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658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挂耳、第二挂耳以及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固定板安装在桥架上,第一挂耳与第二挂耳均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挂耳靠近第二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震垫,第二挂耳靠近第一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将立柱夹持在中间。该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轿架拉杆挂耳与立柱本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而导致安装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521127042.8的电梯轿厢立柱,该立柱包括:横截面为U型的立柱本体,立柱本体的中间板上端开设有U型缺口,中间板的下端部开设有方形孔,中间板上于方形孔边缘固定有n型安全钳挡板,中间板上于方形孔下方设有安全钳连接孔,中间板上于安全钳连接孔下方设有电梯导靴连接孔,两侧板中部外侧均焊接有轿架拉杆挂耳,两侧板中部均开设有轿架撞弓连接孔,两侧板的两端均开设有梁连接孔。该立柱存在的缺点为:立柱本体中部通过轿架拉杆挂耳与轿架拉杆挂耳连接,放置了轿厢相对立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于轿架拉杆挂耳与立柱本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导致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轿架拉杆挂耳与立柱本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而导致安装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挂耳、第二挂耳以及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固定板安装在桥架上,第一挂耳与第二挂耳均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挂耳靠近第二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震垫,第二挂耳靠近第一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将立柱夹持在中间。优选的是,第一减震垫和第一挂耳被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带帽端位于第一减震垫靠近第二挂耳一侧,第一螺栓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第一螺帽位于第一挂耳背离第一减震垫一侧;第二减震垫和第二挂耳被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栓带帽端位于第二减震垫靠近第一挂耳一侧,第二螺栓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第二螺帽位于第二挂耳背离第二减震垫一侧。优选的是,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螺栓,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均通过第三螺栓与固定板连接。优选的是,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螺栓以及限位杆,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均延伸有伸入至固定板内的第一插脚,第一插脚内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为T型结构,限位杆能相对第一插脚在与第一插脚插入到固定板内的方向上运动,固定板侧面插入有第四螺栓,第四螺栓与固定板螺纹拦截,第四螺栓用于将限位杆插入至固定板内开设的限位孔内。优选的是,连接组件包括:第五螺栓、圆锥头、紧贴块、插杆以及弹簧,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均延伸有伸入至固定板内的第二插脚,第二插脚开设有插孔,固定板开设有位于两第二插脚之间的安装腔,每一插孔均供一插杆一端插入,每一插杆另一端均固定至位于安装腔内的紧贴块,紧贴块连接至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安装腔内壁,两紧贴块与一圆锥头紧贴,圆锥头底面固定至第五螺栓一端,第五螺栓另一端从固定板侧面穿出,在弹簧弹力下能保持插杆与插孔脱离。优选的是,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为L型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固定板为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不需要再焊接在立柱上,实现通过旋转螺旋即可实现安装,方便了现场安装,同时也保证了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阻挡立柱相对轿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基本功能能够实现。再者,为了避免因升降过程中轿厢相对立柱轻微移动而导致立柱与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碰撞而导致震动较大,因此设计了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达到了减震的效果。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3中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固定板1、第一挂耳2、第一插脚21、第二插脚22、第二挂耳3、第一减震垫4、第二减震垫5、第一螺栓61、第一螺帽62、第二螺栓63、第三螺栓71、第四螺栓72、限位杆73、第五螺栓74、圆锥头75、紧贴块76、插杆77、弹簧7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第一挂耳2、第二挂耳3以及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固定板1安装在桥架上,第一挂耳2与第二挂耳3均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板1可拆卸连接,第一挂耳2靠近第二挂耳3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震垫4,第二挂耳3靠近第一挂耳2一侧安装有第二减震垫5,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将立柱夹持在中间。为了实现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的安装,第一减震垫4和第一挂耳2被第一螺栓61穿过,第一螺栓61带帽端位于第一减震垫4靠近第二挂耳3一侧,第一螺栓61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62,第一螺帽62位于第一挂耳2背离第一减震垫4一侧;第二减震垫5和第二挂耳3被第二螺栓63穿过,第二螺栓63带帽端位于第二减震垫5靠近第一挂耳2一侧,第二螺栓63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第二螺帽位于第二挂耳3背离第二减震垫5一侧。第一减震垫4靠近第二减震垫5的面凹陷形成容纳第一螺栓61带帽端的第一凹槽,第二减震垫5靠近第一减震垫4的面凹陷形成容纳第二螺栓63带帽端的第二凹槽,从而保证了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与立柱接触的面是平整的,保证了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的功能能够得到正常实施。为了避免立柱与固定板1发生碰撞后震荡较大,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均为L型结构,从而避免了立柱与固定板1直接接触,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实现了缓冲的效果。为了实现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与固定板1的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螺栓71,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均通过第三螺栓71与固定板1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仅仅对连接组件进行了改变,其他部件不变。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使得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不会与固定板1脱离,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螺栓72以及限位杆73,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均延伸有伸入至固定板1内的第一插脚21,第一插脚21内安装有限位杆73,限位杆73为T型结构,限位杆73能相对第一插脚21在与第一插脚21插入到固定板1内的方向上运动,固定板1侧面插入有第四螺栓72,第四螺栓72与固定板1螺纹拦截,第四螺栓72用于将限位杆73插入至固定板1内开设的限位孔内。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基础上仅仅对连接组件进行了改变,其他部件不变,实现了仅仅通过调节一个第五螺栓74即可实现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的同时连接,方便了安装。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接组件包括:第五螺栓74、圆锥头75、紧贴块76、插杆77以及弹簧78,第一挂耳2和第二挂耳3均延伸有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第一挂耳、第二挂耳以及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固定板安装在桥架上,第一挂耳与第二挂耳均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挂耳靠近第二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震垫,第二挂耳靠近第一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将立柱夹持在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第一挂耳、第二挂耳以及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固定板安装在桥架上,第一挂耳与第二挂耳均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挂耳靠近第二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一减震垫,第二挂耳靠近第一挂耳一侧安装有第二减震垫,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将立柱夹持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垫和第一挂耳被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带帽端位于第一减震垫靠近第二挂耳一侧,第一螺栓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第一螺帽位于第一挂耳背离第一减震垫一侧;第二减震垫和第二挂耳被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栓带帽端位于第二减震垫靠近第一挂耳一侧,第二螺栓尖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第二螺帽位于第二挂耳背离第二减震垫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螺栓,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均通过第三螺栓与固定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立柱的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晖毛先金李生慧苟庭明
申请(专利权)人: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