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及其压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65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及其压筋模具,其中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包括顶板本体,所述顶板本体为经过防滑处理的钢板,所述顶板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筋块,至少两个所述压筋块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顶板本体进行压筋处理,提高了顶板本体的强度,抑制了顶板的变形,从而保证了顶板本体表面的平整,保证顶板本体的正常排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及其压筋模具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的吊笼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及其压筋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施工升降机吊笼顶顶板一般由钢板与吊笼笼顶结构焊接组成,能防雨、防高空坠物,并可作为整机加节增高的工作平台。但传统的方案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由于吊笼顶板的面积大并且钢板焊后变形严重,造成板面凹凸不平,易造成笼顶排水不畅造成笼顶积水;第二,笼顶满铺钢板的厚度一般比较薄,易形成“鼓皮”效应,造成整机运行时震动大,噪音大;第三,顶板作为整机加节的工作平台,强度及防滑处理不足,人员在其上行走踩踏时安全感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及其压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包括顶板本体,所述顶板本体为经过防滑处理的钢板,所述顶板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筋块,至少两个所述压筋块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压筋块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顶板本体上设置有天窗槽口。进一步的,所述顶板本体上设置有耳板槽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用压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缺口和至少两个与所述压筋块的大小相同的压筋槽,所述缺口与天窗槽口的大小相同,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伸长板,所述伸长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压筋区,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分别穿过所述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压筋区的外侧设置有存取槽。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支块。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为U型结构。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顶板本体进行压筋处理,提高了顶板本体的强度,抑制了顶板的变形,从而保证了顶板本体表面的平整,保证顶板本体的正常排水功能;2、本技术通过在顶板本体上设置压筋块,从而加强了顶板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焊接后顶板本体变形严重,避免了出现“鼓皮”效应,从而避免了吊笼运行时造成较大的震动以及极大的噪音,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3、本技术通过对顶板本体进行防滑处理,且在压筋块的表面设置防滑纹,从而便于人员在顶板本体上行走,解决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顶板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顶板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压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模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本体;2、压筋块;21、防滑纹;11、天窗槽口;12、耳板槽口;3、上模具;4、下模具;31、缺口;32、压筋槽;33、伸长板;34、定位孔;41、压筋区;42、定位柱;43、存取槽;5、定位支块;5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技术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包括顶板本体1,所述顶板本体1为经过防滑处理的钢板,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筋块2,至少两个所述压筋块2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对顶板本体1进行防滑处理,从而使得人员可以在顶板本体1上安全行走,通过设置压筋块2,从而提高顶板本体1的强度,避免顶板本体1变形严重,且方便顶板本体1进行排水,解决了整机运行时震动大和噪音大的缺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筋块2上设置有防滑纹21。这样设计,使得压筋块2具备防滑的效果,便于人员在顶板上行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天窗槽口11。这样设计,人员便于从顶板本体1上进入吊笼内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耳板槽口12。这样设计,便于对顶板本体1进行安装定位。如图3-5所示,本技术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用压筋模具,包括上模具3和下模具4,所述上模具3上设置有缺口31和至少两个与所述压筋块2的大小相同的压筋槽32,所述缺口31与天窗槽口11的大小相同,所述上模具3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伸长板33,所述伸长板33上设置有定位孔34,所述下模具4上设置有压筋区41,所述下模具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42,所述定位柱42分别穿过所述定位孔34。当需要对顶板本体1进行压筋时,将待压筋的顶板本体1放置在压筋区41的内部,通过将上模具3与下模具4贴合,从而对顶板本体1进行压筋,在此过程中,上模具3沿着定位柱42移动,从而保证压筋的精准性,当压筋结束之后,分离上模具3与下模具4,将顶板本体1取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筋区41的外侧设置有存取槽43。这样设计,便于对顶板本体1进行取放,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3与所述下模具4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支块5。这样设计,对上模具3与下模具4进行了有效的定位,从而保证压筋操作的正常进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块5上设置有定位槽51,所述定位槽51设置为U型结构。这样设计,通过对定位槽51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定位支块5的定位。工作原理:当需要对顶板本体进行压筋处理时,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上设置的定位支块进行定位,将顶板本体放置在下模具上设置的压筋区内部,通过对上模具与下模具施加压力,从而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贴合,在此过程中,上模具沿着定位柱上下移动,对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顶板本体进行压筋处理,压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本体(1),所述顶板本体(1)为经过防滑处理的钢板,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筋块(2),至少两个所述压筋块(2)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本体(1),所述顶板本体(1)为经过防滑处理的钢板,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压筋块(2),至少两个所述压筋块(2)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1)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筋块(2)上设置有防滑纹(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天窗槽口(1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本体(1)上设置有耳板槽口(12)。


5.一种压筋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吊笼顶板进行压筋,包括上模具(3)和下模具(4),所述上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俊杰彭琳琳鹿立宇陈晓宝黄李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