检测,包括上摄像组件和下摄像组件;上摄像组件包括第一相机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顶光源和背光源,顶光源和背光源上下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可容纳线圈的间隙,第一相机镜头朝下设置,且可拍摄到位于顶光源和背光源之间的线圈;顶光源具有均匀的光场;下摄像组件包括第二相机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紫外光源,第二相机镜头朝上设置,且能拍摄到位于紫外光源上方的线圈。线圈检测方法,包括采用背光源、顶光源以及紫外光源分步对线圈进行检测。本申请可以将线圈的细节更加全面和清晰的展现出来,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线圈进行检测,提高了线圈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线圈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及线圈检测方法
本申请涉及线圈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及线圈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原理为:在无线充电器中设置发射线圈;相对应的,在被充电设备中设置接收线圈。发射线圈在电流激励下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其转变为电流,使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因此线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无线充电器的质量。故而,线圈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相关技术中,对线圈的检测方式如下:采用位于线圈上方的光源对线圈进行照射,将其照亮。之后再用相机对线圈进行拍摄。通过电脑对相机拍摄的线圈照片和标准线圈照片进行比对,从而检测线圈轮廓、铜线的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仅仅用上方光源将线圈照亮而进行拍摄比对,无法对线圈的细节结构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检测。尤其是对具有焊锡或涂胶等的线圈,相关技术的方法所拍摄的照片难以对焊锡和涂胶等特征反映清晰,导致检测不全面,检测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线圈检测更加全面,并提高检测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及线圈检测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包括上摄像组件和下摄像组件;所述上摄像组件包括第一相机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顶光源和背光源,所述顶光源和背光源上下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可容纳线圈的间隙,所述第一相机镜头朝下设置,且可拍摄到位于顶光源和背光源之间的线圈;所述顶光源向下发射光线,且其具有均匀的光场;所述背光源向上发射光线;所述下摄像组件包括第二相机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紫外光源,所述第二相机镜头朝上设置,且能拍摄到位于紫外光源上方的线圈;所述紫外光源向上发射光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光源的照射,能够更加清晰的使线圈的轮廓以及线圈铜线的位置凸显出来,提高了拍摄的精度。具有均匀光场的顶光源的照射,在照亮线圈焊锡的同时,减少了焊锡的反光现象,提高了拍摄的清晰度,减少了误差。紫外光源的照射,使含有荧光粉的涂胶带能够明显的展现,提高了检测的直观性和准确性。通过上述各个光源的配合,加之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的配合拍摄,可以更加全面、清晰的展现线圈的细节,从而使线圈的检测更加全面,检测效果更好,检测准确性更高。可选的,所述顶光源为环形无影灯或碗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无影灯和碗灯均具有均匀的光场,可以发出均匀柔和的光,从而在照亮焊锡的同时减少焊锡的反光。可选的,所述顶光源为环形无影灯,其包括第一围圈、第一底板、第一PCB板、第一贴片LED以及第一漫反射板;所述第一围圈为指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为环形板结构,所述第一漫反射板为指环形结构,且其一端具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环形折边,所述第一环形折边呈弧形翻折;所述第一围圈、第一底板以及第一漫反射板三者同轴设置,且第一漫反射板的自由端与第一底板相连接,第一围圈环绕在第一漫反射板外侧,其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折边连接;所述第一PCB板为环形板结构,且同轴设置在第一围圈与第一漫反射板之间;所述第一贴片LED设置多个,且呈阵列状连接在第一PCB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建了环形无影光源。第一漫反射板整体圆滑而无明显折角,加之第一贴片LED的使用,使环形无影光源的光场均匀,所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从而可以减小被照射物体的反光现象。可选的,所述背光源包括外壳、第二底板、第二PCB板、第二贴片LED、第二漫反射板以及第三漫反射板;所述外壳为框形结构,所述第二底板盖合在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二漫反射板盖合在外壳的另一侧;所述第二PCB板安装在外壳内临近于第二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贴片LED设置多个,且呈阵列状连接在第二PCB板远离第二底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三漫反射板安装在外壳内临近第二漫反射板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建了背光源。采用背光源照射,第二贴片LED发出的光线通过漫反射板发射出去,使被照射的线圈轮廓更加清晰。可选的,所述第三漫反射板远离第二漫反射板的一侧表面连接有两层平行光栅膜,两层所述平行光栅膜的光栅纵横交叉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平行光栅膜的光栅形成井字形,这样使原本向各个方向出光的光路变为基本向垂直于平行光栅膜方向单一出光的光路,从而被照射的线圈的轮廓更加锐利,检测精度更高。可选的,所述紫外光源包括第二围圈、第三底板、第三PCB板、紫外灯以及第四漫反射板;所述第二围圈为指环形结构,所述第三PCB板为喇叭口形结构,所述第三底板为环形板结构,其一侧表面同轴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外环面为柱面,内环面为锥面;所述第二围圈、第三底板以及第三PCB板三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围圈套接在环形凸台的外环面上,且其一端与第三底板相接,所述第三PCB板安装在环形凸台的内环面内;所述第四漫反射板为喇叭口形结构,且同轴设置于第三PCB板内,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四漫反射板大口端具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环形折边,且第二环形折边与第二围圈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紫外灯设置多个,且呈阵列状连接在第三PCB板上,所述紫外灯均位于第三PCB板和第四漫反射板之间的间隙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建了紫外光源。通过紫外光的照射,可使含有荧光粉的涂胶带更容易显现。可选的,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的镜头均为远心镜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震动或不对称外力的长期影响造成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可选的,还包括分别固定上摄像组件和下摄像组件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第一相机、顶光源、背光源、第二相机以及紫外光源均通过连接架连接在对应的支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相机、顶光源、背光源、第二相机以及紫外光源被稳定地固定了下来,有利于提高检测的效果。可选的,还包括线圈输送组件,其包括转动台以及透明板;所述转动台水平设置,且其边缘处设置通槽,所述透明板水平嵌在通槽中,用于承托线圈;通过所述转动台的转动,透明板可被分别转到所述顶光源和背光源之间以及所述紫外光源之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线圈自动且准确的检测上料,使检测更加方便和准确。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圈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线圈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线圈置于第一相机和背光源之间,开启背光源,第一相机在背光源配合下向下对线圈进行拍摄,并与标准样照片比对,以检测线圈的内外径以及所连接的铜线;将线圈置于第一相机和顶光源之间,开启顶光源,第一相机在顶光源配合下向下对线圈进行拍摄,并与标准样照片比对,以检测线圈上的焊锡;将线圈置于紫外光源之上,开启紫外光源,第二相机在紫外光源配合下向上对线圈进行拍摄,并与标准样照片比对,以检测线圈上的涂胶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背光源对线圈的内外径以及所连接的铜线进行检测。采用顶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摄像组件(1)和下摄像组件(2);/n所述上摄像组件(1)包括第一相机(11)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所述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上下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可容纳线圈(5)的间隙,所述第一相机(11)镜头朝下设置,且可拍摄到位于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之间的线圈(5);所述顶光源(12)向下发射光线,且其具有均匀的光场;所述背光源(13)向上发射光线;/n所述下摄像组件(2)包括第二相机(21)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紫外光源(22),所述第二相机(21)镜头朝上设置,且能拍摄到位于紫外光源(22)上方的线圈(5);所述紫外光源(22)向上发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摄像组件(1)和下摄像组件(2);
所述上摄像组件(1)包括第一相机(11)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所述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上下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可容纳线圈(5)的间隙,所述第一相机(11)镜头朝下设置,且可拍摄到位于顶光源(12)和背光源(13)之间的线圈(5);所述顶光源(12)向下发射光线,且其具有均匀的光场;所述背光源(13)向上发射光线;
所述下摄像组件(2)包括第二相机(21)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紫外光源(22),所述第二相机(21)镜头朝上设置,且能拍摄到位于紫外光源(22)上方的线圈(5);所述紫外光源(22)向上发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光源(12)为环形无影灯或碗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光源(12)为环形无影灯,其包括第一围圈(121)、第一底板(122)、第一PCB板(123)、第一贴片LED(124)以及第一漫反射板(125);
所述第一围圈(121)为指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122)为环形板结构,所述第一漫反射板(125)为指环形结构,且其一端具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环形折边(1251),所述第一环形折边(1251)呈弧形翻折;所述第一围圈(121)、第一底板(122)以及第一漫反射板(125)三者同轴设置,且第一漫反射板(125)的自由端与第一底板(122)相连接,第一围圈(121)环绕在第一漫反射板(125)外侧,其一端与第一底板(1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折边(1251)连接;
所述第一PCB板(123)为环形板结构,且同轴设置在第一围圈(121)与第一漫反射板(125)之间;所述第一贴片LED(124)设置多个,且呈阵列状连接在第一PCB板(123)远离第一底板(122)的一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13)包括外壳(131)、第二底板(132)、第二PCB板(133)、第二贴片LED(134)、第二漫反射板(135)以及第三漫反射板(136);
所述外壳(131)为框形结构,所述第二底板(132)盖合在外壳(131)的一侧,所述第二漫反射板(135)盖合在外壳(131)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PCB板(133)安装在外壳(131)内临近于第二底板(132)的一侧,所述第二贴片LED(134)设置多个,且呈阵列状连接在第二PCB板(133)远离第二底板(132)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第三漫反射板(136)安装在外壳(131)内临近第二漫反射板(135)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用光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漫反射板(136)远离第二漫反射板(135)的一侧表面连接有两层平行光栅膜(137),两层所述平行光栅膜(137)的光栅纵横交叉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洛尼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