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87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漏软管,涉及橡胶软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软管本体,软管本体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软管本体包括内层软管和外层软管,内层软管外圆面和外层软管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同轴线的连接软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软管本体中的外层外层软管发生破损并且刺破补漏胶存储橡胶囊时,补漏胶存储橡胶囊内部的补漏胶水能够溢出,第一补漏扩张板和第二补漏扩张板发生形变,延伸弧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从卡槽中伸出,保证与连接软条之间的密封性,并配合补漏浇水的作用完成对破损位置的修补,简单高效,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自行进行,不需要停止作用,不影响软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漏软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软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漏软管。
技术介绍
在生产和生活中,软管由于种种原因时常发生刺破,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不变。目前在软管部位发生刺破时,传统的方法是停止使用,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断管,对管道接口进行石棉水泥打扣处理并进行养护,然而采用这种方法对软管管部进行补漏,花费时间多,操作不方便。管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管子进行弯折和缠绕,由于软管使用环境较为复杂表面容易沾染大量的灰尘、枯枝和碎石子,在收卷的过程中这些杂物会存在刺破软管的现象,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强力挤压导致软管破裂。上述破损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大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手动修补,且在修补过程中需要停止作业,控干软管内部的液体,不仅耽误正常的灌溉作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耗费时间长;修补时,只是简单在软管破损的外部粘贴部分胶带或焊接部分塑料软胶,且管子是在疲软状态下修补的,修补质量较差,不仅容易存在泄漏的问题,而且容易在水压不稳定时再次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漏软管,通过在破损时释放补漏胶并配合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1)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n所述软管本体(1)包括内层软管(101)和外层软管(102),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101)同轴线的连接软条(103);/n其中,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外层软管(102)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103)之间形成补漏腔(104);/n所述补漏腔(104)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外顶部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与软管本体(1)同轴线的外侧金属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本体(1)包括内层软管(101)和外层软管(102),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与内层软管(101)同轴线的连接软条(103);
其中,所述内层软管(101)外圆面、外层软管(102)内壁和相邻两连接软条(103)之间形成补漏腔(104);
所述补漏腔(104)内部填充有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外顶部和外层软管(102)内壁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补漏扩张板(4);
所述补漏腔(104)内部且位于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内底部和内层软管(101)外圆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补漏扩张板(5);
其中,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和第二补漏扩张板(5)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补漏扩张板(4)包括与内层软管(101)同轴心的弧形基板(401),所述弧形基板(401)两侧面沿径向开设有与弧形基板(401)同长度的卡槽(402),所述卡槽(402)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弧形基板(401)同轴心的延伸弧板(403);
其中,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和延伸弧板(403)之间的位置沿弧形基板(401)轴向等距设置有弹簧(404),所述卡槽(402)内底部开设有与弹簧(404)配合的限位孔(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漏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上、下表面均为与软管本体(1)同轴心的圆弧面;
其中,所述补漏胶存储橡胶囊(3)上圆弧面与第一补漏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取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德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