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动带的横向段及用于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83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带与带轮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6)的横向段(10),所述传动带(6)包括一排安装在由多个相互嵌套的环组成的环件套叠组(9)上的这些横向段(10)。横向段(10)设有从其前表面(11)突出的突起(40),并在其后表面(12)上设有相应的腔(4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突起(40)与腔(41)之间沿传动带(6)的径向方向提供偏移,使得在传动带(6)中的一排横向段(10)中,这些横向段(10)将因突起(40)被迫插入腔(41)中而向后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传动带的横向段及用于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横向段,其旨在作为用于具有两个带轮和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的一部分。这种传动带从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2015/063132A1中已知,并且包括一排金属横向段,所述横向段分别安装在多个相互嵌套的连续金属带、即扁平且薄的环件上。横向段限定出用于容纳并限制环件套叠组的相应周向区段的槽,同时使得横向段能够沿着环件套叠组的周向移动。这种特定类型的传动带也被称为推式传动带或推带。
技术介绍
在以下描述中,轴向、径向和周向相对于传动带在变速器之外以圆形方式放置时的情况而限定。此外,横向段的厚度尺寸在传动带的周向上限定,横向部件的高度尺寸在所述径向上限定,且横向段的宽度尺寸在所述轴向上限定。现有横向段均包括基底部分、中间部分和顶部部分。横向段的中间部分在径向上延伸,从而将横向段的所述基底部分和顶部部分相互连接。在横向段的基底部分与顶部部分之间并且在其中间部分的任一侧上,限定出相应的槽,以用于容纳传动带的相应的环件套叠组。在每个槽处,其径向朝外的底部表面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接触并支撑环件套叠组。槽的与横向段的基底部分相关联的这些底部表面在下文中被称为支承表面。在传动带的成排横向段中,横向段的前主体表面(面向带转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抵靠所述行中的相应在前的横向段的后主体表面(相对于带转动方向向后)的至少一部分,而横向部件的后主体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抵靠相应随后的横向段的前主体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横向段的这些前后主体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前主体表面包括轴向延伸的凸弯曲表面部分。该弯曲表面部分将前主体表面分成相对于彼此以一角度(倾斜地)定向的径向靠外表面部分和径向靠内表面部分。传动带中的邻靠横向段能够相对于彼此倾斜,同时在这种弯曲表面部分处保持相互接触,这种弯曲表面部分在下文中称为倾斜边缘,但在现有技术中也称为摆动边缘。倾斜边缘使得传动带的成排横向段能够遵循环件套叠组的由传动带轮施加的局部弯曲。横向段还设有从其前主体表面凸出的突起、即柱头,并设有在其后主体表面凹入的腔、即孔。在传动带的一排横向段中,所述随后的横向段的突起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在前的横向段的腔中,从而防止相邻横向段在垂直于传动带的周向方向的平面内的单独移位,或至少将所述单独移位限于柱头在腔内的游隙。通常,突起和腔的整体形状相似,例如大体上(predominantly)为圆柱形,并有轻微的锥度、即窄缩。但是,由于突起要被接收在腔中,所以突起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比腔小,使得在传动带中,突起的外周和腔的内周之间在每个方向上都存在间隙。特别是在其大体上为圆柱形的情况下,突起的高度和直径小于腔的深度和直径。关于突起在腔内的这种间隙,JP2000-179626A教导,为了抑制磨损,在该突起的底侧处与在其顶侧处相比设置较小的间隙。特别是在其大体上为圆柱形的情况下,这种间隙设定通过将突起在横向段上定位成在一定程度上比腔低来实现,由此突起的中心线相对于腔的中心线径向向内地定位。为了完整起见,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所考虑的传动带类型的替代设计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从国际专利公开WO2018/210456-A1已知。该替代的传动带设计仅包括位于每个横向段的单个中央开口中的单个环件套叠组。该中央开口向传动带的径向外侧敞开,并进而由横向段的基底部分和相应地从基底部分的相应一侧径向向外延伸的两个柱状部分限定在它们之间。另外,该类型的横向段通常也设有上述的突起-腔对,该突起-腔对在基底部分中居中地设置和/或在两个的情况下在每个柱状部分中各设有一个。在这些已知的传动带的运行过程中,从其在传动中的转动方向看,当一个相对在前的横向段从传动带的位于带轮之间的直线轨迹部分进入传动带的在带轮上的弯曲轨迹部分时,它相对于一个随后的横向段转动。特别是,在所述弯曲轨迹部分中,横向段以倾斜角α相互定向,该倾斜角α由弯曲轨迹部分的曲率半径Rr和横向段的厚度t确定——或者至少可估计如下:α[deg]=(180·t)/(π·Rr)(1)在两个相继的横向段的这种相对转动的定向中,两个相继的横向段可在随后的横向段的倾斜边缘处保持相互接触。由于该倾斜边缘由凸形弯曲部而不是尖角式边缘限定,因此可以从几何学上推导出,当相继的横向段相对于彼此转动时,在前的横向段不仅在随后的横向段的倾斜边缘上滚离,而且还在这种倾斜边缘上沿径向向外滑动。虽然这种径向滑动在理论上会引起倾斜边缘的一些磨损以及一些带内摩擦损失,但实际上,这些影响只是极小的。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这种径向滑动而发生了另一种以前未被注意到的影响。即,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是观察到,通过减少这种径向滑动,横向段和带轮之间的摩擦在其转动方向上、即切向上也出人意料地增大。这种将另外的效果当然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使变速器能够传递较高的扭矩,或者以在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较小的法向力运行。根据本专利技术,减少横向段的所述径向滑动的有利方法是将这些横向段在传动带的直线轨迹部分中相互布置在相对于其环件套叠组向后倾斜的位置中,通过将突起在横向段上定位地较低,低到足以使得突起的径向内侧、即底侧定位在腔的径向内侧的径向向内处、即下方。通过这种措施,即使在其他情况下在带轮之间沿直线行进时,由于突起被迫插入(位于较高处的)腔中,横向段在传动带中的成排横向段中向后倾斜。由此,横向段以这种向后倾斜的定向进入带轮,从而有利地减少其径向滑动和/或有利地增加其与带轮的沿切向方向的摩擦。横向段的所述向后倾斜的另一效果是,有利地降低了(多达减10dB)由变速器中的传动带的运行产生的噪音,特别是由横向段依次与带轮接触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的该意料之外但非常有利的附带效果可归因于下述情况,即与基本上垂直于环件套叠组定向、即当进入带轮时相对于带轮而言径向地定向使得两者之间的初始接触更加猝发(instantaneous)的横向段相比,向后倾斜的横向段更平缓地进入带轮。具体地说,在所述突起和腔大体上(大致/基本上)为圆柱形的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突起的中心线相对于腔的中心线以大于突起与腔之间的径向间隙的量CLO径向向内地定位。该径向间隙可近似为用腔的(内)直径Dh和突起的(外)直径Dp之差的一半,从而所需的中心线偏移量CLO定义如下:CLO>0.5·(Dh-Dp)(2)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腔和突起通常是极低程度地窄缩,即略呈圆锥状,所以腔的直径Dh和突起的直径Dp相应地在垂直于横向段的后主体表面在前主体表面的等距离处进行比较。通过根据式(2)的中心线偏移量CLO,当进入带轮上的弯曲轨迹部分时,横向段以倾斜角β相对于径向方向向后倾斜,所述倾斜角β被确定——或至少可估计——如下。β=arctan((CLO-0.5·(Dh-Dp))/t)(3)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对这种倾斜角β限定上界和下界如下:(180·t)/(π·Rmax)≤β[deg]≤(180·t)/(π·Rmin)(4)其中,Rmin代表在变速器中出现的传动带的弯曲轨迹部分的最小半径,Rmax代表其最大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传动带(6)的横向段(10),所述传动带(6)设有由多个相互嵌装的带组成的环件套叠组(9)和可移动地呈一排布置在环件套叠组(9)上的多个横向段(10),所述横向段(10)限界出用于容纳环件套叠组(9)的槽(33),所述槽(33)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由横向段(10)的基底部分(13)的用于支撑环件套叠组(9)的径向内侧的支承表面(42)限定,所述横向段(10)还包括在并入传动带(6)中时相对于环件套叠组(9)径向向外地定位的部分(15;17),在所述部分(15;17)中,突起(40)设置在横向段(10)的前表面(11)上,腔(41)设置横向段(10)的相反地定位的后表面(12)上,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腔(41)在后表面(12)上的位置,突起(40)在前表面(11)上径向向内地定位,使得突起(40)的径向内侧相对于腔(41)的径向内侧而言径向向内地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0 NL 10435011.一种用于传动带(6)的横向段(10),所述传动带(6)设有由多个相互嵌装的带组成的环件套叠组(9)和可移动地呈一排布置在环件套叠组(9)上的多个横向段(10),所述横向段(10)限界出用于容纳环件套叠组(9)的槽(33),所述槽(33)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由横向段(10)的基底部分(13)的用于支撑环件套叠组(9)的径向内侧的支承表面(42)限定,所述横向段(10)还包括在并入传动带(6)中时相对于环件套叠组(9)径向向外地定位的部分(15;17),在所述部分(15;17)中,突起(40)设置在横向段(10)的前表面(11)上,腔(41)设置横向段(10)的相反地定位的后表面(12)上,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腔(41)在后表面(12)上的位置,突起(40)在前表面(11)上径向向内地定位,使得突起(40)的径向内侧相对于腔(41)的径向内侧而言径向向内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段(10),其特征在于,横向段(10)的突起(40)和腔(41)具有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形状,其中,突起(40)的外直径小于腔(41)的内直径,突起(40)的中心线(CA40)相对于腔(41)的中心线(CA41)径向向内地定位,使得突起(40)的中心线(CA40)与腔(41)的中心线(CA41)之间在径向方向上的相互间距大于突起(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J·M·万德米尔M·格罗纳R·P·M·范霍克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