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87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漏软管,涉及橡胶软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软管本体,软管本体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软管本体包括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内层软管外圆面和外层软管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同轴线的连接软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软管本体中的外层外层软管发生破损并且刺破补漏胶存储橡胶囊时,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部的补漏胶水能够溢出,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发生形变,延伸弧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从卡槽中伸出,保证与连接软条之间的密封性,并配合补漏浇水的作用完成对破损位置的修补,简单高效,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自行进行,不需要停止作用,不影响软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漏软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软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漏软管。
技术介绍
在生产和生活中,软管由于种种原因时常发生刺破,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不变。目前在软管部位发生刺破时,传统的方法是停止使用,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断管,对管道接口进行石棉水泥打扣处理并进行养护,然而采用这种方法对软管管部进行补漏,花费时间多,操作不方便。管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管子进行弯折和缠绕,由于软管使用环境较为复杂表面容易沾染大量的灰尘、枯枝和碎石子,在收卷的过程中这些杂物会存在刺破软管的现象,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强力挤压导致软管破裂。上述破损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大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手动修补,且在修补过程中需要停止作业,控干软管内部的液体,不仅耽误正常的灌溉作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耗费时间长;修补时,只是简单在软管破损的外部粘贴部分胶带或焊接部分塑料软胶,且管子是在疲软状态下修补的,修补质量较差,不仅容易存在泄漏的问题,而且容易在水压不稳定时再次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漏软管,通过在破损时释放补漏胶并配合补漏扩张板对破损处进行密封,解决了现有的软管破损后不能自行修复,需要人工停止作业手动修复,降低工作效率,修复时间长,修复质量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所述软管本体包括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所述内层软管外圆面和外层软管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同轴线的连接软条;其中,所述内层软管外圆面、外层软管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之间形成补漏腔;所述补漏腔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所述补漏腔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外顶部和外层软管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所述补漏腔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底部和内层软管外圆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补漏扩张板;其中,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包括与内层软管同轴心的弧形基板,所述弧形基板两侧面沿径向开设有与弧形基板同长度的卡槽,所述卡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弧形基板同轴心的延伸弧板;其中,所述卡槽内底部和延伸弧板之间的位置沿弧形基板轴向等距设置有弹簧,所述卡槽内底部开设有与弹簧配合的限位孔。进一步地,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上、下表面均为与软管本体同轴心的圆弧面,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上圆弧面与第一补漏扩张板内表面接触,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下圆弧面与第二补漏扩张板外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部设置有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同轴心的弧形橡胶隔板,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腔由弧形橡胶隔板分隔成外补漏液存储腔和内补漏液存储腔。进一步地,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两端面固定有分别于外补漏液存储腔和内补漏液存储腔连通的补漏液流通管,所述补漏液流通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位于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一端的补漏液流通管作为为补漏液注入管,位于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另一端的补漏液流通管作为补漏液排出管。进一步地,所述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材质相同,所述连接软条材质与内层软管、外层软管材质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金属保护层为不锈钢金属丝编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基板和延伸弧板材质相同,所述弧形基板和延伸弧板均为弹性橡胶件,两所述延伸弧板弧形长度之和小于弧形基板弧形长度3mm-5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软管本体、补漏胶存储橡胶囊、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的组合使用,在软管本体中的外层外层软管发生破损并且刺破补漏胶存储橡胶囊时,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部的补漏胶水能够溢出,并且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发生形变,缺少补漏胶存储橡胶囊限位作用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发生形变,延伸弧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从卡槽中伸出,保证与连接软条之间的密封性,并配合补漏浇水的作用完成对破损位置的修补,简单高效,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自行进行,不需要停止作用,不影响软管的正常使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软管本体设置成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并在外层软管外界设置外侧金属保护层,能够有效提高软管本体的防穿刺和破损漏水的性能,并且在外层破损时依然能够使用,大大延长了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软管本体内部的补漏腔中设置补漏胶存储橡胶囊、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进一步争强软管本体抗穿刺的能力。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补漏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补漏扩张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弧形基板、卡槽、限位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补漏胶存储橡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软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外侧金属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软管本体,101-内层软管,102-外层软管,103-连接软条,104-补漏腔,2-外侧金属保护层,3-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01-弧形橡胶隔板,302-外补漏液存储腔,303-内补漏液存储腔,304-补漏液流通管,4-第一补漏扩张板,401-弧形基板,402-卡槽,403-延伸弧板,404-弹簧,405-限位孔,5-第二补漏扩张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软管本体1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1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2,软管本体1包括内层软管101和外层软管102,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101同轴线的连接软条103。其中,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外层软管102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103之间形成补漏腔104;补漏腔104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外顶部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4;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内底部和内层软管101外圆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补漏扩张板5;其中,第一补漏扩张板4和第二补漏扩张板5结构相同,在起到密封防漏作用的同时提高防穿刺效果。第一补漏扩张板4包括与内层软管101同轴心的弧形基板401,弧形基板401两侧面沿径向开设有与弧形基板401同长度的卡槽402,卡槽402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1)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n所述软管本体(1)包括内层软管(101)和外层软管(102),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101)同轴线的连接软条(103);/n其中,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外层软管(102)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103)之间形成补漏腔(104);/n所述补漏腔(104)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外顶部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4);/n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内底部和内层软管(101)外圆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补漏扩张板(5);/n其中,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和第二补漏扩张板(5)结构相同;/n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包括与内层软管(101)同轴心的弧形基板(401),所述弧形基板(401)两侧面沿径向开设有与弧形基板(401)同长度的卡槽(402),所述卡槽(402)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弧形基板(401)同轴心的延伸弧板(403);/n其中,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和延伸弧板(403)之间的位置沿弧形基板(401)轴向等距设置有弹簧(404),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开设有与弹簧(404)配合的限位孔(4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1)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本体(1)包括内层软管(101)和外层软管(102),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101)同轴线的连接软条(103);
其中,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外层软管(102)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103)之间形成补漏腔(104);
所述补漏腔(104)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外顶部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4);
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内底部和内层软管(101)外圆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补漏扩张板(5);
其中,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和第二补漏扩张板(5)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包括与内层软管(101)同轴心的弧形基板(401),所述弧形基板(401)两侧面沿径向开设有与弧形基板(401)同长度的卡槽(402),所述卡槽(402)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弧形基板(401)同轴心的延伸弧板(403);
其中,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和延伸弧板(403)之间的位置沿弧形基板(401)轴向等距设置有弹簧(404),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开设有与弹簧(404)配合的限位孔(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上、下表面均为与软管本体(1)同轴心的圆弧面;
其中,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上圆弧面与第一补漏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取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德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