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296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4
本公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热水输送单元、热水供水管路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热盘,热盘的入口通过热水供水管路与热水输送单元连通,热水供水管路设置有第一阀门;冷水输送单元、冷水供水管路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盘,冷盘的入口通过冷水供水管路与冷水输送单元连通,冷水供水管路设置有第三阀门;供水连通管路,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一端与热水供水管路连通且位于第一阀门的后方,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与冷水供水管路连通并位于第三阀门的后方,且供水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五阀门。该换热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制冷或者制热能力,进而能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
本公开涉及中央空调
,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显示终端用玻璃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的精密程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尤其是玻璃通道、玻璃成型等区域的温度更是重中之重。温度控制是显示终端用玻璃生产线的最关键因素,各项控制温度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的好坏;尤其是关键区域温度参数对玻璃通道流量控制、玻璃品质调整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简言之,环境温度的稳定受控是产品品质稳定的基础。为保证终端显示用玻璃整个产线在生产过程中有稳定的外界温度环境,生产线中的关键区域均配备了单独的中央空调,如池炉、通道、成型、热切、半包等工序所在区域,以及各工序的电气控制柜放置室等区域。以上关键区域环境控制温度要求的控制范围为±5℃。但随着季节变化、昼夜温差、设备老化等各种干扰因子严重的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或者制热能力,进而影响中央空调系统对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从而造成生产车间内环境温度无法得到保证,一旦造成通道、成型等关键区域现场温度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就会严重的影响整条玻璃生产线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产线工艺波动或者产品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该换热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制冷或者制热能力,进而能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热水输送单元、热水供水管路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热盘,所述热盘的入口通过所述热水供水管路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热水供水管路设置有第一阀门;冷水输送单元、冷水供水管路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盘,所述冷盘的入口通过所述冷水供水管路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冷水供水管路设置有第三阀门;供水连通管路,所述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后方,所述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三阀门的后方,且所述供水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五阀门。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热水回水管路,所述热盘的出口通过所述热水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热水回水管路设置有第二阀门;冷水回水管路,所述冷盘的出口通过所述冷水回水管路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冷水回水管路设置有第四阀门;回水连通管路,所述回水连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二阀门的前方,所述回水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四阀门的前方,且所述回水连通管路设置有第六阀门。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动执行器、第二电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用于对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以及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设置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或所述热水回水管路,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设置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或所述冷水回水管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的开度。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所述第七阀门设置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二阀门的前方,所述第八阀门设置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并位于所述第四阀门的前方;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设置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回水连通管路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的后方;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设置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并位于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所述回水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八阀门的前方。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热水回水旁通管路以及冷水回水旁通管路,所述热水回水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旁通阀,所述冷水回水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旁通阀;所述热水回水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七阀门的前方,所述热水回水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冷水回水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八阀门的前方,所述冷水回水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连通。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九阀门和所述第一过滤器均设置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并均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后方,且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之间;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并均位于所述第三阀门的后方,且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之间。可选地,所述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前方,所述供水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十阀门的后方。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热水供水旁通管路和冷水供水旁通管路,所述热水供水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三旁通阀,所述冷水供水旁通管路设置有第四旁通阀;所述热水供水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九阀门的后方,所述热水供水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连通;所述冷水供水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第十阀门的后方,所述冷水供水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连通。可选地,所述热水输送单元包括第一水箱、以及均设置于该第一水箱内的第一泵送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水箱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第一泵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热水供水管路泵送至所述热盘和/或所述冷盘;所述冷水输送单元包括第二水箱、以及均设置于该第二水箱内的第二泵送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水箱上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泵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冷水供水管路泵送至所述热盘和/或所述冷盘。本公开另外还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所述中央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的换热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供水连通管路连通热水供水管路和冷水供水管路,热水供水管路中的热水在流向热盘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该供水连通管路流向冷水供水管路进而流向冷盘;或者,冷水供水管路中的冷水在流向冷盘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该供水连通管路流向热水供水管路进而流向热盘。在进行制热时,冷盘通过上述的供水连通管路通入热水,与热盘均用来制热,提高了该换热系统的制热能力;在进行制冷时,热盘通过上述的供水连通管路通入冷水,与冷盘均用于制冷,提高了该换热系统的制冷能力。本公开的换热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换热系统的设备,在尽可能减少设备增加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因生产现场工艺需要、设计时考虑不周、季节变化、或设备老化严重等原因造成换热系统制冷或者制热能力的下降、进而对环境温度控制能力下降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换热系统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水平,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实现了控制区域内温度的长期稳定,为长期稳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n热水输送单元(10)、热水供水管路(11)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热盘(13),所述热盘(13)的入口通过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10)连通,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设置有第一阀门(111);/n冷水输送单元(20)、冷水供水管路(21)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盘(23),所述冷盘(23)的入口通过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20)连通,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设置有第三阀门(211);/n供水连通管路(30),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1)的后方,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三阀门(211)的后方,且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设置有第五阀门(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热水输送单元(10)、热水供水管路(11)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热盘(13),所述热盘(13)的入口通过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10)连通,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设置有第一阀门(111);
冷水输送单元(20)、冷水供水管路(21)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盘(23),所述冷盘(23)的入口通过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20)连通,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设置有第三阀门(211);
供水连通管路(30),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阀门(111)的后方,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三阀门(211)的后方,且所述供水连通管路(30)设置有第五阀门(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热水回水管路(12),所述热盘(13)的出口通过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与所述热水输送单元(10)连通,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设置有第二阀门(121);
冷水回水管路(22),所述冷盘(2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与所述冷水输送单元(20)连通,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设置有第四阀门(221);
回水连通管路(40),所述回水连通管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二阀门(121)的前方,所述回水连通管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连通并位于所述第四阀门(221)的前方,且所述回水连通管路(40)设置有第六阀门(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动执行器(50)、第二电动执行器(60)、控制器以及用于对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50)、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60)以及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50)设置于所述热水供水管路(11)或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60)设置于所述冷水供水管路(21)或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50)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60)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七阀门(14)和第八阀门(24),所述第七阀门(14)设置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并位于所述第二阀门(121)的前方,所述第八阀门(24)设置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并位于所述第四阀门(221)的前方;
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50)设置于所述热水回水管路(12)并位于所述第七阀门(14)和所述第二阀门(121)之间,所述回水连通管路(4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电动执行器(50)的后方;
所述第二电动执行器(60)设置于所述冷水回水管路(22)并位于所述第八阀门(24)和所述第四阀门(221)之间,所述回水连通管路(4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八阀门(24)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热水回水旁通管路(15)以及冷水回水旁通管路(25),所述热水回水旁通管路(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刘世充穆美强苏记华邱大战赵德振杨玉李文思黄志军郭景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