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25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所述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左中过渡区、中段、右中过渡区和右段。所述顶盖横梁的中段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个减重孔,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板料厚度可连续变化的不等厚板料,在两端强度、刚度要求高的地方保持原设计厚度,在中间结构强度、刚度要求低的地方进行料厚减薄及开设减重孔,从而实现降重,并且在厚度过渡区不存在焊缝,保证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成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
技术介绍
车身顶盖是汽车覆盖件中的重要总成,车身顶盖面积大、板料厚度薄,自身刚度差,需要各顶盖横梁来进行支撑以防止顶盖塌陷及满足车身结构的其他设计要求。顶盖横梁的应用增加了车身重量,有降重的需求;且顶盖横梁不同部位的强度、刚度要求不同,其结构有优化的空间。现有顶盖横梁通常由等料厚的板材冲压制成,存在零件重量大,局部结构刚度、强度等性能过剩等问题,现有技术可以通过激光拼焊实现以上降重效果,但对拼焊焊缝处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且焊后焊缝处的机械性能下降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不等厚顶盖横梁,通过采用一种板料厚度可连续变化的不等厚板料,在两端强度、刚度要求高的地方保持原设计厚度,在中间结构强度、刚度要求低的地方进行料厚减薄及开设减重孔,从而实现降重,并且在厚度过渡区不存在焊缝,保证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成形性能,解决了现有顶盖横梁通过激光拼焊实现降重效果对拼焊焊缝处的尺寸精度要求高,且焊后焊缝处的机械性能下降较多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所述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1、左中过渡区4、中段2、右中过渡区5和右段3。所述顶盖横梁的中段2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4个减重孔6,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6。所述底部顶棚粘接面和顶盖外板粘接面均设置有用于涂胶连接顶棚和顶盖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减重孔6的位置交叉分布。所述减重孔6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所述中段2的料厚与左段1和右段3的料厚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1。所述中段2的长度占顶盖横梁总长度比例不大于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简单,能满足结构刚度、强度等设计要求;2)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板料厚度可连续变化的不等厚板料,在两端强度、刚度要求高的地方保持原设计厚度,在中间结构强度、刚度要求低的地方进行料厚减薄及开设减重孔,从而实现降重;3)本技术通过采用的一种板料厚度可连续变化的不等厚板料,在厚度过渡区不存在焊缝,保证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成形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板料厚度分布示意图。图中:1、左段;2、中段;3、右段;4、左中过渡区;5、右中过渡区;6、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参阅图1和图2,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所述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1、左中过渡区4、中段2、右中过渡区5和右段3。所述中段2的料厚与左段1和右段3的料厚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1。所述中段2的长度占顶盖横梁总长度比例不大于0.5。本实施例中的左段1的料厚为1.2mm,中段2的料厚为0.8mm,右段3的料厚为1.2mm,左左中过渡区4和右中过渡区5的长度分别为40mm,中段2的长度488mm。为了进一步提升轻量化效果,所述顶盖横梁的中段2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4个减重孔6,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6。所述底部顶棚粘接面和顶盖外板粘接面均设置有用于涂胶连接顶棚和顶盖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减重孔6的位置交叉分布。所述减重孔6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且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针对实施例顶盖横梁进行了多种厚度分区结构设计,根据车身对于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进行了多种中间段厚度及长度方案的CAE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顶盖横梁的中段薄区厚度为0.7mm时(薄区与厚区的板料厚度比值约0.6)中间段结构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故要求顶盖横梁的薄区与厚区的板料厚度比值大于0.6以满足结构刚度要求;当顶盖横梁中间段投影长度大于顶盖横梁总投影长度的0.5倍时,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均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分析结果,要求中间段长度不大于总长度的0.5倍。根据CAE分析结果得出在满足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中间段薄区的板料极限厚度为两端厚区板料厚度的0.6倍,中间段长度为总长度0.5倍,并配合适当数量的减重孔,此时顶盖横梁的轻量化效果最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所述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1)、左中过渡区(4)、中段(2)、右中过渡区(5)和右段(3);所述顶盖横梁的中段(2)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4个减重孔(6),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6);所述底部顶棚粘接面和顶盖外板粘接面均设置有用于涂胶连接顶棚和顶盖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减重孔(6)的位置交叉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所述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1)、左中过渡区(4)、中段(2)、右中过渡区(5)和右段(3);所述顶盖横梁的中段(2)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4个减重孔(6),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6);所述底部顶棚粘接面和顶盖外板粘接面均设置有用于涂胶连接顶棚和顶盖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与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祥常悦彤宋起峰高东宏王鹏庄厚川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